股票行情查询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交易手续费,股票大全,股票行情查询

互联网保险概念股(互联网保险的风险)

2023-04-12 18:36分类:看盘技巧 阅读:

近日,港股互联网医疗板块集中爆发,目前已走出六连阳的小高潮,特别是12月2日和12月5日,连续两个交易日单日涨幅都在10%以上。

图:港股互联网医疗板块

(图源:富途)

此刻,互联网医疗板块情绪大幅升温,主要催化剂可能有如下几个:

一是在消息面上,多地疫情防控开始“减码”,例如京沪、重庆、深圳、杭州等全国多个大城市。同时,多地药监局发布消息将调整“四类药品”(退热、止咳、抗感染、治疗咽干咽痛)购买措施,市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或本市药店,将不再需要实名登记信息。随着全国多地相继宣布优化疫情防控,购药需求猛增。

二是在行业政策面上,药品网售新规12月1日起施行。分析人士认为,头部线下药房具有处方药网售优势,未来或是核心竞争群体。

多家机构看好板块发展机遇,监管加码,行业马太效应或加剧

对此,多家机构发表报告,表示看好板块发展机遇。

其中,中信证券在报告中指出,多地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预计居民在线购药、问诊需求有望提升,看好产业互联网-医疗健康板块发展机遇。同时,该机构认为,在国家监管政策的指导下,行业发展将更加稳健、扎实。头部公司近年来持续进行上游供应链绑定,与药企达成深度合作,投入用户运营,在品牌心智方面表现突出,同时在仓配履约方面不断提升效率,实现营收快速增长,未来也有望迎来利润改善。

与此同时,开源证券认为,随着防疫措施持续精准化,医院就诊受防控影响陆续降低,但随着不同临床严重程度的感染者就诊需求增加,预计医疗服务机构将迎来“就诊高峰”,弹性大。

从长期来看,目前受防疫措施优化及年底流感高峰期影响,在线购药需求爆发、在线问诊大概率也即将迎来需求高峰,这势必将进一步促进居民在线就医习惯的培养,并带动医药电商、互联网保险等医疗健康服务需求迎来快速增长。

除疫情持续的催化之外,国家及地方政府层面也都在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特别是今年初以来,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同时,为了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政策也在持续加强约束。

(信源:公开网络)

随着监管规则逐渐明确,马太效应凸显,头部平台在品牌、业务模式和经营效率等多方面都更具优势,面临的发展机会也将更加明确。

众安在线:打造“医、药、险”闭环生态之保险科技样本

目前,从主流场景来看,互联网医疗服务和医药电商是市场关注的重点领域,例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叮当健康,业务以医药电商为主,其中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还涉及B端医疗信息化服务。

当然,除了这些电商巨头直接从药品零售渠道切入的思路之外,国内也不乏从保险入局的领先样本,典型的例如国内最大的互联网险企——众安在线(06060.HK)。

据悉,众安自2016年起正式布局大健康生态,2019年拿到互联网医院牌照,并正式上线互联网医院,致力于将传统医疗服务互联网化。2020年正式推出“众安医管家”服务,现已形成“1+5”模式,即“1个医管家团队+5大健康服务场景”。同年7月,随着尊享系列迭代纳入门诊医疗服务,健康险开始为互联网医院导流。截至2022年6月末,众安互联网医院累计注册用户超370万,同比增加超4倍,服务用户超21万人;重疾绿色通道服务覆盖全国31个省份900多家医院,住院垫付服务网络覆盖83个住院城市,服务推出以来垫付医疗费超3.9亿元。

众安互联网医院提供的包括图文问诊、体检服务、健康月卡、“科学防疫专区”等服务,预估全年有效服务量可达66.3万次,新增线上线下医疗服务10余项,并拓展了专病及特殊类药品供应。近日,作为众安的王牌百万医疗产品“尊享e生2023版”升级,值得关注的是,众安互联网医院也为其提供了有效的增值服务模式,除了提供线下管家式医疗服务搭配线上7*24小时专属医生外,众安互联网医院推出的“药惠购”也是一大特色服务,包括超过400种家庭常备用药,均是正常售价的3折,主打上无门槛、无上限、不限次数,保险可直赔。众安还将结合以“药惠购”为主体特色服务在直营渠道上线特色保障服务,为客户提供实在的药品保障及购药便利。

健康险作为医疗服务产业链的支付端,也是众安健康生态的核心。过去六年,众安的健康险规模实现持续高增长,目前已与数字生活成为众安最核心的两大板块。

2014-2022H1众安保险总保费及结构变化(单位:百万元)

(图源:中信证券研报)

众安以保险保障为核心,并通过布局健康险、众安互联网医院等领域,融合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医疗问诊及医疗信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现已逐步构建起一个“医、药、险”闭环生态。

(图源:华安证券研报)

尾声

由于地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上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相对较低等因素,互联网医疗新业态的长期成长潜力自然毋庸置疑。而持续近三年的疫情更是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显著提速的窗口期。

而回顾近三年二级市场走势,互联网医疗板块表现可谓是跌宕起伏,多家龙头从“高光”跌入“低谷”。在笔者看来,市场的转变可能会带来两方面的启示:

一方面,在互联网医疗乃至相关的大健康业态长期空间和确定性兼具的背景下,板块大幅回调就是一个风险出清的过程,挤掉泡沫之后,将更具长期投资性价比;

另一方面,折射出行业发展尚初早期,且监管升级将加剧行业洗牌。严监管背景下,行业发展正变成一场耐力竞赛。当然,像众安在线这类以自身保险业务核心优势为锚,逐步构建起“医、药、险”业务闭环生态的企业将更具确定性,从而可以获得更具确定的Alpha收益。

时隔18年,港股市场再次迎来民营保险公司——阳光保险(6963.HK),作为第79家成立的保险企业,阳光保险已成为中国235家保险企业中的十家上市险企及八家传统直保上市公司之一。也是除众安这类互联网保险公司之外,自中国平安2004年上市后18年以来唯一上市的民营保险公司。

值此节点,阳光保险的上市吸引市场多方关注。梳理来看,阳光保险在成立以来始终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旗下最为主要的人身险与财产险业务齐头并进,均衡发展;在资产端,阳光也交出了优于业内平均水平的靓眼业绩,实现资产负债双轮驱动,取得良好估值水平。

伴随港股回温、保险股估值修复持续,以及我国经济形势好转,阳光保险这支优质标的的估值预期也将更为光明,业内人士预期阳光估值将在经济复苏中保持高端区间。

多重因素构筑估值优势

此次阳光保险港股IPO定价区间为5.83港元至6.45港元,计算得出的P/EV价格估值为0.59-0.66倍(不含货币),最终定价为5.83港元,即P/EV价格估值为0.59。这与规模较大的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估值相似。阳光保险何以取得较高的估值水平?

从集团整体经营成效来看,阳光始终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07至2021年,阳光的保费收入、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高于市场11和13个百分点。在近三年行业短期调整期内,阳光依然维持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总保费收入分别为879.07亿元、925.69亿元、1017.5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86亿元、56.19亿元、58.8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7.6%,增速行业领先,经营韧性凸显。

若拆解阳光保险旗下主要业务会发现,其寿险和财险业务均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增长潜力远大于大型同行。

寿险行业近年来处于深度转型期,短期内面临代理人队伍、新业务价值等方面的挑战。而阳光人寿坚持价值发展、队伍产能与素质提升,不断发力“增优”环节,通过培训体系与管理制度推动代理人队伍长期持续发展;还持续深耕银保渠道,培育竞争壁垒。因此,在大多数同行新业务价值下降的情形下,阳光依旧在2022年上半年NBV增至2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在未来,阳光可能会继续重视代理人培养,以便在未来销售高利润率产品并提供更好的客户关系。

财险方面,阳光曾因车险综改而受到短期影响,综合成本率有所抬升。但其以科技赋能产品,升级优化“车险智能生命表”,持续提升定价能力,实现对每一台承保车辆进行单独的风险定价,提升定价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阳光还不断挖掘非车业务,在健康险、农业险等方面丰富产品形态、拓宽合作形式,实现车险业务与非车业务均衡发展,以多样化的业务线、规模效益降低风险,并于今年上半年实现承保盈利,综合成本率降至98.8%。

资产端,截至2022年6月30日,阳光保险总投资资产规模为4162.67亿元。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六个月,该公司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8%、6.5%、5.4%及4.2%(经年化)。同时,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来看,阳光均超过了10%。投资能力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可比上市险企前列。

资产负债两端发力,阳光估值也获得了高度认可。投行人士表示,目前阳光的定价是合理公平的,因为阳光的基本面决定了它具备优于大型同行的增长潜力。

行情利好 阳光未来估值预期光明

从外部市场环境来看,阳光的未来估值也被多位机构分析人士看好。

近期,港股市场出现回暖迹象。11月,港股三大指数纷纷上扬,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6.62%,科技指数同期上涨33.15%,国企指数同期上涨29.07%。招商基金表示,随着房地产政策再次托底,稳经济预期上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逐渐优化,国内线下经济复苏趋势明显,市场对基本面预期将得到提振,预计港股短期修复行情仍会持续。

在大盘影响下,保险股同样上涨明显。Wind数据显示,11月以来,新华保险、中国平安的H股涨幅都达到30%以上,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友邦保险、中国太平的H股涨幅也达到20%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伴随疫情形势好转、中国未来的重新开放、整体经济形势的回温,市场情绪将得到大幅提振,作为朝阳产业的保险股估值修复也将加速进程。

“一方面,疫情推动消费者培育了更强烈的风险保障意识,更愿意购买长期保险,再次开放可能有助于推动销售。另一方面,股市反弹会利于保险企业的投资业绩上涨。资产负债两端利好。”一位券商非银分析师如是分析。

智易东方证券行政总裁蔺常念表示,我国保险渗透率与国际发达国家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空间,而且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在健康及养老领域,中国保障缺口巨大,商业保险依然面临强劲的潜在需求,可带动险企长期持续发展。

市场环境、经济形势的复苏也让阳光搭上了“顺风车”,在未来或将实现价值释放,获得更高估值。

蔺常念谈到,阳光保险上市正逢当前保险板块处于历史低估值区间,未来,随着市场风格切换,增速领先行业的阳光保险预计将实现价值释放,其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

阳光保险在港交所挂牌,将在经济复苏中处于高端区间

时隔18年,港股市场再次迎来民营保险公司——阳光保险(6963.HK),作为第79家成立的保险企业,阳光保险已成为中国235家保险企业中的十家上市险企及八家传统直保上市公司之一。也是除众安这类互联网保险公司之外,自中国平安2004年上市后18年以来唯一上市的民营保险公司。

值此节点,阳光保险的上市吸引市场多方关注。梳理来看,阳光保险在成立以来始终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旗下最为主要的人身险与财产险业务齐头并进,均衡发展;在资产端,阳光也交出了优于业内平均水平的靓眼业绩,实现资产负债双轮驱动,取得良好估值水平。

伴随港股回温、保险股估值修复持续,以及我国经济形势好转,阳光保险这支优质标的的估值预期也将更为光明,业内人士预期阳光估值将在经济复苏中保持高端区间。

多重因素构筑估值优势

此次阳光保险港股IPO定价区间为5.83港元至6.45港元,计算得出的P/EV价格估值为0.59-0.66倍(不含货币),最终定价为5.83港元,即P/EV价格估值为0.59。这与规模较大的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估值相似。阳光保险何以取得较高的估值水平?

从集团整体经营成效来看,阳光始终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07至2021年,阳光的保费收入、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高于市场11和13个百分点。在近三年行业短期调整期内,阳光依然维持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总保费收入分别为879.07亿元、925.69亿元、1017.5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86亿元、56.19亿元、58.8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7.6%,增速行业领先,经营韧性凸显。

若拆解阳光保险旗下主要业务会发现,其寿险和财险业务均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增长潜力远大于大型同行。

寿险行业近年来处于深度转型期,短期内面临代理人队伍、新业务价值等方面的挑战。而阳光人寿坚持价值发展、队伍产能与素质提升,不断发力“增优”环节,通过培训体系与管理制度推动代理人队伍长期持续发展;还持续深耕银保渠道,培育竞争壁垒。因此,在大多数同行新业务价值下降的情形下,阳光依旧在2022年上半年NBV增至2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在未来,阳光可能会继续重视代理人培养,以便在未来销售高利润率产品并提供更好的客户关系。

财险方面,阳光曾因车险综改而受到短期影响,综合成本率有所抬升。但其以科技赋能产品,升级优化“车险智能生命表”,持续提升定价能力,实现对每一台承保车辆进行单独的风险定价,提升定价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阳光还不断挖掘非车业务,在健康险、农业险等方面丰富产品形态、拓宽合作形式,实现车险业务与非车业务均衡发展,以多样化的业务线、规模效益降低风险,并于今年上半年实现承保盈利,综合成本率降至98.8%。

资产端,截至2022年6月30日,阳光保险总投资资产规模为4162.67亿元。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六个月,该公司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8%、6.5%、5.4%及4.2%(经年化)。同时,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来看,阳光均超过了10%。投资能力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可比上市险企前列。

资产负债两端发力,阳光估值也获得了高度认可。投行人士表示,目前阳光的定价是合理公平的,因为阳光的基本面决定了它具备优于大型同行的增长潜力。

行情利好 阳光未来估值预期光明

从外部市场环境来看,阳光的未来估值也被多位机构分析人士看好。

近期,港股市场出现回暖迹象。11月,港股三大指数纷纷上扬,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6.62%,科技指数同期上涨33.15%,国企指数同期上涨29.07%。招商基金表示,随着房地产政策再次托底,稳经济预期上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逐渐优化,国内线下经济复苏趋势明显,市场对基本面预期将得到提振,预计港股短期修复行情仍会持续。

在大盘影响下,保险股同样上涨明显。Wind数据显示,11月以来,新华保险、中国平安的H股涨幅都达到30%以上,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友邦保险、中国太平的H股涨幅也达到20%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伴随疫情形势好转、中国未来的重新开放、整体经济形势的回温,市场情绪将得到大幅提振,作为朝阳产业的保险股估值修复也将加速进程。

“一方面,疫情推动消费者培育了更强烈的风险保障意识,更愿意购买长期保险,再次开放可能有助于推动销售。另一方面,股市反弹会利于保险企业的投资业绩上涨。资产负债两端利好。”一位券商非银分析师如是分析。

智易东方证券行政总裁蔺常念表示,我国保险渗透率与国际发达国家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空间,而且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在健康及养老领域,中国保障缺口巨大,商业保险依然面临强劲的潜在需求,可带动险企长期持续发展。

市场环境、经济形势的复苏也让阳光搭上了“顺风车”,在未来或将实现价值释放,获得更高估值。

蔺常念谈到,阳光保险上市正逢当前保险板块处于历史低估值区间,未来,随着市场风格切换,增速领先行业的阳光保险预计将实现价值释放,其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

“新冠”保险接连被点名,互联网保险也受到了“牵连”。2月21日,上海市消保委指出,通过对新冠隔离险产品的深入研究,发现互联网保险产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有“低进高出”的结构性问题,这不仅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还会引发大量的消费投诉。上海市消保委同时也喊话建立互联网理赔规则等体系。

业内人士指出,在“互联网 +”背景下,除了应完善互联网保险政策和法律法规,还应加快构建互联网监管制度和监管细则。只有健全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推动行业形成自律,才能更好地防范风险,从而推动互联网保险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新冠”保险接连被点名

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新冠”保险再被点名。

此前的2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提到,“新冠”保险存在宣传容易赔付难、为拒赔玩“文字游戏”、逃避赔付责任三大套路。

据了解,疫情发生后,国内不少保险公司推出新冠隔离和感染相关保险,并在网络平台上售卖,成为网络保险领域的“网红”产品。但有不少消费者反映随着感染人数的激增,在理赔时遭遇各种“高门槛”。

而此次的“新冠”保险被点名还波及至互联网保险。2月21日,上海市消保委官方公众号发布信息显示,通过对新冠隔离险产品的深入研究,发现互联网保险产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有“低进高出”的结构性问题。

与“低进高出”对应的为“高进高出”。传统保险产品的特点是高技术性和高法律专业性,体现在合同条款中充斥了大量的技术术语和技术概念,在理赔要求中也有大量高专业性的法律条款。为此,对传统保险产品的营销也有十分严格的规范,比如专业的机构、持证的保险销售人员、面对面的条款解释说明以及销售过程的视频音频记录等。上海市消保委指出,这种闭环就是高销售门槛和高理赔门槛,称之为“高进高出”。

而与传统保险产品具备的特性不同,在以新冠隔离险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中,前端是低门槛快消化产品营销,后端则是高门槛传统型理赔模式。基于此,上海市消保委称,这种“低进高出”的做法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由此也引发了大量的消费投诉。

2022年,上海市消保委收到了新冠隔离险产品赔付难相关投诉近300件。不仅投诉繁多,“新冠”保险还连续被监管通报。《关于2022年第三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2022年三季度,涉及新冠疫情隔离相关保险等财产险其他保险纠纷投诉3334件,占财产保险公司投诉总量的27.32%。

“保险是专业性极强的综合性金融工具,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的专业不对称性,导致了互联网产品的‘低进高出’。”英国精算师协会会员及泰生元精算咨询公司创始人毛艳辉表示,《互联网销售管理办法》取消了代理人销售佣金,导致产品和服务“脱节”,消费者买保险时很容易只看价钱,不看保险责任,或对保险责任理解不透。而到了理赔时,由于专业不对称等种种因素,便是“低进高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

被喊话建体系!互联网保险“出路”在哪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金融科技的赋能下,互联网保险行业蓬勃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具有平台性、便捷性、虚拟性、碎片化、轻资产等特征,通过保险经营与服务的改善,提升了保险生产和服务效率。

从保险市场看,互联网保险因成本和售价低、高效快捷得到消费者欢迎,也是保险产品迭代升级的主要趋势之一。对此,上海市消保委喊话:“建立健全互联网保险产品相匹配的产品设计、营销、理赔规则体系刻不容缓。”

时间追溯至2022年,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曾表示,互联网化已经成为保险业发展趋势之一,互联网保险具备成本较低、效率更高的优势,但在消保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快消模式下“低进高出”导致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他建议互联网保险形成产品设计、营销等一整套规则体系,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众所周知,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保险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毛艳辉看来,互联网产品相匹配的产品设计、再保支持、风险管控、产品报备与审批、营销与售后服务、理赔的规则体系,以及销售的资格、平台等,都应建立更为健全的制度与体系。主要是由于互联网产品自主购买的特殊性、销售人员的极大流动性和缺少销售人员的理赔服务、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的专业不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性造成的。

那么,市场各方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互联网保险产品的规则体系?在毛艳辉看来,可以采取简化产品责任;强制再保险参与;监管严查互联网产品的报备、审批,必要时可以增设理赔争议保证金类似项目的提取以及平台销售与服务资格。此外,还可以建立保险销售人员的佣金体系以及服务质量终身追责制和消费者的风险自担机制。

与传统保险相比,互联网保险有着更多的创新要求,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只有健全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推动行业形成自律,才能更好地防范风险,从而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以新冠相关保险为例,保险行业应充分吸收此次教训。对于新的市场需求,应充分注意承保风险的发展性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短期产品控制保险责任,及时更新保险产品服务,在防止保险诈骗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承保与理赔服务。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胡永新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天书

本报“金融3·15显微镜”热线开通后,我们接连收到市民关于元保保险经纪(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保保险”)的投诉电话,表示自己在短视频APP投保时都遇到了“被莫名扣费”“哄骗投保”“虚假宣传”等问题。在了解相关情况并帮助市民退保、退款后,记者也登录短视频APP亲身体验了一次元保保险网络投保的完整流程。体验时记者发现,在投保页面中,用户与保险公司信息不对称、重要风险条款提示不足,而后续拨打元保保险客服热线时,智能语音助手、身份验证环节等又成为“拦路虎”,为市民联系人工客服、退保、退款增加了难度。

用户与保险公司信息不对称,重要风险条款提示不足

“我舅舅浏览视频平台时在元保保险投了保,已经被扣了五百多元。”2月27日,市民徐先生拨打本报“金融3·15显微镜”热线,表示自己63岁的舅舅在浏览网络视频平台时因误操作投了2份保险,共支出保费536元。对于舅舅投保的具体操作流程,徐先生也并不清楚,但他表示,同样的事情在2022年和2021年都发生过。“我通过元保保险的微信公众号联系到了人工客服,他们已经为我退还了保费。”徐先生说。

为了全面了解网络投保中可能隐藏的“陷阱”,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次网络投保的完整流程。按照市民在热线中反映的投保步骤,记者登录短视频APP后,在搜索栏中输入“元保”字样,发现第二个视频便是元保保险投放的附有“元保百万医疗险”购买链接的广告视频。记者点击视频进入后,视频中文字显示“现在点击视频下方,就能花每月6毛钱起,投保最高600万保额的元保百万医疗险”。随后记者点击了“查看详情”链接,进入页面后,按照指引依次输入电话号码、姓名、身份证号。信息填写完成后,点击“我要投保”后便有弹窗弹出,引导记者“同意次月升级保障”,随后,“保险条款/重要协议”弹窗也紧接着弹出,含有“健康告知”“投保须知”“免责说明”三部分内容,但是这三部分信息仅占据屏幕的1/4,需要上下滑动才能阅读条款与协议的全部内容,且字号偏小。最后,记者点击“我要投保”按钮后,便跳转到支付宝页面进行付款,但此时付款界面中的页面却由视频中所宣传的0.6元变成了1.1元。

在记者保费支付成功后,手机又由支付宝页面跳转回短视频APP的投保页面,确认支付成功后,投保页面正中间又出现了“完善保障”的按钮,记者点击后,又在页面的引导下,花费1.4元购买了另一份保险,购买流程与之前大致相同。在购买过程中,记者发现,各页面都未标明保险的具体名称,而且在页面末端处有灰色小字,显示为“温馨提示”,表示“本页面仅供参考,具体责任描述、疾病范围和释义以正式签发的保单和保险条款为准”。但是提示处于页面的最末端,且字号、字体颜色不明显。

退保、退费难,语音助手、身份验证等成“拦路虎”

完成投保后,记者拨打了元保保险的客服电话,电话接通后名为“VIP客服”的智能语音助手表示可以帮助查询保单、退费等,但是没有提供接通人工客服的选项。记者说出“人工”二字后,智能语音助手又称人工座席忙。记者再次重复“人工”二字后,又被要求“输入8位出生年月日并按#键验证身份”,但是记者随机输了16660808(即出生年月日为1666年8月8日),也通过了身份验证。

接通人工客服电话后,记者询问了保单具体信息,工作人员表示,记者共购买了两份保险,后续保费分别为23.6元和19.7元。而保费之所以升高,工作人员的解释是因为记者在投保时勾选了“自动升级”选项。随后,记者询问在购买第一份保险时,实际支付的保费为何由宣传页面中标注的0.6元变为了1.1元,工作人员介绍称,“公司有固定的费率计算方式,会根据年龄段、社保情况进行计算。要满足‘处于31至35岁这一年龄段’且‘有社保’这两项条件才能以0.6元的价格购买保险。”

最后,记者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就“为何客服热线中的智能语音助手不提供人工客服选项”及“客服热线中的身份验证环节是真的有必要,还是单纯为消费者拨打客服热线增加难度”等问题咨询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无法回答记者的问题,并表示会将问题记录下来,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与记者联系。截至发稿,记者依然未接到工作人员的回复电话。

监管部门提醒:防范“套路”营销行为

在网络中浏览元保保险相关信息时记者发现,2022年3月22日,元保保险经纪(北京)有限公司因未按规定开展互联网保险经纪业务,被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监管局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罚款,而该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孙舒立则被予以警告并处3000元罚款。

2022年1月,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防范“套路”营销行为的风险提示》明确指出,在保险营销中,有以“首月0元”“免费保障”等为噱头的误导投保“套路保”行为。并举例指出,在保险营销中,保费缴纳前轻后重、层层递增等“套路保”行为是以“优惠”之名进行诱导;一些互联网保险营销广告页面设置不规范、不清晰,在页面中诱导消费者勾选“领取保障”“自动续费”等选项。而针对种种风险或问题,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则提醒消费者要注意防范此类侵害金融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财产安全权的“套路”行为。

为肃清金融市场环境,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督导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半岛传媒3·15金融维权行动现正在进行中。欢迎随时拨打“金融3·15显微镜热线”,反映您遇到的金融消费问题;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抖音号:bd_xiaojinmei,成为我们的粉丝,在后台留言,也可以在“财富诊断室”小程序的“投诉”频道,将您在金融消费中遇到的烦恼一吐为快。

https://www.xusbuy.net

上一篇:002736千股千评(股票行情)

下一篇:股票行情(600678股吧)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