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情查询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交易手续费,股票大全,股票行情查询

平安证券买卖力道(买卖力道指标缩写)

2023-06-30 05:15分类:港股投资 阅读:

界面新闻记者 | 曾令俊 刘晨光

界面新闻编辑 |

“2022年的挑战是很大的,我们取得6.2%营收的增长是很不容易的。”在平安银行(000001.SZ)3月9日的业绩发布会上,该行董事长谢永林对于去年业绩这样评价。

他表示:“息差收窄的趋势不可逆,对银行业务结构、资产负债表都是很大的调整。接下来的这三年,平安银行将利用数字化改造新商业模式,同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重塑资产负债表,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3月8日晚间,平安银行率先交出了2022年成绩单。平安银行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798.95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净利润455.16亿元,同比增长25.3%。

平安银行于3月9日召开年度业绩发布会,谢永林携管理层对市场关注的零售业务占比、房地产贷款等热门话题一一给予回应。

零售业务贡献占比降低

该行自2016年开启零售业务二次转型以来,零售利润占比几乎年年上升,但去年却出现了下降。

2022年,该行对公业务净利润达到156亿元,比上年增加约84亿元,增幅达到110%以上。而过去一直充当该行利润增长助推器的零售业务,去年的净利润同比减少7.77%。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该行零售业务的净利润占比,已从上年的接近60%降至不到44%,而对公业务净利润的占比,则从20%左右上升到接近35%。

对于零售业务净利润出现的负增长,平安银行解释称,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增速放缓,资产质量承压,本行加大零售资产核销及拨备计提力度,导致零售业务净利润同比下降。

“今年是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第7个年头,我们的转型发展之路非但没有七年之痒,反而更加朝气蓬勃,充满干劲。”谢永林坦言,“零售有时候挺烦我的,因为我老看数据,每天早上上班的半小时,就是在看各类报表、各类数据”。

谢永林表示:“自确定零售转型战略开始,我们利用第一个三年清退不良,将全行业务结构调整为零售为主;利用第二个三年重塑资产负债表,夯实全行发展基础。一路以来我们坚持零售战略定力,目标明确、集中火力、勇往直前,取得了转型的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平安银行将零售转型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2016年末至2018年末为智能化银行1.0阶段,奠定了零售业务全面数字化的基础;2019年初至2020年末为智能化银行2.0阶段,以AI Bank及开放银行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开启了全面数字化的进程;自2021年以来提出零售转型新模式,开启智能化银行3.0的新发展阶段。

挑战方面,谢永林指出,一是息差收窄的趋势不可逆,对银行业务结构、资产负债表都是很大的挑战;二是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对国内市场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整个金融机构的经营也带来挑战。

数据显示,2022年平安银行净息差2.75%,同比2021年下降4个基点。对此,平安银行解释称,净息差下降主要因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银行作为顺周期行业,净息差不断承压。

谈到未来的息差走势判断,平安银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项有志在发布会上表示,息差和整体市场走势、经济环境有一定关联度。在大环境下,总体还有下行趋势。从资产端来看,目前平安银行定价处于较低水平,负债端看,平安银行仍将强化经营能力,在大环境下既要支持实体经济,又要在市场中保持息差相对较好的水平。

房地产贷款不良上升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05%,较上年末微升0.03个百分点。平安银行在报告中表示,2022年,宏观经济复苏放缓,且复苏区域、行业不平衡的情况仍较显著,部分企业和个人还款能力承压,银行资产质量管控仍面临挑战。

从数据来看,2022年末,平安银行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其中,企业贷款不良率为0.61%,较上年末增长0.03个百分点;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32%,上升0.11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称,2022年,经济复苏持续放缓,对零售客户的就业和收入均带来一定影响,“新一贷”和信用卡等业务不良率有所上升。

分行业来看,主要受房地产行业风险暴露影响,平安银行房地产业不良率较上年末有所上升。2022年末,平安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1.43%,较上年末上升1.21个百分点。

在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提到,该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抬头,比2021年有所上升,但房地产不良贷款总规模低于同业;其次,不良生成率是更关键的指标,2022年,平安银行不良生产率较2021年下降超三成,也就是总体不良控制较好;第三,不良率上升主要原因是经营贷,疫情放开后,经营贷压力会减轻。

关于2023年房地产贷款投放情况,郭世邦认为,2023年房地产行业政策面以稳为主,市场面有了持续的助力逐步回暖,信用面也逐渐恢复平稳,大规模违约概率较小,2023年涉房贷款将保持合理有序投放。

对于“提前还贷”,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表示,“我行整体提前还贷比较低,但提前还贷是一直存在的,大部分按揭贷款都是10年以上,但实际按揭的整个周期没有那么长,很多客户都在5-8年左右就还清了”。

数据显示,2022年末,平安银行个人房屋按揭及持证抵押贷款余额7833.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6%,其中,住房按揭贷款余额2844.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8%。

“新银保”进展如何?

平安银行2021年提出“新银保”的理念,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平台优势,与平安寿险深度合作,将代理保险业务内嵌到财富管理体系中。

项有志表示,在新银保这个团队,2022年平安银行从产品体系、队伍建设、客户服务三个方面来进行培育。代理保险收入19.84 亿元,代理保险收入增长了30.9%,项有志认为,这个是起步阶段。

蔡新发指出,之所以这么大的力度去构建银保队伍,高端的客户最终一定是线下加上科技的能力,线下的服务能力一定要强,所以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线下的服务能力,会做资产配置、服务意识强的。

蔡新发解释道,平安银行一直想打造一支高端的既懂保险业懂复杂产品:私募、公募的财富管理队伍,在中国能做资产配置的是非常稀缺的,可能不到3万人,所以要建设这样一支队伍,能够把好的产品输送给客户。

在3月9日下午举行的平安银行开放日活动上,该行行长特别助理兼保险金融事业部总裁方志男表示,2022年在专业队伍革新上,新招聘1600名专业人才,这些人员大约30%来自保险业、30%来自银行,其余40%来自信托等三方财富,呈现高学历、年轻化、背景多元化等特点。在新队伍贡献成效上,银保中收在财富管理收入占比自2021年的18%提升至2022年的31%。

申万宏源证券评述称,平安银行2021 年以来重点发力的新银保团队已逐见成效,2022 年末新队伍累计入职已超1600 人,2022 年代理保险收入达20 亿元(占财富管理收入达3 成),同比增速超30%,逐步成为平安银行大财富管理战略落地新增长引擎。

 

 

 

 

本报记者 赵子强
 
1月9日早盘,A股三大指数震荡红盘,深市略强于沪市。截至上午11:30,上证指数涨0.53%,报3174.33点;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涨幅分别为0.67%和0.61%;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5169.5亿元。总体来看,A股市场个股涨多跌少,涨跌停方面,有36只个股涨停,跌停个股6只。
 
 
 
两融方面,截至1月6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15442.0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8.68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14491.4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30.58亿元;融券余额为950.5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9亿元。
 
表:1月6日申万一级行业两融交易情况:
制表:赵子强
 
对于A股市场走势,英大证券李大霄表示,A股步入牛市,有十个明显迹象。一是从技术上步入了牛市。二是成交量和上市公司回购双双预示牛市。三是人民币升值助推牛市。四是外资大量入市助推牛市。五是长期资本入市助推牛市。六是房地产市场加大救助力度助推牛市。七是平台经济规范治理接近完成助推股市走牛。八是机构出现抢盘形成开门红点燃牛市。九是经济企稳回升助推牛市,上市公司的业绩提升助推牛市。十是中国股票市场的地位提升助推牛市。随着股票市场占经济比重越来越高,对股票市场作用的认识也会逐渐深化,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反哺作用越来越明显。虽然全球股票市场去年是超级大熊市,但深沪股市仍然是全球融资排名第一和第二名的市场,中国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而股票市场的牛市效应不但可以支持实体经济同时亦可提振消费信心,中国经济恢复确实需要一个强大的牛市。
 
中金公司认为,近期市场由弱转强主要受高频经济数据修复、政策支持加力、市场交投恢复、中外增长预期差异等因素影响。向前看,考虑到反弹后A股整体估值仍不高,尚处于历史低位,当前A股仍处于较好的布局期,随着疫情影响消退、中国增长走向实质性复苏,市场有望在今年迎来趋势性投资机会。
 
东方财富行业方面,截至1月9日11:30,86类行业中77类上涨,占比89.53%,其中,教育行业涨幅居首,达4.10%,此外,贵金属和电机等2类行业涨幅均超3%。下跌方面,航天航空跌幅居首,达1.18%。
 

 

从早盘表现强势的教育行业看,交易中的20只成份股有19只上涨,其中4只涨幅超5%。资金流向看,教育行业大单资金净流入额为2.44亿元,居行业第8位,排名第一的证券行业,大单资金净流入额为14.0亿元。
 
 
对于教育行业的投资机会,平安证券表示,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寒假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严防严查以“一对一”“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以及各类冬令营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针对非学科类培训监管,侧重于加强非学科类培训价格监测和调控。政策端持续例行巡查,建议持续关注K12教培公司转型及边际改善机会。

 

 

图片 | 站酷海洛 包图网
制作 | 周文睿
审核 | 张颖
编辑 | 白宝玉
终审 | 马方业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国际观察)权力与金钱的游戏——起底美国官员内幕交易

新华社记者宋盈 孙丁 熊茂伶

美国媒体近期调查发现,2019至2021年间,至少有97名国会议员在其个人或直系亲属出售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时,涉嫌利用其在国会工作中得到的内幕信息。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夫妇的投资回报率甚至超过知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被称为驰骋国会山与华尔街的新一代“股神”。

美国政客“点石成金”的背后,是利用内幕交易中饱私囊的黑暗勾当。这再次证明,美国的“金钱政治”不仅意味着“政治离不开金钱”,也意味着一些人“从政就是为了金钱”。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从国会到政府,乃至法院、美联储等机构,美国官员内幕交易花样百出且鲜受惩处,这几乎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而现有制度却对此毫无办法。

漫画创作:于艾岑

从政成“投资战略”

据美国《纽约时报》调查,涉嫌内幕交易的议员占美国国会议员总数的约五分之一,其中共和党49人、民主党47人、独立国会议员1人。从涉案人数看,两党可谓不分伯仲。

一些议员宣称,投资决定是由配偶或股票经纪人独立作出。但该调查显示,不少议员或其家庭的股票交易领域与其工作颇有相关性:共和党籍众议员里克·艾伦是推动处方药定价法案的众议院教育和劳工委员会成员,买卖医药公司股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民主党籍众议员辛迪·阿克斯恩,购买银行股票;力推可再生能源相关立法的民主党籍众议员阿兰·洛温塔尔,其家人2019年至2021年间97次买卖太阳能企业股票……

有些股票交易时间点也很“微妙”。例如,根据《纽约时报》报道,民主党籍众议员凯瑟琳·克拉克所在的众议院拨款委员会负责包括公共卫生领域在内的各种拨款,其丈夫2020年在医疗公司豪洛捷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和国防部获取1.19亿美元合同的一周前两次买入该公司股票,并在相关消息宣布数天后卖出。同样在2020年,共和党籍众议员迈克·凯利的办公室得知美国商务部将启动一项有利于美国克利夫兰-克利夫斯矿业公司的关税调查,在正式消息公布前,其妻子已经买入了该公司股票。

与上述这些议员相比,佩洛西“资历”更深、“功力”更高。据《国会山》日报网站等多家美国媒体报道,她丈夫保罗·佩洛西近年来成为美国股市“风云人物”,尤其是一些精准“踩点”的操作,被美国民众调侃为“股神附体”。2019年至2021年间,保罗·佩洛西交易了价值2500万至8100万美元的股票及其他金融资产。据披露,佩洛西夫妇2021年投资回报率超过50%,远超同期巴菲特26%的投资回报率。

看到这些国会议员及其家属赚钱如此容易,“华盛顿公民责任与道德组织”网站发文讽刺说,当美国国会议员看来是“相当出色的投资战略”。

权力被用来自肥

与国会议员这些政治官僚相比,美国政府官员、联邦法官、美联储官员等技术官僚炒股敛财的本事也不遑多让。

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年10月一项调查披露,数千名美国行政官员报告持有或交易的股票,会因这些人所在机构的决策而出现涨跌。包括美国商务部、财政部在内的多个政府机构的2600多名官员承认,他们在进行股票投资时,相关公司在游说他们所在部门以获得优惠政策。这一数字相当于超过五分之一的联邦政府高级雇员。

法官们同样深谙此道。《华尔街日报》2021年9月公布的另一项调查显示,从2010年到2018年,有131名联邦法官在审理685起案件时,涉及自己或家人持有股票的公司,却没有采取回避措施。

掌握货币政策决策权的美联储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据《纽约时报》披露,2020年2月,时任美联储副主席理查德·克拉里达卖出一只股票基金,当时金融市场正因新冠疫情影响大幅下跌。而就在美联储宣布救市措施的前一天,克拉里达又买回了这只基金。

另据路透社报道,2021年,美联储竭力稳定市场之际,美联储下属地区储备银行的一些高层官员却在一边参与货币政策决策,一边进行股票和债券交易——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罗伯特·卡普兰在股市投资数百万美元,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埃里克·罗森格伦投资房地产信托基金,而这些股票和债券至少会间接受到美联储政策影响。手握金融大权的美联储高官如此热衷金融投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引发美国民众对其道德操守的质疑。彭博社称之为美联储多年来“最尴尬的道德丑闻”。

正如美国“公开的秘密”网站所言,当美国官员们在公共和私营领域的“旋转门”进进出出时,相伴的是特权、机会以及金钱。

这是11月1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国会大厦。(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腐败者逍遥法外

面对层出不穷的内幕交易丑闻,美国虽然早就出台了相关法律和监管措施,但至今收效甚微,而负责立法的美国国会议员更是长期居于“法外之地”。

例如,美国在2012年出台《停止利用国会消息交易法案》(简称《股票法》),禁止国会议员和工作人员靠“履职过程中获得的非公开信息谋取个人利益”,并要求国会议员本人及配偶买卖超过1000美元的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应在45天内提交报告。然而,首次违反报告时间规定的处罚仅为200美元罚款。有专家指出,该法惩罚力度过轻,且没有严格执行机制,因此形同虚设。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统计, 仅在2020年至2021年间,就有57名国会议员违反《股票法》的报告规定,但没有任何一名议员因此被起诉。

美国检察部门往往对内幕交易“不作为”。2020年初,包括时任美国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理查德·伯尔在内的多名联邦参议员在美国股市因新冠疫情蔓延而暴跌前抛出股票,引发美国舆论广泛批评。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美国司法部在经过调查后决定不起诉伯尔,但没有向公众解释缘由。报道说,“通常情况下,美司法部不解释不起诉的原因”。

福克斯新闻频道网站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70%的美国受访者认为,应禁止现任议员及其直系亲属、工作人员进行股票交易。但不少高官对此表示反对,佩洛西就是其中之一。她曾在面对记者质问时宣称,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国会议员都应该能参与金融交易。在这一问题上,民主、共和两党罕见地“意见一致”。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国会参议院少数党领袖、共和党人麦康奈尔也曾表示,他投资共同基金,并建议同事也这样做。

截至今年4月,美国国会内部有多项提案,号称要限制议员进行股票交易。然而,就如美国《华盛顿邮报》所言,国会监督他人往往比监督自己更积极,议员们难以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福克斯新闻频道主持人史蒂夫·希尔顿说,大多数政策,特别是大多数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法规都是在国会的各种委员会中制定的,“但这些委员会却不受审查。一切都那么腐败”。曾在小布什政府担任白宫法律道德顾问的理查德·佩因特指出,两党在议员内幕交易问题上都表现得很虚伪,双方“都难辞其咎”。

逍遥法外的腐败,深入骨髓的堕落,让美国政治千疮百孔、丧失民心。

“美国思想者”网站近期一篇专栏文章指出,民调显示,美国权力三大分支的支持率均创下历史新低:最高法院为25%,白宫为23%,而国会仅有7%。近80%的美国公民认为,自己生活在“双标”的司法体系下,法律只适用于某些人。作者杰伊·舒尔克哀叹,美国正在变成无法无天的社会。

近日

随着各地防疫政策逐步细化优化

连花清瘟等部分热销药品出现暂时紧缺

一些不法经营者借机炒作、哄抬价格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曝光

某线上药房销售连花清瘟颗粒

(规格为6g*10袋/盒)

12月5日竟涨到99元/盒!

同样售价飙升的

还有布洛芬缓释胶囊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清热镇痛药

针对部分药品等涉疫物资价格波动

和市场竞争问题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近日对哄抬连花清瘟药品价格进行核查处理

并在12月9日发布

《关于涉疫物资价格和竞争秩序提醒告诫书》

明确“九不得”红线

哄抬连花清瘟价格

线上药房被立案查处

市场监管总局结合前期线索,从多个平台提取多家药房9月以来连花清瘟销售数据,并组织相关省份市场监管部门核查进货台账。核查发现,部分经营者在采购成本变化不大的情况下,12月初开始大幅提高销售价格。

如某线上药房销售连花清瘟颗粒6g*10袋/盒,11月采购价格23.5-32元/盒,销售价格26.8-38元/盒,但从12月初开始迅速上涨,至12月5日涨到99元/盒。

某线上药房销售连花清瘟胶囊0.35g*24粒/盒,11月采购价格11.5-12.5元/盒,销售价格18.9-33.1元/盒。12月初采购价格14.5-22.5元/盒,销售价格从41.9元/盒迅速上涨至88.1元/盒。

上述药房在成本未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销售价格,或者成本虽有增加但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成本增长幅度,已涉嫌构成哄抬价格。

针对部分药品等涉疫物资价格波动情况,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以电商平台为阶段重点,对相关哄抬价格线索进行了集中摸排,组织重点省份市场监管部门对具体线索进行逐一核查。初步发现涉嫌哄抬价格的线上药房,已转相关省份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

下一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密切关注药品等涉疫物资价格走势,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切实维护涉疫物资市场价格秩序。

“九不得”!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涉疫物资价格

和竞争秩序提醒告诫书

针对部分药品等涉疫物资价格波动和市场竞争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涉疫物资价格和竞争秩序提醒告诫书》,从规范价格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对涉疫物资生产经营者划出“九不得”红线。

提醒告诫书中明确要求生产经营者不得违反诚实信用和公平合理原则、不得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不得哄抬价格、不得价格欺诈、不得串通涨价、不得价格歧视、不得虚假宣传、不得仿冒混淆、不得商业诋毁。同时,对广大生产经营者提出自查和整改要求,并鼓励社会各界举报违法违规线索,推动社会共治。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部署各地开展涉疫物资价格和竞争秩序重点检查,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涉疫物资价格和竞争秩序提醒告诫书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为更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一步规范医药用品等涉疫物资价格和竞争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现对相关生产经营者提醒告诫如下:

一、不得违反自愿、平等、公平、合理、诚实信用、质价相符的原则。遵守法律法规规定和商业道德,依法合理制定价格,开展公平竞争。

二、不得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三、不得哄抬价格。不得在成本未明显增加时,大幅度提高价格,或者成本虽有增加但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成本增长幅度。不得强制搭售商品,变相大幅度提高价格。不得无正当理由,超出正常的存储数量或者存储周期,大量囤积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涉疫物资。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

四、不得价格欺诈。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不得实施虚假优惠折价或者价格比较、不履行价格承诺等价格违法行为。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等强制平台内经营者进行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标示。

五、不得串通涨价。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六、不得价格歧视。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不得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

七、不得虚假宣传。不得对经营者自身,商品性能、功效以及商品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和相关公众。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组织虚假排名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

八、不得仿冒混淆。不得擅自使用与他人知名商品名称、包装、装潢、企业名称字号等相同或近似的商业标识,误导消费者,损害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九、不得商业诋毁。不得编造、传播或者指使他人编造、传播虚假或引人误解的信息,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各有关生产经营者要认真对照上述要求,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对情节恶劣的典型案件,将依法从重处罚并公开曝光。欢迎社会各界参与监督,若发现违法线索,及时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

多地监管部门出手

高价售卖可举报

此前,广东、天津、浙江、北京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相继发布提醒告诫书,明确严厉打击借防疫之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7日发布关于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价格行为的通告,该通告明确,对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最高可处500万元的罚款。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

广大消费者如发现涉嫌价格违法行为,请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拨打12315、12345热线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进行核查处理。

新闻链接:

事关市民购药,广东发通知明确:

即日起全省所有零售药店(含网络销售)

正常销售《疫情期间需实名登记报告药品目录》药品

不再进行实名登记报告

广东最新调整

购买《目录》药品不再实名登记

12月8日,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哨点监测工作专班发布《关于优化调整购买<疫情期间需实名登记报告药品目录>药品人员信息登记报告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从即日起,全省所有零售药店(含网络销售)正常销售《疫情期间需实名登记报告药品目录》药品,不再进行实名登记报告,不查验健康码或场所码,不再指引开展核酸检测。

该《通知》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要求,目的在于优化调整零售药店哨点监测工作,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

省药品监管局将重点加强疫情防控药品流通环节质量监管和供应保障工作,组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督促辖区零售药店(含网络销售)强化药品质量管理、规范采购渠道、加强药学服务,切实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下一步,药监局正指导全省零售药店做到应开尽开,引导具备24小时营业条件的零售药店全天候营业;做好动态数据监测,统筹指导零售药店做好疫情防控用药品以及其他常规药品采购、储备;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严厉查处非法渠道购药、违规销售处方药、销售假劣药品等行为,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综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华社、广州日报

部分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涂端玉

图/广州日报·新华成记者:李波

来源: 广州日报

https://www.xusbuy.net

上一篇:绩优股起步(迷上绩优股)

下一篇:触达值提现媒体价值(塑造主流媒体价值)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