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情查询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交易手续费,股票大全,股票行情查询

供应链双重边际效应(双重边际效应计算)

2023-04-23 22:57分类:短线技巧 阅读:

7600亿元!刚刚过去的“双11”大促,再创新高的全网成交额,这样一个成绩单令世界瞩目。前两天,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实物商品网上销售额同比增长16%,比1—9月加快0.7个百分点。

从购实物到买服务,人们在线上酣畅“买买买”的背后,是不断提高的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有网友点赞,在凌晨付完尾款后6分钟,就收到了线上预定的口红。

是什么在支撑这样一个速度?一条数字化的智能供应链浮出水面——通过智能预测、自动调拨和智能履约,在消费者支付定金瞬间就开始仓储备货生产,预售商品在支付尾款前就已抵达离消费者最近的快递站点。

透过“双11”这扇观察中国经济变化的窗口,产业供应链数智化如何与实体经济更好融合?在新发展格局下,产业的数智化转型面临哪些发展机遇?近日,在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和京东大数据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新发展格局下数智化供应链开放价值研讨会上,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专家济济一堂,围绕以上话题给出建议,咱们一起来听听吧。

供应链数智化转型,将有效促进国内大循环

透视新发展格局下产业数智化的新机遇,首先要明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政策内涵。

“新发展格局核心在循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认为,所谓循环就是要通过制度性改革来打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存在的堵点。“也应看到,新发展格局是不是封闭的单循环,而是开放的双循环;不是某个产业的小循环,而是基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大循环。”

在王一鸣看来,要从供需两方面来把握新发展格局。“不能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简单地与扩大内需划等号,而是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从而达到供需在更高水平的平衡。”

如何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深挖内需潜力?王一鸣表示,关键在于打通国内市场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

以流通环节为例,据介绍,目前我国物流成本仍总体偏高,占GDP比重约为14.7%,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6.5%。“降低物流成本,一方面要破解不同运输部门之间存在的联运障碍,另一方面,提升物流配送体系的智能化水平也是重要途径。”王一鸣举例说,京东在昆山的无人分拣中心目前作业效率达到每小时9000件,比自动供包效率提高3倍多,有效降低物流配送边际成本。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供应链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正不断提升。根据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数智化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价值》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京东智能供应链帮助3.3万个品牌、超过500万种商品进行销售预测,以美的电器为例,通过供需协同,实现自动单比例从10%至30%的提升。

应该看到,“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它可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王一鸣表示,无论是国内循环,还是国际循环都有此种效应,下一步应该把供应链数智化的转型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

更好与实体经济融合,还需充分挖掘数据价值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当前,供应链的数智化发展趋势已现,迈向“十四五”阶段,如何才能让供应链数智化更好与实体经济融合?

——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智能协同。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认为,如何获得更加充分的数据,尽量缩短中间环节,是数字化时代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企业应进一步强化处理数据的能力,大幅提升生产、存储、加工、开发、应用数据的能力,挖掘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

“以美的电器为例,目前通过智能化供应链,进行消费预测和仓储优化,从商品入仓到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实现从过去的30—45天减少到如今的28天左右。”美的电器有关负责人说,这就意味着整个供应成本降到千万级以上,带来的成本节约最终将反馈给消费者,以更实惠的价格购买优质商品和服务,最终促进整个内需市场的壮大。

在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教授看来,数智化供应链应是未来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把海量数据收集起来,以智能化的工具手段预测消费趋势,从而进行精准化投放,将使产业链条上相关主体决策更加科学,从而释放产业发展的“滚雪球”效应。

——突破物流环节,聚焦产业全链路,实现从消费端到产业端各环节的整体优化。

“供应链不应仅仅局限在物流本身,而要将其中沉淀的海量数据应用在重构整个生产和消费体系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恒源进一步阐释,其中包括创意营销,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配送、售后服务,释放其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潜在价值。

事实上,这样的理念正在落地成真。“基于大数据分析用户痛点,海尔与京东联合定制了可智能监测胆内水质的电热水器,产品一上市便受到消费者热捧,销量破万台。”京东零售集团供应链技术负责人胡浩说。

“在经济增速放缓和要素成本提高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会激活创新生态,有效对冲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盈利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王一鸣表示,电商平台、制造企业应抓住机遇发展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拓展,促进智能供应链与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相融合。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在刚刚过去的618中,有一个直播间火爆全网,它就是新东方旗下的东方甄选。由于其独特的双语直播模式、主播深厚的知识积累以及诙谐幽默的讲解方式,在短短一个星期内便圈粉无数,直播间粉丝数已经突破千万,在线上平台更是掀起了一股“新东方热潮”。 这一切,得益于直播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新东方在线的股价也呈现直线飙升的趋势。从资本市场来看,人们似乎认为新东方已经实现了新的突破。但当前这一切,还要从那场改变整个教培行业的双减政策说起。

对于以英语教培起家的新东方来说,去年落地实施的“双减”政策无疑是晴天霹雳。包括新东方等在内的众多教育培训机构受到剧烈冲击,营收和股价应声下落。在此背景下,新东方不得不选择断臂求生,走上了直播带货的转型道路。

2021年12月28日,一个名为“东方甄选”的抖音直播间悄然上线,俞敏洪带领团队开启了首次直播带货。作为一家以教授英语起家的培训机构,新东方在转行直播后,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直播方式,那便是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进行双语直播。和以往主播嘈杂的宣传和大喊上链接不同,新东方的直播则是一支马克笔和一个小白板,仿佛回到了久违的学校课堂。同时区别于其他主播的奋力推销,当你打开东方甄选的直播间时,仿佛置身于一场免费的线上公开课,与其说是直播带货,更像是在课堂的间隙展示一下“实物教具”。这种新颖的带货模式宛若一股清流,吸引了大批粉丝支持。

红火的背后,却是“翻车”难控

6月20日,“东方甄选被投诉桃子霉烂长毛”登上微博热搜。有消费者对媒体表示,在东方甄选下单的陕西水蜜桃约有四分之一霉烂长毛。尽管商家很快全额退款,但消费者仍存有疑虑:这是如何“甄选”的?

这并非东方甄选首次被爆出品控问题。此前也曾有消费者反映过“馒头带毛发”、“油杏重量不达标”、“大虾产品收到时冰已融化”等一系列质量问题。虽然直播间均迅速做出反应,并及时进行了妥善的售后处理,但频繁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仍然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印象。

农产品带货“翻车”不仅仅是“东方甄选”的问题,在生鲜直播红火的背后,充斥着大量品质“翻车”事故。纵观往昔,罗永浩也曾多次出现带货产品品质“翻车”的情况,特别是在2020年5月20日,由罗永浩直播带货的“花点时间”鲜花遭遇大量用户投诉,称其收到的鲜花存在发蔫或腐烂等质量问题。事故发生后,罗永浩宣布将向消费者退还全部款项,并额外按原价支付用户赔偿金。

作为直播带货头部流量的李佳琦,也被多次投诉“牛奶变质”“蛋糕到货品质不一致”“牛肉丸超期”等诸多质量问题。无论是在头部流量直播间,还是在商家店铺,生鲜产品的“翻车”事故仍然频发不断。虽然直播带货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上行通路的打造,但是此类“翻车”问题的持续发生,将对于国内生鲜农产品产业的发展造成以下三点损害:

01、社会大众健康风险不断提升

生鲜农产品多以食品为主,其主要为食用性产品。部分产品发生品质变化后,在外观、味道等方面难以察觉,而实际食用后可能会对于人体造成较大伤害。因此在此过程中,由于生鲜农产品品质难以保障,将进一步加大社会大众食用变质食品的风险,从而对于人体造成持续性的伤害。

02、生鲜农产品损耗情况难以缓解

国内目前生鲜农产品损耗情况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仍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国家层面也在持续关注完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降低生鲜农产品损耗等相关问题。生鲜农产品直播带货的火爆,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出山难、滞销以及农民增收等问题的解决。但是由于供应链体系的不健全,也将进一步加剧国内生鲜农产品的损耗问题。

03、供应链相关资源的无效占用和浪费

发运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势必会对于供应链全链条的资源造成无效占用和浪费。生鲜农产品多数需要利用冷链资源来完成全过程的仓储、运输等操作,在此过程中,需要投入较高的管理和运营成本。若是已经发生变质或是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正常进行发运,其所经历和占用的所有资源,均是无效使用,最终造成全社会有限资源的浪费。

究其原委,农产品直播带货的再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东方甄选直播带货的主要品类是以食品为主的生鲜农产品。与传统的工业品、食品直播带货不同,农产品线上销售存在三大难点:

第一,农产品属于非标品,品质不好控制;

第二,生鲜农产品物流难度高,难以实现长期保存,运输时间长就易产生损坏;

第三,产品利润率低,一般毛利率不超过10%-15%。

在这种情况下,并不具备对货源、物流渠道完全把控能力的线上主播出现“翻车”现象也在意料之中。

对于带货农产品的难点,新东方在线CEO孙东旭也曾表示,出于农产品非标准化、物流难度大、品控困难等挑战,新东方在线对供应商的要求很严苛,会优先选择与好评多、品质顶尖的商家合作。选品方面,东方甄选要求所有产品必须有相应的质检报告,且通过匿名购买,检查供应商的样品与实际商品是否相同。但是即使如此,在面对链路复杂、环节诸多、主体多样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详见示意图)下,各类产品的品质仍然难以得到完全的把控,“翻车”问题仍会持续存在。

 

图 生鲜产品供应链流程图

 

纵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我们不难看出以下四点核心问题:

其一,现有主流供应链构成方式难以支撑产品品质保障需求

以本次事故为例,由于东方甄选在货源、物流等方面品控能力不足,因此该水蜜桃供应链属于典型的分布式决策情形。所谓分布式决策情形是指:供应链中,供应商和零售商双方基于各自的利益展开博弈行为,以实现自身成本收益的最优。而集中式决策过程的目标是使得包括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等在内的供应链各方整体利益最优。由于分散式决策下双重边际效应的存在,供应商和零售商可能会投入更少的保鲜努力水平,最终出现产品的质量问题。

其二,产地(品牌)直发的双刃剑

在农产品直播带货火热的当下,类似于“东方甄选”的主播带货团队,大部分采用的都是“签约代售、产地(品牌)直发”模式。在此情况下,主播团队可以在前端选品时,对于产品及厂家的资质进行查验。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易出现产地(品牌)实际发运产品与前期审核产品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产地(品牌)直发模式对于生鲜农产品直播带货销售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产地(品牌)直发可以减少中间的中转环节,提高物流效率;但同时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主播团队对于实际发运的产品品质和流通过程难以把控,最终造成“翻车”事故。

其三,包含冷链物流在内的供应商选择及考核标准不完善

生鲜农产品对于生产加工以及流通环节的操作要求较高,且各个环节均需处于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才可真正意义上保证产品品质。因此,在供应商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各类供应商主体还应该建立完善的选择和过程考核标准。即在选拔合适的供应商的同时,对于供应商实际过程中的操作进行监控,及时替换不符合规范的供应商,确保全供应链处于可控状态,保证产品最终交付品质。若标准出现缺失,引入不合规的供应商,势必会造成供应链的失控。

其四,打造透明供应链迫在眉睫

基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全程的高标准操作要求,建立透明化、可追溯的供应链体系迫在眉睫。提高生鲜农产品品质,保障食用食品安全,需要有透明供应链的支撑。在现阶段,能够实现全程透明可视的企业还属于少数,多数情况下,还是处于“盲盒”状态下进行产品流转,这也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翻车”的风险。

“冷链”,生鲜农产品品质保障的利器

生鲜农产品具有新鲜度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消逝的特性,因此在流通渠道中的保鲜能够使得生鲜农产品在线上零售时有更高的新鲜度,可以吸引消费者增加购买机率。

而冷链物流为所需运输、仓储及流通加工的货品,提供最为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抑制了细菌的活性,降低细菌在此过程中的繁殖量,尽可能的保证货品的品质。

 

图 食物的危险温度区

 

低温环境对于绝大多数细菌数量的增长有着明显的遏制效果,在货品流通的过程中,冷链物流能够尽可能的保证这些食品、生鲜、药品等不受到细菌的侵害,为货品的品质和安全提供保障,延长生鲜农产品的储存期限。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冷链物流在我国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但是国内系统性发展集中在近十余年的时间当中,自2008年奥运会后,国内冷链物流进入到系统性、跨步式发展阶段。

冷链物流是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消费升级的重要动力之一。

一方面,伴随着国家陆续出台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 包括冷藏车、冷库在内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冷链产业成为健全城乡双向流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通过发展冷链物流实现农民增收和保障“菜篮子”安全。

另一方面,冷链物流在消费升级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冷链食品成为新的风口。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给电商冷链供应链带来的巨大影响不容小觑。它不仅让更多的消费者包括过去从来不碰网购的老年消费者,加入到了生鲜食材网购大军,并为未来更为广泛的餐饮食材供应链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消费者对生鲜消费需求的持续旺盛,冷链物流得到了飞速发展。自2010年起,我国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开始逐步扩大,冷链物流总体呈现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基础设施规模进一步增加,设施建设更趋理性,冷链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发展模式日趋多元化。十年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增幅超过了300%。但是,冷链物流“断链”、“伪冷链”等问题突出,与此相关的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较多,市场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一、“东方甄选”真不简单——筹备打造自营供应链

新东方在线曾表示,目前东方甄选主品牌定位是销售农产品和图书,并未拓展到其他品类,但商品的品牌及数量的确在大幅增加。孙东旭也曾多次公开表示,会坚持农产品主赛道不动摇。

由于农产品是非标品,种类丰富,在选品上需耗费大量精力,东方甄选正在尝试自建供应链,未来将大力发展东方甄选自营产品。目前,东方甄选只有三四个自有产品,团队将按照每月5-6款产品的速度推出自营产品。

新东方在线还称,会将客户在意、复购率高的产品做成自营产品,让自营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物流、交付、客服等环节更加稳定、可控。另外,也已引入大量供应链、运营和自营产品等领域的专业人士。

同时,6月15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总裁俞敏洪赴中农联农展中心考察调研。过程中俞敏洪表示,希望未来与中农联等涉农头部企业合作,从助农公益、技术、渠道等多领域为切入点,共同为国家农业发展大势做出贡献。

二、行业观察

回归行业发展,助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建设除企业自建供应链体系外,行业建设还可重点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01、完善农产品产地(品牌)认证体系建设

在现阶段,通过从国家角度设立地标农产品,进一步对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建设进行了完善,农产品品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但是对于供应链运行过程而言,目前暂未有统一的监管机制对于各类农产品实际发货品质进行评估,这也造成了生鲜农产品选品查验过程品质良好,而实际发运质量不过关的问题。因此,建议未来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地(品牌)认证体系,对于相关农产品发运,乃至供应链全过程环节进行评估,全方面提升认证产地(品牌)的农产品质量。

02、深化主播团队与产地(品牌)合作

加强主播团队与供销社等农产品供销系统的合作,建立畅通的农产品供应网络。针对信用较好的生产商,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产地免检入库等优惠。同时选择销量高、需求大的特定农产品优先进入供应链体系,通过类似订单农业、农产品自营等形式加强产地端把控能力。

03、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

目前,对于企业信用体系的评估主要集中于财务及官司诉讼等情况,暂未涉及企业实际业务运行等相关信息。建议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将业务运行相关情况及客户反馈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评价标准。通过信用体系,全面评估企业经营与管理水平,让行业上下游可以更加全面的对于该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判断。避免出现合作后,由于企业经营水平不达标而造成的业务损失。

04、打造冷链物流全程追溯平台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曾提出,到2025年建成覆盖冷链产品重点品类、流通全链条、内外贸一体化的全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生鲜农产品透明供应链的建设。从国家的角度,实现冷链货品的可追和可查,增强冷链货品的安全和品质保障。

综上所述,“东方甄选”仅是新东方转型之路的一个起点,深入农产品产业建设,助力农产品供应链打造,才是新东方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相信不久的将来,“东方甄选”给我们带来的将不仅仅是农产品好物,期待着那抹深耕农业的“东方”寒梅香!

文章来源:中物联冷链委

今年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三十周年,欧洲一体化的理想最终成为一种政治实体。在二十世纪的灾难性悲剧之后,欧洲开始清理自己的政治遗产并重新思考主权与民族的概念。在经过战后重建、去殖民化以及法德和解等一系列历史时刻之后。欧盟以自身的决断试图不再重复大国政治的悲剧,以一种新的道德理想再次介入到世界体系之中。

欧盟代表着告别20世纪种族灾难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以多边主义与普世理想重新构建自己的政治版图。欧洲价值所蕴含的和平主义与市场经济模式在冷战西方阵营的胜利后,也被视作历史终结的重要价值。然而,欧洲内部的裂缝始终存在,我们发现欧盟并非一个理念中完美的“理想国”。30年前欧洲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吸纳东欧的移民,德国如何在中欧的地理位置上扮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在新自由主义的冲击下,欧洲的福利制度能否继续。当时的欧洲人乐观地认为,共识政治和市场经济足以吸纳这一切。那么今天,当欧洲的右翼领导人以一种熟悉的方式回归,新冠疫情使人们意识到主权边界、欧债危机正在蠢蠢欲动,难民问题与多元文化的争论开始使人们重新讨论共识政治和公民共同体的底线时,这种乐观情绪似乎已经烟消云散了。欧盟,作为欧洲历史上最伟大和进步的一项超主权的政治实验,它的未来与想象处于摆荡和争议之中。而要延续这场实验,意味着我们不仅需要回溯历史,去超越二十世纪残酷的历史伤痕,更考验着今天驾驶欧盟这艘巨轮的领导者是否具有改变的勇气和决断的审慎,在理念与现实博弈间继续共识政治的路线。

本文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6月10日专题《十字路口的欧罗巴》的B02-B03版。

欧洲一体化进程已走过七十载。二战后一群痛定思痛的精英和幸存者们认定只有联合起来,欧洲才能避免两次大战的悲剧,在新的地缘政治现实中创造未来。他们的期望和选择奠定了战后欧洲的路径和命运,塑造了当下欧盟的现实,牵引着它未来的发展。这一绵延几十年、影响众多人类福祉的巨大政治经济实验,跨越众多国家和世代,有着无数互相勾连的事件与人物。想要把握它的脉络,并非轻松之举。而欧元问题的实质,其实是法德两个欧洲的超级大国,对于欧盟领导地位和经济治理模式的角力。

经济学家阿绍卡·莫迪曾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洲部与研究部的代理主任,也曾在世界银行、普林斯顿大学等显赫的研究机构和经济组织教学、任职。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期间,他深刻参与了政策研究与现实观察,并和当时身处危机的欧洲财政官员有着个人的交往与接触。莫迪的《欧洲悲剧》以“戏剧”的形式梳理了从欧盟成型到单一货币欧元诞生,再到债务危机席卷欧洲的全部过程。本期专题,我们邀请独立学者黄非,以《欧洲悲剧》为线索,撰写文章。在今天,欧元作为昔日“欧洲价值”的产物,也变成了问题的本身。

《欧洲悲剧:欧元如何一步步将欧洲推入深渊》,[英]阿绍卡·莫迪著,一頁folio丨辽宁人民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版。作者在这本书中以时间为线索,用“九幕剧”的形式,呈现了欧元跌宕起伏的悲剧性历程。这场经济悲剧实际上也是整个欧洲政治悲剧的缩影。

欧洲一体化的创始神话

《欧洲悲剧》原名“欧元悲剧”(Euro Tragedy),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本书主题涉及战后欧洲的方方面面,“欧元”更像是穿针引线的某个“主要角色”,把故事的线索串联起来。能游刃有余处理如此庞大、专业、复杂之主题的莫迪教授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期间,深刻参与了政策研究与现实观察,并和当时身处危机的欧洲财政官员有着个人的交往与接触。无论从专业还是经历两方面来说,他都是进行这一主题写作的绝佳人选。莫迪教授从不避讳自己的立场,《欧洲悲剧》,正如它的戏剧形式所暗示的那样,有明确的场景和情节,英雄与恶棍。当然,作者高超学术训练和丰富的政策经验使得他的观点大多言之有据、逻辑分明。不过,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往往也出自命运的定夺和人智的有限。很少有罪责可以完全归在悲剧的角色内在品质缺陷上。因此,笔者在大体认同莫迪教授分析之精准、逻辑之明晰的同时,也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更加同情地理解这出戏剧中“恶人”们的选择与思考,还原更加复杂微妙的历史情境。

现下这出欧洲悲剧的起源是另一次悲剧的结尾。余烬中新的开端是希望的重启。被叙说了很多次的故事是这样的:一群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身心俱疲,面临一片废墟的欧洲人,决定摒弃前嫌让惨剧不再重演。这第一幕剧叫做“黑暗中的跃进”,剧中的主角包括西德首任总理阿登纳和“欧盟之父”让·莫内。他们无论在背景、动机还是理念上都大大不同。是实用主义对必然性的认识与责任的伦理混合,让两者所代表的法德两国开启了艰难的和解之旅。这一和解精神的产物就是1950年的“煤钢共同体”。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完全只是地区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将会在1956年的《罗马条约》后发展扩大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并最终演变为后来的欧共体/欧盟。

这一美妙和成功的故事成为欧洲一体化的创始神话,在日后的日子里会成为方法的标杆与希望的来源,它所包含的精神和模式也会一遍遍尝试重复自身,仿佛这本身就是成功的保证。这一神话剧本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不断深入、扩张的欧洲一体化进程被视作某种“天命”,“不断接近的联盟”不但是某种可欲求的政治目标,同时还被赋予了某种神圣义务的色彩。

第二,上述“天命”的祭司和执行者是一群理念高蹈的“欧洲人”精英。他们/她们会高瞻远瞩地从前面“带领”欧洲前进,从具体的、经济上的议题出发,先制造既成事实,让各自的人民体验到欧洲一体化的经济好处,再以经济为突破口推进政治上的一体化。

第三,一体化进程中的危机和困难会成为更进一步推进联盟的助力,欧洲一体化的选择和进程被设想、甚至被设计为“没有回头路”,想要解决问题,只能更进一步推进欧洲国家之间的融合。这被莫内标志性地称作“向前摔倒”——每次危机都将是迈向“欧罗巴合众国”的催化剂。

阿绍卡·莫迪,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教授(Charles and Marie Robertson Visiting Professor)。此前,他曾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部和欧洲部的代理主任。他也在世界银行、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贝尔实验室工作过。莫迪在有关发展和金融项目及政策方面,为世界多个国家的政府提供建言,同时也在多个领域发表过政策和学术论文,著有《欧洲悲剧》。此照片由阿绍卡·莫迪本人提供。

“不可能三角”的永恒矛盾

当然,正如任何伟大的剧本不乏转折与惊喜一样。这一激动人心的“创始剧目”也不是只有其光明面:“泛欧”精英的急躁与一厢情愿在欧洲事业和主权民主的原则之间制造了不可忽视的张力和矛盾;而这一现实又反过来制造了政治家们“欧洲团结”的言辞与对国家利益之强调的现实之间的落差。法国总统戴高乐自己提出的“欧洲军队”——欧洲防务共同体——的构想,又同样是在法国人手里没能成为现实。莫内所领导的“煤钢共同体”高级公署一度掌握了可以和主权国家相媲美的巨大权力,却在《罗马条约》签署后,被替换为更加庞大但却缺乏实际能量的(欧盟)委员会。

成功背后的阴影一直存在,当未来新世代的领导人和理念家试图重演激动人心的一体化早期岁月的奇迹之时,他们召唤的往往是阴影本身。如同莫迪教授不断强调的,开放边境自由流动与降低关税的自由贸易对成员国主权的侵蚀并不过分。欧洲的民族国家仍然保留了经济、政治、军事上绝对自主。“更加融合”的欧洲、“不断接近”的联盟,如果要走向下一个阶段,主权国家需要做出更大的承诺与牺牲,而这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并不真的被欧洲国家的民众和统治精英接受。

社会的异质性、统治的可问责性和治理的效率是一个“不可能三角”,无法完全兼顾。具体到欧洲的例子,不断扩张的“欧洲大家庭”、“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民主问责”这三点会处在永恒的矛盾之中。欧元的历史正是这一矛盾鲜明的体现。但欧洲一体化创生神话的魅力、想要在经济上和德国平起平坐的国家自豪让法国的领导人认为“单一货币”会是一举多得的良方。

1961年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论文被视作欧元在经济学上的基础。但是,经济上合理的“最优货币区”与其说从一开始就存在,不如说取决于市场的融合与发展速度、步骤不同的社会成分之间的不断“汇合”。美元从诞生到成熟花了超过一个世纪,经历无数磨合与发展,美元才随着美国国家的强大与完整成为了国内的“最优货币”。设想中的欧洲单一货币当然不可能从一开始就拥有“最优货币区”带来的种种好处。在统一的欧洲货币构想于1969年首次被提出的时点,战后的布林顿森林体系正在迈向崩溃,世界货币制度的主流正不可避免地滑向浮动汇率制。

欧洲在迈向单一货币过程中的联系固定汇率体制也一次次因为承受不住现实的经济压力而崩溃:欧共体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周期节奏、财政健康程度大不相同。经济相对于低地国家、北欧、德国较弱的南方国家,需要不断通过本币贬值来重建自己的贸易平衡,恢复出口的竞争力。单一货币剥夺了主权国家设定自己的基本利率与汇率水平的权力,不仅仅是对主权的巨大损害,也从国家当局手中拿走了调节经济、缓冲外部冲击至关重要的工具。为了弥补这一损失,统一货币区必须伴随着相应的制度协调和财政支付。但是,这意味着货币联盟必须配合财政联盟,而欧洲人从上到下都没准备好把决定预算和征税的权力交给超国家的欧洲机构。

纪录片《BBC:2012系列之欧元危机》剧照。

“欧元系统”,

充满矛盾与漏洞的怪胎

《欧洲悲剧》剧目表中第一个“大恶人”,两德统一的大功臣赫尔穆特·科尔就此出场。在莫迪教授看来,单一货币的设想本来随着欧洲汇率机制(ERM)的失败和德法之间的分歧就要成为不可能了。然而,完成两德统一这一大伟业的科尔总理,不管是出于个人野心、留名青史的渴望,还是对欧洲未来错置的责任感,一举利用德国在欧洲的优势地位和个人空前膨胀的权力与威望,把这一不可能变为可能。

然而这一个人的奋进和政治操弄无法解决本文前面所说的“基本结构矛盾”。欧元的支持者们把理想包装为现实,把期待等同于必然。他们一面幻想采纳单一货币会促进欧洲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的“汇合”,一面又宣称“不完整的货币联盟”——没有中央财政和全欧统一协调机构的统一货币可以稳定存在。于是真正落实的“欧元系统”,也就是现实中的单一货币,是一个糅合了各种政治需求、用幻想代替现实,充满了矛盾和漏洞的怪胎。德国纳税人决不接受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外国解脱困境的可能性,因此《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了“不救助”条款。

在这个前提下,《稳定与增长公约》又规定了成员国的债务上限和赤字水平。这背后的“德国思维”是这么推理的:如果成员国可以学习德国保持财政纪律和宏观审慎,他们自己就可以应对外部经济冲击,而既不需要货币贬值、利率自主也不需要外部援助。成员国面临债务违约和重组的安排更是没被仔细考虑过——在后冷战的乐观情绪中,仿佛欧洲的经济和一体化进程一样,是一个只会向前不会后退的凯旋。换言之,在单一货币区剥夺了成员国通过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的工具箱之后,德国人对规则的沉迷又限制了他们用财政政策来渡过难关的选项。

纪录片《BBC:2012系列之欧元危机》剧照。

在莫迪教授看来,伴随着欧元区落实而成立的欧洲央行,是另一个过于专注于“价格稳定”同时又缺乏民主可问责性的怪物机构。他认为,欧洲央行(ECB)和《稳定与增长公约》共同体现了德国人的“稳定意识形态”,要为欧元区20年后的经济危机负主要责任——《欧洲悲剧》中的另一个(对)大恶人又出场了。这一分析有其逻辑和道理,但其实也是基于一个特定的分析视角。

借助《欧元背后的思想之争》的说法,战后欧洲的经济思想本来就存在着以德国为代表的“北方观点”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南方观点”之争。北方观点注重在事先确定的规则指导下发挥市场主体的自由能动性,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规则、惩罚破坏规则的坏行动者。当市场主体在设计良好的规则下负责地行动,政府事后再去干涉与管理的必要性也降低了。无论是欧洲央行的“价格稳定单一目标”还是《稳定与增长公约》都是这一北方视角的体现。应该说,这一思想在经济上并不缺乏合理性,而战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成功,也说明它也不是纯粹的“幻想”。南方观点更多强调政府的能动性。无论是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引导,还是面临危机时的早期行动与激进“风险管理”,都要求政府“走在市场前面”,纠正市场在发展中的偏差。

《欧洲悲剧》中,莫迪教授大大赞扬了美联储在美国经济危机期间激进、创新的货币政策和危机管理思路。毫无疑问,如果欧洲央行和欧元是“恶人”,那么美国的联邦政府和美联储就是“好人”。虽然美国的思想和实践无法放入欧洲背景的南方-北方思想谱系中,在监管当局对于金融风险的警惕还有货币政策的积极和大胆这一点上,显然美联储更靠近南方观点而不是北方观点,这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本书的分析框架与基调。

考虑到欧元区是一个不完整的货币联盟,欧盟缺乏中央行政权威这一现实,我们可以说它更接近去中心化的联邦制的德国,而不是集中制的法国。北方观点在塑造欧元系统中的强势,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德国人的强势、顽固,还有自我利益。

《欧元的思想之争》,作者:[德]马库斯·布伦纳迈耶等,译者:廖岷等,版本:中信出版社2017年10月。

欧洲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

政府债务和赤字水平只是表象,背后深层的结构因素才是决定经济表现的重点。但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政府债务和赤字水平是可以外部监督和衡量的客观因素,它是衡量政府治理的一个不完美但却现实的指标。《欧洲悲剧》中讽刺性地认为“坏规则不如没有规则”这一“欧洲意识形态”造成巨大破坏,但从北方视角出发,赤字和债务要求毕竟多少约束了欧洲边缘国家在好年景的肆意妄为。欧元支持者对欧元促进经济发展和欧洲团结的妄语固然并不成立——实证研究证明欧元所带来的那些“好处”要么是有限的,要么根本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稳定趋势早在欧元实施之前就开始。欧元区从1999年创生开始,内部就在积攒而非降低国家和地区间的不平衡。

但反过来说,欧元的反对者想要归给它的种种“恶果”也同样有夸大之嫌。欧洲的经济危机深层根源不是来自于货币(自然也不是货币政策)。正如书中生动描绘出的场景,无论是人口老龄化还是创新乏力,无论是政府的腐败还是银行业的尾大不掉,都早在单一货币成为现实之前就深深根植在欧洲国家的肌体之中了。反复发生的货币贬值和债务重组是这些病症的表象。如果没有《稳定与增长公约》提出的硬性要求,危机爆发可能会变得比现实情况更加糟糕。鉴于这个论断是个“反事实”推测,我们没有证据说明情况确实如此。但是至少在逻辑上,把北方观点一概斥之为“意识形态”稍稍有欠公平。如果政府平时就习惯于开动印钞机和采取财政刺激来平滑经济,当真正的重大危机来临之际,他们政策的边际效应和手里能额外采取的措施都会大大受限。美联储“打破常规”的“火箭筒”之所以非常有效,部分原因在于美元世界储备货币地位的独特优势,部分也在于美联储所建立的“遵守规则的声誉”。

纪录片《BBC:2012系列之欧元危机》剧照。

欧元区真正的悲剧是政治的现实比意识形态更加顽固——南方国家就算在名义上迫于德国压力接受了“北方观点”的纸面要求,它们背后的深层经济结构也让“南方观点”成为危机到来时唯一现实的处理方案。北方观点——或者说正统的经济观点——要求不可持续的无效率资源配置通过市场出清(也就是经济危机!)得到出清,要求不遵守财政纪律、债务不可持续的政府为自己的错误埋单,这都没有错误。但是:如果遵守规则和结构改革确实难度太大,如果金融和债务危机确实会造成信心和市场超过正常幅度的崩溃,那么“危机管理”和“债务重组”就是不得不为的必然。一个看来不利于你健康,不能长期服用的药物,在当下避免你暴毙可能是必须的。市场和政府必须首先活下来,才谈得上发展、改正、还债。这也是最为坚持财政纪律和价格稳定的欧洲央行最终认识到的现实和吸取的教训。而他们对此做出的回应,尽管事后看来十分必要,却不可避免带来无限争议和令人不安的后果。

回到我们前面提到的“不可能三角”,欧洲央行如果要保证自己可以正常运作,限制自己的职权范围(“深度”)和可问责性(“民主”)就是不可避免的权衡。莫迪教授赞扬美联储系统的“双重职责”,但他也数次指出,美联储相对于欧洲央行更加直接地对美国选民、美国主权负责。在缺乏问责的前提下,欧洲央行强行给自己揽下更多的责任和职能,只会恶化自身的“民主赤字”,进一步动摇自己的合法性。欧元系统确实先天不足,欧洲央行在处理债务危机时也有过没有及时降息的重大失误。但这更可归咎为能力的限制和思维的盲点,或者还有无可饶恕的傲慢,而不是它是否“对选民负责”:一个对欧洲无数互相矛盾的声音和利益“负责”的欧洲央行,很可能根本无法及时主动地做出行动。更何况,德拉吉上任后的欧洲央行迅速改变了自己的做法,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与合理的应对措施,但这并不是因为他对任何民选机构变得更加“负责”。

这一点在莫迪教授自己的叙事中就有所暗示:在处理“欧猪四国”(PIGS)债务危机的过程中“现实”的重心总是落在德国总理默克尔一个人手里。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传奇性的“不顾一切代价”拯救欧元的宣言,没有默克尔的支持与默许,也无非是一句空话。我们固然可以哀叹这个冷静、甚至有些木讷的总理“篡夺”了整个欧洲的领导权,但我们同样难以想象欧洲议会、欧洲财长会议或任何真实存在的欧洲机构可以负担起快速、及时制定出救援计划的情境。真实的悲剧和漫画的黑白分明不同之处,在于“恶人”往往换个角度就是“英雄”,光明与黑暗矛盾却融贯地存在于同一个机构、同一个人身上。

作者/黄非

编辑/朱天元 青青子 李永博

校对/薛京宁

分享兴趣、传播快乐、增长见闻、留下美好!

亲爱的您,

这里是LearningYard学苑。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文章:88研读分享论文7-2:精读期刊论文-《非对称信息下的供应商侵占》引言 。

欢迎您的访问!

Share interest, spread happiness, increase knowledge, leave beautiful!

Dear ones,

this is LearningYard.

Today's small series for you to bring the article:88 Reading and Sharing Paper 7-2: Intensive Reading of Journal Papers-Introduction to "Supplier Encroachment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

Welcome Your Visit!

 

 

 

88研读分享论文7-2:精读期刊论文-《非对称信息下的供应商侵占》引言 .mp31:22

来自LearningYard学苑

 

 

 

 

今日内容摘要Abstract:

阅读并分析来自management science期刊的英文论文《Supplier Encroachment under AsymmetricInformation》中引言的写作。

Read and analyze the writing of the introduction in the English paper "Supplier Encroachment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from the management science journal.

正文 body part:

引言部分首先解释了供应商侵占的概念-供应商通过直销渠道入侵零售商的市场。第二段分析了供应商入侵对供应商与零售商双方的影响,首先有文献指出供应商入侵在零售商具有显著零售效率效率时会减轻供应链上的双重边际效应,并且通过一定的机制来促使零售商降低批发价格。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假设供应链上的信息具有对称性,但在在实践中,零售商往往比供应商更了解市场潜力(凭借其优秀的预测能力、一手销售信息、专业的知识)。尽管传统观念认为,零售商获得私有市场信息必然是有利的,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供应商开发了自己的直接渠道时,情况并非如此(图1)。

The introductory part first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supplier encroachment - the invasion of a retailer's market by a supplier through direct sales channels. The second paragraph analyzes the impact of supplier intrusion on both suppliers and retailers. First, some literature points out that supplier intrusion will reduce the double marginal effect on the supply chain when the retailer has significant retail efficiency, and through a certain mechanism Encourage retailers to lower wholesale prices. In previous studies, it is often assumed that the information on the supply chain is symmetric, but in practice, retailers often understand market potential better than suppliers (with their excellent forecasting ability, first-hand sales information,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hile conventional wisdom holds that it is necessarily beneficial for retailers to have access to private market information,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is is not the case when suppliers develop their own direct channels (Figure 1).

图1 Figure 1

 

作者在古诺竞争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供应商侵占框架,通过引入非对称信息结构,其中零售商知道市场规模的实现,而侵占供应商只知道市场大小的先验分布(图2)。由于双方无法进行可靠的信息交流,供应商依靠从零售商的订货量来分析市场规模的大小从而进行直销渠道销量的选择,零售商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扭曲自身的订货量。在这样的情形下,双重边际效应被扩大,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益都受损,从而出现只有一方最终受益或者双输的结果,进一步丰富了2007年Arya 等学者的研究结论。

The authors propose a supplier encroachment framework on the basis of the Cournot competition model, by introducing an asymmetric information structure, in which retailers know the realization of market size, while encroaching suppliers only know the prior distribution of market size (Figure 2). Because the two sides cannot communicate reliably, suppliers rely on retailers' order quantities to analyze the size of the market to select direct sales channels. Retailers will deliberately distort their own order quantities for their own benefit. In such a situation, the double marginal effect is expanded, and the interests of both suppliers and retailers are damaged, so that only one party ultimately benefits or both loses, which further enriche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of scholars such as Arya in 2007.

图2 Figure 2

 

文献综述单独成章(图3)。第一段讨论供应商入侵的影响:过往的文献研究得出的结论归纳为供应商侵占可能会降低经销商推销产品的动机,也会稀释品牌形象;供应商侵占可以缓解双重边缘化,从而使供应商和分销商都受益。本文的研究一定程度上补充完善上述流派的结论,研究发现在允许经销商拥有关于市场规模的私人信息时,供应商侵占有时会加剧双重边缘化,并在供应商和经销商私下了解需求时损害双方的利益。

The literature review is organized as a separate chapter (Figure 3). The first paragraph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supplier encroachment: past literature studies have concluded that supplier encroachment may reduce dealers’ incentives to promote products and also dilute brand image; supplier encroachment can alleviate double marginalization, thereby making Both suppliers and distributors benefit.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complement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above schools to a certain extent, finding that when dealers are allowed to have private information about market size, supplier encroachment can exacerbate double marginalization and damage when suppliers and dealers privately understand demand interests of both parties.

图3 Figure 3

 

第二段分析了研究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激励的文献(图4):部分研究学者认为,如果没有特定的激励措施,分销商将保留其私人需求信息,而不是均衡地与供应商共享。一些文献考虑分销商对泄露其私人需求信息的担忧如何影响其从供应商处订购。在信息不对称和存在竞争渠道时,竞争分销商可能愿意与供应商共享其私人需求信息,这可能会降低批发价格。在一个供应商与多个经销商组成的供应链中,供应商可能泄露信息以刺激下游订单量,现有经销商可能会故意通过订购任何市场规模的相同数量来阻止信息传播。本文的研究结合已有的文献,将两个经销商渠道竞争的情况扩展到供应商直销与传统转销渠道的竞争,并得到了不同的结论-供应商侵占可能会鼓励分销商与供应商共享其私人信息。

The second paragraph analyzes the literature on information-sharing incentives in supply chains (Figure 4): some researchers argue that without specific incentives, distributors will retain their private demand information instead of sharing it with suppliers in a balanced manner. Some literature considers how distributors' concerns about disclosing their private demand information affect their ordering from suppliers. In the presenc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competing channels, competing distributors may be willing to share their private demand information with suppliers, which may lower wholesale prices. In a supply chain consisting of a supplier with multiple distributors, the supplier may leak information to stimulate downstream order volume, and existing distributors may deliberately block the spread of information by ordering the same quantity of any market size. Combin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extends the competition of two distributor channels to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supplier direct sales and traditional resale channels, and arrives at different conclusions-supplier encroachment may encourage distributors to share with suppliers its private information.

图4 Figure 4

 

第三段进一步补充说明了研究参考的重要文献(图5)。 Jiang等人的研究假设了独立销售商通过平台销售产品,平台所有者也可以获得产品,并对市场准入具有垄断控制权。独立卖家通过同样的销售努力来隐藏私人需求信息的动机可能会伤害平台所有者,但会使自己受益。此处的平台与独立销售商的行为与供应商直销渠道中的供应商与零售商相似。受该研究的启发,本文假设两家公司都可以进入市场,但供应商可以完全控制产品的进入(即经销商没有其他供应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没有任何汇集均衡能在直觉准则中幸存下来,而在由此产生的分离均衡中,供应商侵占可以使两家公司受益或受损。

The third paragraph further supplements the important literature referenced by the study (Fig. 5). The research by Jiang et al. assumes that independent sellers sell products through platforms, and platform owners can also obtain products and have monopoly control over market access. The motivation of independent sellers to hide private demand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same sales efforts can hurt platform owners but benefit themselves. Platforms and independent sellers here behave similarly to suppliers and retailers in the supplier direct sales channel. Inspired by this research, this paper assumes that both companies have access to the market, but the supplier has complete control over the entry of the product (i.e. the dealer has no other source of supply).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no pooling equilibria survive the intuition criterion, and that in the resulting segregating equilibria, supplier encroachment can benefit or hurt both firms.

图5 Figure 5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

如果您对今天的文章有独特的想法,

欢迎给我们留言,

让我们相约明天,

祝您今天过得开心快乐!

That's enough sharing for today!

If you have a unique idea for today's article,

please leave us a message,

let's make an appointment for tomorrow,

have a great day!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留言与小编交流,

咱们下周见!

The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can leave a message and exchange with the small editor,

I'll see you next week!

 

参考文献:

Supplier Encroachment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J]. Management Science,2014,60(2):449-462.

英文翻译:Google翻译。

本文由LearningYard学苑原创,部分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https://www.xusbuy.net

上一篇:大规格触摸屏概念股(触摸屏股票有哪些)

下一篇:三明医改具体内容(浙江省医改新政策)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