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情查询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交易手续费,股票大全,股票行情查询

融资理财(融资理财可靠吗)

2023-04-10 09:12分类:道氏理论 阅读:

原标题:凭本事圈钱,为什么要努力?上市即终点,躺平界标杆红蜻蜓:融资全部买理财,募投项目全作废,业绩稳定下滑,市值仅剩1/10

就想问那些参与红蜻蜓首发募资的投资者,你们自己难道不会买理财吗?是找不到银行的门啊,还是不认识银行的漂亮小姐姐啊?

 


 

作者 | 木鱼

编辑 | 小白

 

最近,老板每天到公司之后,都会不时观察员工的脸色。

风云君知道,那是在观察风云君是否违反了公司禁止炒股的规定。作为一名严格遵守公司纪律的员工,那必然是笑看云卷云舒,静观潮起潮落。

没错,成功守住打工钱和家庭稳定的风云君,最近看老板的眼神也都不一样啦。(此处省略一万字)

(红框部分:2022年4月22日-28日。市值风云APP)

就在这时,风云君发现一家叫红蜻蜓的上市公司,最近的走势那叫自成一派,格外妖娆。

(红框所属区间:2022年4月22日-28日。市值风云APP)

2022年4月23日,股民们时隔14年后再一次梦碎3000点。

然而在这一日,红蜻蜓的走势是一条大阴线鹤立鸡群,股价在前一日涨停后一度触及7.04元,但随之又经历连续两个跌停板。

风云君觉得,这事可能和上市公司的“躺平”年报有关。4月28日,红蜻蜓刚刚披露了2021年年报,风云君发现了不少诡异的门道,我们一起看看。

手握近18亿现金,2021年业绩首亏

红蜻蜓,作为曾经红极一时的皮鞋品牌,应该不用风云君多介绍了。

(内心OS:作为一名00后,风云君也确实了解的不多)

年报显示,2021年,红蜻蜓实现营业收入25.11亿元,同比下滑了3.12%,实现归母净利润2,252.54万元,同比下滑了71.34%。

而扣非归母净利润就更惨了,为-7,337.81万元,是2015年上市以来的首亏。

2022年一季度,红蜻蜓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仍旧双双下滑,扣非归母净利润也依旧亏损。

就以上这几条信息来看,红蜻蜓的业绩确实不怎么样。

但再看资产负债表,风云君竟不由自主的想要礼让三分。

截至2021年末,红蜻蜓的账面上躺着8.65亿元货币资金,还有9.20亿元理财,合计达17.85亿元,占到总资产的近四成。

并且,风云君发现,自2015年上市以来,红蜻蜓的账面资金十分稳定,或者可以说是一直很有钱。

(注:现金类资产包括理财、结构性存款等)

但分析过后,风云君想说,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

有钱未必是好事

问:什么?没说错吧?有钱还能是坏事了?

 

答:且听风云君道来。

01 首发募资几乎全部买理财

风云君发现,红蜻蜓手中的这近18亿元现金,有近10亿元来自首发募集资金。

2015年上市时,红蜻蜓募集了10.41亿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之后,实际净额为9.74亿元。

事实上,从拿到募集资金开始,红蜻蜓就开始投资理财了,最开始是4亿元,2016年增长至8亿元,2021年又增长至10亿元。

而这样做的结果是,截至2020年3月4日,红蜻蜓募集资金余额为9.90亿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上市以来,红蜻蜓靠理财、大额存单等投资获得1.82亿元收益,已经超过了1.70亿元的累计使用金额。

没错,上市多年后,红蜻蜓的募集资金不仅没少,反而还因为理财收益多了千八百万。

就想问那些参与红蜻蜓首发募资的投资者,你们自己难道不会买理财吗?是找不到银行的门啊,还是不认识银行的漂亮小姐姐啊?

你找风云君啊,风云君给你介绍啊~

02 募投项目早终止了

那募投项目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少呢?

答案是:9.75亿元。

到2020年6月,两个募投项目的投资进度只有10.94%、65.71%,可以说进展十分缓慢了。

2020年6月30日,红蜻蜓干脆终止了全部募投项目

对此,红蜻蜓表示,首发募投项目主要是计划开设直营独立店,抢占线下市场。而公司上市至今,消费习惯从线下转战线上,同时门店成本不断提升,部分商圈也已经衰落,经营环境不复从前。

如果再按照原定计划实施原募投项目,存在较大风险,不利于保证实现公司经营效益及保护投资者权益。

所以嘛,你们都懂得。

于是,人家在2022年3月8日推出了新的计划。

这次,红蜻蜓直接拿出了6.56亿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嗯,以后买理财,再也不需要开个董事会投票了!

另外,红蜻蜓还像模像样的推出了三个新的募投项目。他们分别是:

购物中心新业态升级项目(拟投入1.58亿元);

 

永嘉基地零配仓扩建及智能化升级项目(拟投入0.96亿元);

 

数字化转型升级及智能制造项目(拟投入0.80亿元),合计3.34亿元。

根据公告,这投资规模最大的“购物中心新业态升级项目”,是要在购物中心拓展店铺,目的是让更多的年轻消费者看到,从而吸引他们消费。

风云君就想问,你刚说的线下渠道不行了,这不还是线下渠道吗?电商、直播红遍全网,大家足不出户就能搞定一切购物了,应对策略竟然只有大搞线下门店?

另外,我们00后不买你家的产品,难道是因为你家店铺在购物中心开的不够多吗?

上市后业绩惨淡,过上吃利息的“躺平生活”

那么,红蜻蜓的产品怎么样呢?

风云君认为,开头的一句话早就说明了一切:曾经红极一时。

这也不难验证,老铁们可以问问家里人,最熟悉红蜻蜓的人,应该要到、或者已经过了退休的年纪。

但是,人家红蜻蜓也没有直接躺平,还是做了不少挣扎,包括邀请Anaglababy作为代言人,推出针对儿童的KIDS系列。

但这似乎并没有收到太多效果。

在2015年刚上市时,红蜻蜓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自己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三。

但是,红蜻蜓上市后的业绩却不如招股书描绘的美好。

2017年之后,红蜻蜓的营业收入就已经开始负增长,目前是第四个年头了。2021年25.11亿元的收入规模,已经不及2015年刚上市时的29.67亿元。

净利润就更加惨不忍睹了:2015年刚上市时为3.00亿元,2017年增长至3.82亿元,到2021年只剩2000多万。

而如果没了利息,红蜻蜓的业绩可能会更惨。

2015-2021年,红蜻蜓利息收入、理财收益占营业利润的比重逐年走高,2021年已经高达3/4。

放在嘴边的股票激励,吃不到

面对这份业绩,高管们也曾想过光复中兴。

2017年8月,红蜻蜓推出了一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考核目标如下:

说实话,相对于基期2016年,10%、15%、20%的三年考核目标并不算高。

但这对于业绩连年下滑的红蜻蜓来说,可是难上加难。结果也很明显,红蜻蜓只在2017年完成业绩考核。

而上市公司似乎早有预感,为了留住这最后的体面,果断在2019年5月,终止了这份股权激励计划。

但风云君发现,即使完成了业绩目标,高管们也大概率不想再看到这份股权激励了。

因为在2017年8月实施股权激励之后,上市公司股价就开始了起起伏伏伏伏伏伏……

上市后最高曾冲到了49.2元,最近的最低价是4.86元,只剩下十分之一不到。

(红蜻蜓月K线。市值风云APP)

最后,风云君发现,红蜻蜓也不是没有任何优点,比如现金流。

2015年上市以来,红蜻蜓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一直保持为流入的状态,加之没有太多的扩产需求,自由现金流也一直为流入状态。

从这方面看,红蜻蜓不算是一家搞套路的上市公司。

然而,它之所以混成现在的样子,是因为在本该努力的年纪,选择了躺平。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中国经济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庭阳|北京报道

责编:周琦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24期)

 

(视觉中国)

 

有着闲钱购买理财产品,有了新项目却向市场融资,这样让市场“惊诧”的怪事屡屡发生。

2014年至2017年,各年度参与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不论是参与公司数量,还是合计购买数量,均在逐年提高。2014年,A股市场只有443家公司购买理财产品,2017年达到了1229家,4年间公司数量增加近两倍,且各年度累计购买发生额同比增加值都在50%左右。

2018年,截至6月13日,上市公司累计购买次数和累计购买发生额已超去年全年的47%。2018年,这两个数字或将超越2017年。

更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至2017年,虽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并不太高,但平均在7%以上,且2016年、2017年还有逐步向好趋势。而《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翻阅多份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公告发现,其所购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多数在3%~4%,远低于上市公司实业运作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

更有甚者,融资前后资金使用言行不符。增发融资前,上市公司陈列各种急需用钱的募资投向,一旦融资到账,热情就转向购买理财产品。在这些上市公司的公告中,频繁露相的是“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而不是募集资金投向项目进展。

业内人士认为,A股市场诸多公司的主业是制造业,其资金运作实业,既是充分利用资金,也是发展主业不断壮大的保障。如果常年沉迷于购买理财产品,其收益率又低于各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仅拉低了公司盈利能力,更与“脱虚向实”的大方向相悖。

科大讯飞:融资、理财并行

2018年,截至6月9日,有25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定向增发预案,除了首次再融资外,还有占比近八成(201家)的公司,在2014年至2017年曾做过定向增发。

翻看这些公司融资方案,均是“意志坚定”地要把融资投在实业上。而实际情况是,这201家两次再融资的公司中,在上一次融资前后,有124家购买过银行理财产品。部分公司即使在本次融资之前,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仍旧绰绰有余。

对此,有舆论质疑,如果用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投资人自己可以买,不用上市公司如此“辛苦运作”。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时“出手阔绰”,对外投资时却又伸手向市场要钱。

以科大讯飞(002230.SZ)为例,该公司上一次融资是在2015年,资金到账9天后就开始购买理财产品。

2015年8月19日,科大讯飞公告称定向募集净额21.04亿元。2015年8月27日,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并未讨论两项募资投向“智慧课堂及在线教学云平台项目”“‘讯飞超脑’关键技术研究及云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而是审议通过将16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当年9月15日至2016年9月14日,科大讯飞在东莞银行合肥分行购买浮动保本收益型产品,年化投资收益率5.1%。2016年9月29日至2017年9月20日,科大讯飞再次在东莞银行购买年化收益3.6%的同类产品。

2015年,科大讯飞全年净资产收益率为9.17%,2016年净资产收益率是7.5%。不管是3.6%还是5.1%的年化理财收益,均低于公司的实业收益,实际上拉低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2018年5月15日,科大讯飞再度增发,将融资36亿元,用于产品、研发、建设项目等。其中,补充流动资金6.5亿元。

业内人士质疑,科大讯飞一边缺流动资金,另一边却在拿融资的资金买理财。就在融资方案公布前两天,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对科大讯飞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做验证报告时仍然在强调: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闲置募集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尚未归还金额为3亿元。

通化金马:两年内理财滚动资金达19亿元

与科大讯飞相比,一些公司更甚,承诺的募资多年不落实,购买理财时则“大干快上”。

通化金马(000766.SZ)2016 年1月向4家机构定向增发,净募资16.64亿元。公司承诺,募资主要用于圣泰生物三期建设项目、上市公司研发中心建设、偿还上市公司借款等用途。

融资款刚到账,通化金马即公告称,在项目完工之前会有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情况产生。

同年5月20日,通化金马宣布将使用2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5天后,该公司全资子公司哈尔滨圣泰生物制药公司在农业银行哈尔滨平房支行使用1.98 亿元购买4项理财,其中一款大额存单、3款保本理财产品,各自年化收益率分别是1.82%、1.9%、2.8%、2.7%。数款产品到期之后,同年8月、10月、11月,又做了滚动购买。到2017年底,共计购买56次,滚动金额累计达19亿元。

今年3月19日,通化金马披露,前述融资时声称要建设的“上市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未按预计进度进行,可再使用募集闲余资金5600万元购买理财产品。

在市场对前述融资使用情况质疑声未消之时,5月29日,通化金马宣布新的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公告,将向10名特定对象募集6.9亿元,购买5家医院的股权。

瀚叶股份:募资后实际投入竟为零

瀚叶股份(600226.SH)的募资投向项目可能更延后,购买理财产品热情更高。

2017年3月,瀚叶股份定向增发募集14.81亿元,用于“全球移动游戏运营中心建设和移动网络游戏新产品研发”“全球移动游戏运营中心建设项目”等。不过,融资的5.5亿元“闲置资金”,最终还是流向了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是3.1%~3.7%。至今年6月12日,公司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的尚未到期保本型理财产品余额为3.3亿元。

瀚叶股份2016年、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3.85%、6.21%,均远超理财产品收益。

2018年2月14日,瀚叶股份披露2017年度《关于募集资金年度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全球移动游戏运营中心建设项目募资承诺投资总额5.99亿元,实际投入为0元;移动网络游戏新产品研发项目募资承诺投资总额1亿元,实际投入为0元。

对于全球移动游戏中心,公司解释称“待推广运营目标明确后,再适时推进全球移动游戏运营中心建设项目”;对于由于移动网络游戏新产品,则是“待优质IP目标明确后,再谨慎推进移动网络游戏新产品研发项目”。做一个翻译,就是两个项目投资目标没变,只是“暂时搁置”了。

今年,瀚叶股份再次定向增发,拟购买从事微信公众号运营和基于微信公众号的互联网推广业务企业的股权,拟非公开发行募资10亿元。

上海证券交易所对于这项新的融资交易颇为关注,已要求该公司披露补充信息。

监管趋严:东诚药业、百利科技募资申请受阻

上市公司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已经引起监管层的注意。2017年初,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即表示,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面问题突出,表现为部分公司过度融资、融资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随意性大、使用效率低。证监会将严格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以及融资额度过大的情况,并建立再融资现场检查制度。

东诚药业(002675.SZ)2012年上市,并于2015年、2016年两次定向增发。2016年,其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额度已提高到4亿元,“自有资金”也提高到4亿元,合计8亿元。

今年2月12日,东诚药业申请再度定向增发,募资7.43亿元。对此,证监会发出《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称该公司货币资金总计达3.9亿元,要求补充披露本次交易募集配套资金的必要性。

百利科技(603959.SH)上市后,利用“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累计发生额1.9亿元。2017年9月申请发行可转债募资3.4亿元,证监会对公司申请给予反馈意见,要求公司“明确本次募投项目是否属于补充流动资金”,需要公司的保荐机构披露“募集资金用途信息披露是否充分合规”。

今年4月,证监会要求百利科技在约定时间内完成申请文件更新,百利科技认为难以如期完成,申请中止可转债申请,本次可转债发行就此搁置。

记者观察

如何限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

孙庭阳

上市公司纷纷搞理财,且不说这样的收益屡屡低于募资投向项目的收益,更低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按照上市公司所言,所用的资金都是“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那募资时为何不充分测算?这些资金闲置周期有时长达数年,可以理解成这些资金就是超过实际所需的资金。资金不是白白捡来的,是上市公司发行了定增股票换来的。增加公司总股本,新进入资产的盈利能力又低于原资产,两项叠加,势必摊薄原有资产的盈利率。

而且,购买理财产品时,赎回旧产品,买入新产品,先后之间一定会有空当期。全年运作下来,整体上很难拿到约定的收益率。这将拉低融资后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对定向增发前的股东而言,难言公平。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充分性一直参差不齐,固然监管层要求上市公司详细披露购买理财产品的进度,但大部分投资者仍然只能在年度报告或募集资金使用公告中知晓资金使用。而且,部分公司在公告中只披露某一时点的余额,具体发生过程无从知晓。即使是披露了理财产品运作进度的公司,各笔资金流向也只能通过时间及金额来判断大体资金流向。

更关键的是,理财产品并非没有风险。美的集团就曾遭遇诈骗。合肥美的冰箱公司在2016年3月购买10亿元理财信托产品,2016年5月通过内控日常核查发现存在诈骗风险。虽然美的采取措施收回了部分委托理财资金,但仍有部分资产还在追缴。

一边缺钱融资,一边购买收益率低于项目投资的理财产品,还要承担着理财产品的风险,这些上市公司到底是如何考虑的?有没有把投资人的利益真正放在心里?监管层面,如何限制过度融资?


关注《中国经济周刊》头条号

请回到文章顶部,点击右上方“关注

 

 

 

假如,你有机会参与创业板龙头、新能源大哥大“宁德时代”的项目,进行投资理财,还能有高回报,你会不会怦然心动?心动的话,也许你就上当了。近日,有骗子假冒“宁德时代”名义进行理财诈骗,有投资者损失上百万。而在此前,也有多家上市公司遭遇类似情况。

 

“宁德时代”理财骗局曝光

 

2月28日,“宁德时代”理财骗局话题登上热搜榜。有多位投资者爆料,自己在一款名为“宁德时代”的App中,遭遇了投资理财骗局,被骗金额从几万到上百万不等。

 

图源:网络

 

投资者称,这款“宁德时代”App,可以购买宁德时代锂电池、宁德时代专属社会公众股等理财投资产品,收益颇高,还能每天提现。甚至,这些投资者拉“下级”到“宁德时代”App里购买理财产品,就可以获得高达25%的收益。

 

从投资者提供的项目合同中可以看到,提供投资项目的甲方名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眼查APP显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宁德时代的主体。2月26日,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上述“宁德时代”App不是公司的,“宁德时代”投资群里自称与宁德时代对接的杨某也不是该公司员工。

 

目前,“宁德时代”App已经无法通过链接下载,在各大应用市场上也搜索不到相关信息。这意味着,有人利用宁德时代在行业内部的名气进行诈骗。

 

有投资者称,今年初,自己被朋友拉入了一个投资理财项目,朋友称“这是宁德时代的投资项目,投入小回报大,每天都可以提现,还有平安财险做担保。”通过朋友发来的链接,该投资者下载了一个名为“宁德时代”的APP,首页有各种理财投资产品,如“宁德时代锂电池”“宁德时代专属社会公众股”等,部分产品预期2天的收益就能达到5%,并宣称可以“每日返现,到期还本”。

 

 

图源:网络

 

每天返现224元

 

据了解,还有投资者在今年1月买了第一笔1.6万元的“宁德时代锂电池”理财产品,每天返现224元,返现的金额可以立即提现。他觉得收益不错,又买了两笔共计4.9万元的产品,每天的返现共计1000多元。后来,“宁德时代”App里不断推出新产品,投资期限越来越短,收益反而越来越高。

 

除了自己投入的产品有收益,据该投资者介绍,她如果拉“下级”到“宁德时代”App里购买理财产品,就可以获得高达25%的收益,“下级”再拉来人投资,自己还能提15%的收益。这种模式引起了他的怀疑,在家人的劝说下,他停止了投资,想等待理财产品到期将本息提出来。

 

2月20日,“宁德时代”App突然显示无法提现,客服称是黑客入侵、服务器异常等原因。但投资者发现,“宁德时代”App虽然无法提现,但仍在继续推出新产品,收益颇高,“新产品是你投入1万元,期限12个小时,每个小时都能到账120元。”他这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骗局。

 

更多的投资者在2022年11月底,被程某拉入了“宁德时代”投资项目,程某宣称,宁德时代是全球500强,全球三分之一的电池都是它们生产的,还有平安财险做担保。

 

据悉,程某拉了超过100人进入自己的“宁德会员群”,每天在其中分享自己的投资心得,在程某的介绍下,投入数十万元的投资者不在少数。据投资者介绍,加入“宁德时代”App投资群的投资者或有上千人,涉及全国多个省份,如山东、重庆、贵州和广东等,这些投资者投入的金额从几万到上百万不等。

 

目前,在投资者自发组织的维权群里,来自多个省份的投资者均已报案。

 

用新能源投资热度制造骗局

 

近几年,新能源产业链集体爆发,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市值更是一度突破万亿元。一边是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增长,另一边也有人利用新能源投资的热度来制造骗局。

 

早在2019年6月,协鑫新能源就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公司名称遭冒用并进行融资诈骗,公司已报案,并提醒广大投资者不要轻信任何虚假宣传进行投资,防止上当受骗。

 

从具体细节来看,该融资诈骗与“宁德时代”App的投资理财骗局有诸多相似。协鑫新能源称,有人冒用公司名义设立App理财平台并发行名为“中新能源汽车电池开发项目”的理财产品,通过二维码、QQ等多种方式虚假宣传以取得投资者信任,并通过网络使用伪造的协鑫新能源电子印章与投资人签订所谓的《协鑫新能源投资理财合同书》,以向投资人承诺支付高额利息的方式骗取钱财。

 

2022年5月,公安部刑侦局发布五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其中提到,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涉案金额最大,占全部涉案资金的三分之一左右。

 

2023年2月3日,云天化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发现有网络平台冒用公司控股股东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名义进行虚假集资、股权投资、股权激励等活动。

 

2023年2月6日晚间,百纳千成披露公告称,近日,公司接到投资者来电,获悉有不法分子假冒公司名义,通过诱导下载手机App的方式向投资者进行虚假宣传,实施诈骗活动。

 

据北京商报报道,根据不完全统计,宁波能源、金财互联、三峡能源同样有类似遭遇:三峡能源表示,网络中出现的“三峡新能源”或“三峡能源”手机理财App、微信群等均是不法分子发布的虚假信息,公司不会开展民间集资活动;金财互联则表示,近期网络中出现的“金财互联”理财App为不法分子发布的虚假信息,公司并未上线任何理财类App,从未开展任何相关众筹集资业务及理财业务,未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开展上述业务;宁波能源同样表示,公司从未上线理财类App,未开展任何相关众筹集资业务及销售理财业务,也从未授权任何个人或单位开展上述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假冒案例”中,多家上市公司提到,不法分子的诈骗方式是通过诱导投资者下载手机App,进行众筹集资等业务。

 

“高回报”、“高收益”、“稳赚不赔”?

必须警

 

业内人士指出,在上述诈骗中,投资者在短周期投资可能会尝到一定甜头,继而投入更多的钱。最终,投资周期还未满,钱还没来得及取出,App就突然关停,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目前,“理财”现在几乎已经成为了每个家庭都会提及的话题。我们在网络上也经常能看到“高回报”“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不仅如此,可能还会看到有专业的“导师”指导我们投资理财的“好事”。就在我们心动并且跃跃欲试的时候,诈骗分子很可能就趁虚而入,设计重重骗局,我们一不小心就落入了投资理财的诈骗陷阱。

 

虚假投资公司或平台打出的广告,全部都是超高年化收益,动辄12%以上,甚至高达30%-50%,而且“稳赚不赔”。一开始受害人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少量入仓,所以平台前期都会给受害人一些收益,眼看账户飞涨,小额提现也是秒到账,受害人逐渐飘飘然,越投越多。

 

资金到位以后,简单粗暴的,直接卷款删号说再见;有点耐心的,继续忽悠你往里投钱。等受害人幡然醒悟,想要及时提现止损时,“登录异常”“服务器维护”“银行账户冻结”等,对方有无数种理由解释为何提现失败。

 

公安部刑侦局也表示,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的受害人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群体或热衷投资、理财、炒股的人群。诈骗分子将诱导受害人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或APP上投资,前期小额投资试水可获得返利,一旦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后,就会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并被诈骗分子拉黑,且虚假网站、APP无法登录。公安部刑侦局提醒,投资理财需谨慎,警惕虚假投资理财网站、App。

 


来源:微信公众号“财智头条”综合自:红星新闻、上游新闻、每日经济新闻

责编:袁凯

校对:风华

审核:龚紫陌

 

最新的市场动态,最热的企业分析,最前沿的经济分析。你想知道的财经新闻,都在这里。快来关注财智头条↓↓↓

 

 

 

 

原标题:广西“班章管家”APP理财项目高回报疑云 有关部门慎重提醒:投资理财要理性谨慎 高回报零风险 拉人头给分红

今年4月初,记者接群众爆料称,广西班章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班章公司”)利用一款名为“班章管家”的APP宣传投资理财,公开发布理财项目并宣称高收益高回报、保本保息、资金零风险、每天享受高额日息等,多人对该理财项目的真实性存疑。随后,记者针对此事进行了调查。

回报诱人 转账即可完成项目投资

4月10日,记者为一探究竟,注册下载了这款“班章管家”APP,在APP里“关于我们”一项,可以看到该APP的运营商为班章公司。

记者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显示:广西班章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0月20日,法定代表人为黄鹤,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实缴0元,参保0人。在其经营范围中无一条显示可以从事相关金融活动。

打开“班章管家”APP,手机系统便提示“此款APP为风险软件,建议立即卸载”。进入页面显示五花八门的公司项目投资,其中涵盖不少政府投资项目,投资金额从500元人民币至10万元人民币不等。

在班章管家APP里的投资项目分为“政府工程项目”和“政府补贴项目”两类,每类都有多个项目可以投资,根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两类显示“已售罄”的十几个项目,总投资额已高达4.325亿元。

在一个显示“已售罄”的“【政府工程项目】山东新型农场扩展项目”,有着这样的数据:“项目规模750万元,起投金额50000元,每日分红525元”,根据这个数据计算,投资50000元一年可获分红191625元,如此高的回报率十分诱人。

▲班章管家APP里的理财项目回报率十分诱人

在“公司资质”一项,页面显示该公司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以及金融许可证,证件下方分别盖了“南宁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和“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南宁监管局”字样的印章。另外,还看到一张5亿元存款证明和一份“班章管家投资项目”投保产品的保险证明。

▲一面是公司实缴资本是0元,一面是银行5亿元人民币存款证明

记者随后询问班章公司在线客服如何进行投资,在线客服向记者提供了一个对公账户,账户收款人为“中山豪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并声称这是第三方银行监管账户。在线客服告诉记者,将资金转入该账户并截图,就算完成了投资,投资人等着每天分红即可。

记者了解到,对公账户并不能作为监管账户,也并没有监管资质。

拉人分红 运作模式具有传销特征

此外,记者还发现“班章管家”APP上方滚动着“拉人头给分红,永久有收益”“招募代理,终身收益”等图片。图片里介绍称,邀请好友仅需投资500元即可获得66元红包奖励,最高得8888元。一级奖励3%,二级奖励1%,并且还设立了邀请人数,累计投资有效金额就能拿月薪,最高5888元。通过设立多层级别,邀请多个投资人员可获高回报月薪的巨大诱惑,达到吸收更多资金的目的。其实这是网络传销的惯用手段,已经符合“拉人头,多层级,团队计酬”的基本传销特征。

相关部门 未向班章公司颁发许可证

为验证上述班章公司持有的金融许可证与融资性担保经营许可证的真实性,记者分别前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西监管局和南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核实,得到的答复是根本不存在“南宁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和“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南宁监管局”这两个单位。

在中国银行监督委员会广西监管局(以下简称银监会广西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金融许可证适用于银监会监管的、经批准经营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所以银监会只会将金融许可证发给金融机构,还有给一些中介代理机构发中介许可证,班章公司不是金融机构,所以银监会广西局不可能给他颁发金融许可证。此外,根本不存在“中国银行监督委员会南宁监管局”这个单位,班章公司上盖的章是假的。

南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一位马姓工作人员回复记者,不存在“南宁市金融服务办公室”这个单位,根据公司名称查询,班章公司没有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

得到银监会广西局和南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的回答后,记者立即动身前去班章公司的登记地址进行实地采访,发现登记的地址在一间公寓楼里,大门紧闭。记者随后拨打班章公司的400服务电话,但只能听到机器人播报语音,一直无真人接听。

南宁市金融工作办公室金融稳定科刘清威慎重提醒广大市民,投资理财要理性谨慎。许多机构以高收益为噱头吸引投资者,甚至打着私募基金、资产管理等投资理财名义诈骗、非法集资。投资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因高收益的吸引而放松警惕、盲目投资,自觉抵制“一夜暴富”“快速致富”“高收益无风险”“保本保收益”等噱头诱惑,多一分怀疑,少一分侥幸,牢固树立“投资有风险”的理念,在充分了解风险的基础上,审慎投资,避免上当受骗。

法律人士 “班章管家”此经营方式涉嫌违法

对于班章公司上述行为,华声晨报社法律顾问、广西金卡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立环表示,如上所述班章公司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其涉嫌构成伪造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罪、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甚至涉嫌诈骗罪。陈立环称,根据国务院《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第一,班章公司是投资公司,不是融资担保公司,不具备开设成立融资担保公司的条件。第二,根据《条例》第七条的规定,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2000万元,且为实缴货币资本,而班章公司实缴资金却为0元,这是不符合规定的。第三,即使具有融资担保公司的资格,只能按相关规定从事担保业务,也不能从事班章公司的吸款、返利等经营业务。第四,班章公司的银行存款单真实性存疑,且只能证明一时的存款金额,并不代表班章公司永久性、长期性地具有5亿元存款。第五,从形式和真实情况证实,班章公司的上述融资性担保经营许可证及金融许可证为伪造。

陈立环介绍,近年来,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层出不穷,方法方式更有隐蔽性,且有严重猖獗之势。广西这类犯罪的判决就有数百起。活动形式已经从过去的民间借贷、房地产销售等逐渐包装为“投资理财”“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理财”“金融互助理财”等形形色色理财产品。班章公司未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以高息返利为诱饵,大量吸收公众存款,根据2022年3月1日最新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班章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且数额特别巨大。

如果班章公司所收取投资人资金,并没用于实际投资、没有实际收益,且没有返还的主观,而是以伪造证件、印章,高利诱惑,以侵占投资人资金为目的,则涉嫌诈骗罪。

陈立环再次提醒大家: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天上掉馅饼后面,必定是个大陷阱!建议投资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通过司法途径处理,及时维权和止损!

截至记者发稿时,班章公司的服务电话依然未有人接听。相关问题有待相关部门的进一步介入调查,记者将继续关注事情的发展动态。

[此文来源:华声晨报 作者:冯羽 见习记者:张龚华,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https://www.xusbuy.net

上一篇:股票300270(股票行情)

下一篇:股票(股票002605雪球)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