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情查询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交易手续费,股票大全,股票行情查询

福建自贸区发展(福建自贸区最新消息)

2023-04-24 21:25分类:炒股经验 阅读:

人民网北京9月6日电 “经过五年发展,福建自贸区基本实现了总体方案和深化方案确定的目标,建立了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发挥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近日,福建省商务厅(自贸办)自贸政策研究处处长陈羲在“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福建自贸区云座谈会上表示,下一步要着力打造制度创新、资源聚集和战略发展“三个高地”,找准定位,有效作为,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福建自贸试验区2015年4月挂牌成立,包括福州、厦门、平潭三个片区。国家赋予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定位是建设改革创新试验田、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

发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

据陈羲介绍,这五年来,福建自贸区大胆试、大胆闯,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一批独具福建特色、对台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成果。

一是改革开放步伐持续加快。福建自贸区累计推出16批446项创新举措,全国首创占40.6%。有40项创新举措作为改革试点经验被全国复制推广或评为“最佳实践案例”,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一些首创性的“福建经验”推动了国家根本性的制度变革。

二是治理水平大幅提升。福建自贸试验区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了与市场规则相适应的服务型政府。利用“互联网+政务”,实施“一窗办”“网上办”“马上办”等举措,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加快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监管水平。

三是沿海近台优势充分发挥。深化产业合作,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引进一批首创性台资项目。福建省四成的新增台资企业、合同台资选择落户在自贸试验区。

四是经济发展动能显著增强。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和“保税+”“金融+”等政策,培育了物联网、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跨境电商、进口酒等重点平台,发展了集成电路研发设计、海运快件、中转集拼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区。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的坚实基地。

“五年来,区内累计新增企业9.8万户、注册资本2.1万亿元,税收年均增长45.4%,进出口年均增长12.8%,均较大幅度高于全省水平。”陈曦说。

打造制度创新、资源聚集和战略发展高地

陈曦表示,当前,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下一步要着力打造“三个高地”。

一是制度创新高地。福建自贸区将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丰富制度供给,解决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强化系统集成,梳理已有创新举措,寻找缺失环节,形成改革闭环。持续完善条块结合的复制推广工作机制,扩大改革红利受益面,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统筹兼顾“放得开”与“管得住”,加大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

二是资源集聚高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金融、汽车、基础设施等新开放领域,高起点、高水平谋划一批产业链缺失项目、延伸项目、升级项目,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健康医疗等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发展,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力争在加强市场机制建设、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塑造社会信用、强化人才保障、完善政策执行等方面取得突破,为传统产业转型提升赋能。加强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引导和支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激发企业活力。

三是战略发展高地。一方面,突出与国际先进经贸规则接轨,推进投资、贸易、金融、运输、人员往来便利化自由化,实施自由贸易港某些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争取国家在财税政策、监管措施上给予特殊安排。另一方面,突出发挥沿海近台优势,在两岸融合、海丝合作上实施更开放、更自由的政策。尤其是对台领域,持续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推进两岸共同市场建设,与台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形成更紧密联系,大力引进台湾核心技术、龙头项目、高端人才,推动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等方面实现超越,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自贸试验区建设要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自贸试验区的‘极核’效应。”陈羲表示。

找准定位有效作为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风险挑战的准备。”陈羲表示,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应对国内外环境重大变化的策略,更是我国未来发展战略转型的抉择。作为自贸试验区,要增强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找准定位,有效作为。

在陈羲看来,一是要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坚定实施开放战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争取在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加大外资权益保护。要加大在行业领域、要素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以合作增进利益关联,努力化解国际竞争中出现的制度性、结构性矛盾。要以“一带一路”为突破口,通过双向投资、互联互通,寻求开放合作的新空间。

二是要积极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紧密结合。产业链格局上,要拓宽产业的合作界面,增大防范经济下行风险的回旋余地。供应链格局上,要加大一批功能性平台的建设力度,包括福州的1233供应链服务平台、厦门的集成电路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平潭的台湾农渔产品交易平台等,提升跨境供应链一体化管理能力。

三是要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上下更大功夫。从供给侧角度出发,要提升现有产业的能级,持续完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深化“双自联动”,更充分依靠科技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破国外对相关技术的垄断。从需求侧角度出发,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做大自贸试验区酒类、水产品等平台。加快商品流通、分拨体系建设,依托“全闽乐购”促消费等系列活动,扩大这些商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要积极加大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探索,让消费者消费更有底气。 (来源:人民网 记者 杜燕飞)

福州自贸片区综合服务大厅

开办企业,材料齐全最快可半小时办结;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到15.66小时、0.76小时,全国领先;克服疫情影响,跨境电商产业飞速发展,出口票数增长450%……这样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蓬勃发展的高地,是2015年4月21日挂牌成立的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以下简称“福州自贸片区”)。

挂牌7年来,福州自贸片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自贸试验区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为国家开放试制度、为政府治理立标杆、为区域发展筑高地”的战略使命,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等重点工作,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取得了沉甸甸的试验成果。截至今年2月底,福州自贸片区累计新增企业4.54万家,约占全市的14%,累计新增注册资本9240.87亿元,约占全市的21.1%。同时,以不到福州千分之三的面积,吸引了全市新增外资、台资企业数近四成。

迈步新时代,福州自贸片区全力奔向新征程。2021年,福州新区、福州自贸片区实现“两区”融合发展,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注入强劲新动能。“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找准自贸区在全市新一轮发展中的定位,大胆探索、积极作为,为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和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

马尾名城水产品交易市场全力助推产业发展。

向改革创新要效率 充分满足企业需求

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来到位于福州自贸片区的福光股份有限公司,强调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积极鼓励支持创新。

以创新为动力,福光股份已成长为国内光学镜头行业龙头企业,并且在福建企业中第一家登陆科创板,被誉为“闽企科创板第一股”。福光股份高速成长的背后,离不开福州自贸片区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充分助力实体经济的支持——截至目前,福州自贸片区基金小镇累计基金规模达到1737亿元,投向福建省实体项目275亿元,助推福光股份成为福建科创版第一股,打造出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代表作”。

近年来,以基金小镇为代表的金融创新项目,在福州自贸片区接连涌现。在省自贸办发布的前18批创新举措中,有关金融类创新总计57项,福州片区独占鳌头达36项。其中,14项被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为全国首创,包括全国率先开展跨境业务区块链服务平台、全国首创“反向风险参贷”业务等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的落地见效,形成了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的良好发展格局。

金融创新的高歌猛进,是福州自贸片区全方位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缩影。挂牌成立以来,福州自贸片区深耕改革开放“试验田”,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以企业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累计推出18批246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90项,占福建自贸试验区四成以上,复制推广到全国25项、全省105项。

跨境电商综试区、福州综合保税区、江阴港综合保税区、原油非国营进口资质……以改革创新为引领,福州自贸片区积极推动重大政策落地实施,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汇聚“改革动力”。2021年,福州自贸片区推出分阶段发放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创新举措,加快办理建审手续,有效助推项目落地。该举措入选中山大学“2020—2021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如今,在福州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改革遍地开花,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持续提高效率。以企业十分关注的“获得用电”为例,福州自贸片区依托智慧办电平台,围绕企业办电三个核心环节,通过推广“先导式办电服务”“供电方案辅助编制”“竣工检验云服务”等服务,推进办电进一步提速,实现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平均接电时间压缩至50天、6天以内。

改革动力,激发企业活力,增添发展动能。据统计,7年来,福州自贸片区累计新增企业4.54万户,是挂牌前的7倍。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540亿元,比挂牌前增长13倍……

FFC大厦和言几又书店为“两区”融合打造地标建筑。 林成熹 摄

向“两区”融合要效能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021年,福州自贸片区迎来发展中的重要时刻——在省委、市委积极推动下,福州新区、福州自贸片区实现“两区”融合发展,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解决了福州自贸片区长期呼吁的管理体制“两张皮”问题。

“我们充分把握福州新区、福州自贸片区管理体制调整机遇,科学谋划、清晰找准自贸区在全市新一轮发展中的定位,加快推动‘两区’功能整合、政策优势叠加,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为‘两区’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

“办事效率太高了!我们在几十个城市有投资,这里的营商环境在前列。”日前,方舟行(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世涛在办好了成品油零售经营电商试点申请手续后,对福州自贸片区的政务服务连连点赞。当时,受疫情影响,他无法从厦门前来福州具体办理,福州自贸片区相关部门立即着手对接代办,仅用半天办好了营业执照、一天办好了危化证,跑出了政务服务的新速度。

如今,在福州自贸片区,围绕提升服务效能,接连打出了一套坚强有力的“组合拳”。

政务服务更便捷——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共完成868项政务服务标准;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全国首创行政审批全流程电子证照应用,政务服务事项99%“一趟不用跑”。全国首创办税“3A一掌通”,实现“一站式”“全天候”办税模式。实施建设项目审批“四多一简”集成改革,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小型项目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全程网办”,办理时限由4个工作日压缩至24小时。

对外贸易更便利——全国首创原产地签证管理改革、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和原产地企业备案“两证合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4.0版,口岸通关无纸化达99%以上;创新启用智能化理货系统,海关理货结果报文发送时效从6个小时缩短至1分钟。2021年12月,福州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比2017年压缩86%和93%,时效全国领先。出口退税压缩至3个工作日,跻身全国最快行列。

口岸建设加速度——2021年,江阴港新开通中远海美西线、马士基“海丝”等国际新航线,福州港累计已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58条,其中外贸航线27条(含“丝路海运”航线11条)。同时,加快“智慧港口”建设,2022年智能云卡口新系统上线,实现码头通道设备及云卡口平台的数据汇聚共享。今年1—2月,江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32.85万标箱,同比增长5.53%。

挂牌成立以来,福州自贸片区对标世行标准,查找短板弱项,着力减环节、提效能,持续优化国际营商环境,努力克服疫情对国际经贸交流的不利影响,实现双向投资平稳增长。据统计,福州自贸片区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1143家,实际利用外资约15.43亿美元;累计办理境外投资项目备案8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约19.3亿美元,已在海外建成宏龙远洋渔业和养殖加工基地、佳和印尼水电站、吉尔吉斯斯坦财富钢铁厂等多个“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

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助力制造业升级。

向平台建设要效益 大力推动产业发展

开门红!

近日,位于福州自贸片区的跨境电商企业福清鑫洋仓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向记者提供了一季度出口数据:出口总件数达745951件,出口额达到9.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6.7亿元实现大幅增长。

“鑫洋仓地处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具有多区叠加政策优势。”福清鑫洋仓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兴官介绍,自2020年4月开仓以来,鑫洋仓每天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裹进行集中处理、中转,经过查验、分拣、清关等环节后送往海峡对岸台湾地区,常年保持迅猛增长势头,下一步将扩大招商,将中国制造、福建制造通过鑫洋仓海关监管仓走向世界、卖向全球。

放眼整个福州自贸片区,跨境电商产业都保持着这种加速前行的冲劲。据介绍,福州自贸片区挂牌以来,积极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支撑平台,扶强培优跨境电商产业链。目前,区内已设立跨境电商进口监管仓4个、出口监管仓1个,入驻下游企业40余家,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协议设立的有“拼多多国际专属活动仓”、京东首家“京东保税协同仓”等。2021年,福州自贸片区跨境电商进口量占全市的90%以上,出口量占65%以上。

跨境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对台跨境电商海运航线常态化运作,促进了对台交流融合。2018年以来,福州自贸片区对台快件中心流量持续增长,到2021年,海运快件中心出口台湾快件132万票,货值6.1亿元。今年1—2月,已出口台湾快件32万票,货值1.08亿元,货量同比增长145.53%,货值同比增长54.46%。

聚焦“为区域发展筑高地”目标,福州自贸片区加快打造13个重点平台,以平台建设提增效益,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目前,福州自贸片区已培育“保税+”“金融+”“互联网+”等蓬勃发展的新兴业态,吸引更多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

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例,福州自贸片区已获批为全国第四个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设立全国首家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引进华为全国首个物联网云计算创新中心。据统计,区内物联网核心企业200多家,制定行业标准123项,2021年产值达400亿元。其中,星云电子锂电池组测试设备占全国市场78%,慧翰微电子车联网系统全国市场第一,福光股份安防监控镜头出口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此外,在智能“三创”平台、金融创新平台等强有力拉动下,更多新兴产业在福州自贸片区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依托互联网小镇、AI小镇、北斗小镇等三大产业小镇,引进北大旋极伏羲、富士康工业富联等企业近200家,2021年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60亿元;依托海峡基金业综合服务平台、基金小镇等一批金融载体,集聚412家私募投资机构,基金规模达1737亿元,区内入驻金融企业和类金融企业2627家,是挂牌前的13倍……

“我们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通过数字赋能、物流配套、金融支撑等方式,加快推进重点平台的建设培育,促进新业态新平台竞相涌现,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负责人说。(本版供稿 卞军凯)

东湖数字小镇是“两区”融合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数”说

7周年成绩单

改革创新加速度——

福州自贸片区实施方案3年113项试验任务基本完成,省里新增57项试验任务已全部实施。

深化改革方案3年143项试验任务中,涉及国家赋予的试验任务93项已完成。

福州自贸片区改革创新五十条措施细化为115项措施,其中涉及国家试验任务21项已全部完成。

深耕改革开放“试验田”,福州自贸片区累计推出18批246项体制机制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90项,均占福建自贸试验区四成以上,复制推广到全国25项、全省105项。

营商环境创一流——

企业开办时间由挂牌前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3小时,材料齐全最快可半小时办结。

国际贸易口岸通关无纸化达99%以上。2021年12月,福州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15.66小时、0.76小时,分别较2017年压缩85.99%、93.38%。政务服务事项99%“一趟不用跑”;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小型项目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

福州自贸片区累计新增企业4.54万家,注册资本总额9240.87亿元,存量注册企业数是挂牌前的7倍。其中,外资1141个、注册资本798.33亿元,台资443个、注册资本67.57亿元,以不到福州千分之三的面积,吸引了全市新增外资、台资企业数近四成。

产业发展涌大潮——

福州自贸片区内拥有全省唯一、全国第四个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集聚200多家物联网企业,成为全省物联网企业最为密集的区域,2021年物联网产业链产值达400亿元。

区内建成福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5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实现保税备货、跨境直邮、海运快件等多元业务常态化运营,形成较为完善的“一带一路”跨境电商生态体系,2021年全市跨境电商成交规模突破500亿元、比2020年增加5.3倍。

全国首创“设备与材料的异地租赁”“融资租赁+国内信用证项下福费廷”等融资租赁模式,入驻融资租赁企业超500家,业务规模超90亿元,不断发展壮大新型服务业。

(via福建日报)

【行走自贸区】福建自贸区5年答卷:改革标杆 全国首创占比40.6%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4日讯 福建自贸试验区2015年4月挂牌成立5年以来,大胆试、大胆闯形成了一批独具福建特色、对台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成果,基本实现了总体方案和深化方案确定的发展目标,建立了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发挥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在9月3日的“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福建自贸区云座谈会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福建自贸区累计推出16批446项创新举措,全国首创占40.6%。有40项创新举措作为改革试点经验被全国复制推广或评为“最佳实践案例”,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一些首创性的“福建经验”推动了国家根本性的制度变革。

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先后建立18个自贸试验区,构建起从沿海到沿边、沿江,从东部到中西部全覆盖的网状发展格局。福建自贸试验区是全国第二批自贸试验区,是这张大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建自贸试验区2015年4月挂牌成立,实施范围118.04平方公里,包括福州、厦门、平潭三个片区。国家赋予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改革创新试验田、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五年来,大胆试、大胆闯,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一批独具福建特色、对台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成果,基本实现了总体方案和深化方案确定的发展目标,建立了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发挥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改革开放步伐持续加快。累计推出16批446项创新举措,全国首创占40.6%。有40项创新举措作为改革试点经验被全国复制推广或评为“最佳实践案例”,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一些首创性的“福建经验”推动了国家根本性的制度变革。比如,关检“一站式”查验、国地税协同报税,为海关、税务机构改革探索了经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在企业注册登记环节创造了新模式,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厦门在“多规合一”基础上,推出工程项目审批“五个一”,成为全国改革的样板,为中国在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中排名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政府治理水平大幅提升。自贸试验区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了与市场规则相适应的服务型政府。简政放权领域,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来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甚至是“乘法”。政务服务领域,利用“互联网+政务”,实施“一窗办”、“网上办”、“马上办”等举措,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监管领域,强化底线思维,加快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监管水平,让监管从简单粗放向精准高效转变,从多头监管向综合监管转变。

沿海近台优势充分发挥。首先是突出对台,深化产业合作,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引进一批首创性台资项目。全省四成的新增台资企业、合同台资选择落户在自贸试验区。利用两岸产业的互补性,推动电子信息、光学仪器、精密机械等产业联动发展。拉紧对台贸易纽带,持续创新通关合作模式,开展申报信息互换,试行查验结果互认,实施货物快速放行,福建已经成为台湾商品输大陆最便捷通道。深化两岸金融合作,实施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政策试点,目前这个试点已扩大到全省。通过开通台胞台企征信查询、发放“金融信用证书”“麒麟卡”等途径,向台胞台企提供贷款、担保、授信等金融服务,满足台胞台企在大陆创业、就业对资金的需求。便利台胞生活,率先实施卡式台胞证、台湾居民入境免签注等政策,台胞“足不出岛”即可办证。三个片区都设立了台胞台企“一站式”服务平台,台胞参加社保、购房、购票等享受同等待遇。开展职业资格比对工作,现已完成134大项(268小项)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比对,全省直接采认台湾居民20个工种职业资格、52项台湾职业职称,实现台胞到大陆就业的无缝对接。其次是突出海丝,不断拓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在丝路投资、丝路贸易、丝路电商等领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重点打造中欧班列和“丝路海运”两个品牌,把海丝与陆丝紧密连接起来,为构建东西互济、内外相联的开放新格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动能显著增强。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和“保税+”“金融+”等政策,培育了物联网、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跨境电商、进口酒等重点平台,发展了集成电路研发设计、海运快件、中转集拼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自贸“磁吸效应”,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源源不断流入,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坚实基地。五年来,区内累计新增企业9.8万户、注册资本2.1万亿元,税收年均增长45.4%,进出口年均增长12.8%,均较大幅度高于全省水平。(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雅静)

一艘集装箱船从厦门港驶出。(供图)

中国日报福州8月5日电(记者 胡美东) 福建自贸试验区正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奋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

福建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省自贸办主任吴南翔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自贸试验区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我们将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编制福建自贸试验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持续在创新发展、对台先行、开放合作、体制机制、平台流量、人才培养等方面上发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带领的项目组在全面评估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的基础上认为,“未来,福建自贸试验区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聚焦产业升级、开放创新、对台合作等特色,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全方位开放先行区、高端化产业先导区、国际化创新引领区、现代化治理示范区、联动化发展样板区。”

突出制度集成创新

形成更多标杆性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成果

福建自贸试验区坚持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加强系统化集成化制度规则标准创新,提升制度供给质量,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增强人民的改革获得感、幸福感。

持续深化制度创新。推进一批首创性、引领性改革探索,实施开放的投资管理,高效的贸易监管,便捷的金融服务,便利的人员往来,提升运输服务质量,促进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更加自由便利流动。促进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协同创新,形成创新集群,建立较为完善的自由化便利化体制。

据福建省电子口岸服务中心主任柴勇介绍,“福建省将进一步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按‘应上尽上’原则,加快推进跨境贸易各环节对企业服务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做实做优跨境贸易一站式、全链条服务。”

国检、海关人员检验仓库内的出口物品。(供图)

促进区域改革联动发展。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围绕“五大中心”,推动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争取设立福州、厦门空港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象屿保税区与现有象屿综合保税区整合。完善创新发展合作机制,支持建设和发展一批研发机构,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突出政府职能转变

营造一流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福建自贸区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和诉求,持续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通难点堵点,强化生产要素聚集和市场配置能力,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新经验。

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推动下放更多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建设自贸试验区法务先行区。推动法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形成集执法司法服务、公共法律服务、法治理论研究、涉法务全链条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法治保障服务体系,构建全方位、全链条、专业化的法律服务生态圈。

厦门自贸区发布一系列惠企政策。(供图)

强化人才智力支持。推进“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学院”建设,依托厦门大学雄厚的学科基础和研究力量,开展理论研究、政策孵化、人才培训、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内科研机构及智库合作,完善人才评价和保障机制,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集中集聚,为自贸创新发展提供更多政策供给和人才智力支持。

突出两岸融合发展

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区

福建师范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黄茂兴教授建议,“福建自贸试验区要发挥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功能,加快推动闽台服务贸易自由化,全面落实在地创业、就业、实习、生活的台胞台商的同等待遇,汇聚台湾人才落户福建自贸试验区。”

一位工作人员正在介绍台陆通。(供图)

深化两岸产业融合。探索在文化娱乐、旅游、医疗健康、建筑规划、影视文化等专业服务领域,进一步放宽台资准入条件。鼓励台资投向产业链关键环节,依托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两岸“三创”基地、两岸影视基地等产业平台,深化集成电路、光学仪器、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台合作。

加强两岸经贸合作。探索两岸共同市场建设路径和方式,深入推进两岸农渔产品交易中心、对台中药材交易市场等两岸合作项目建设,组织台企参加“台商台企福建行”以及各类展会、对接会,帮助台企扩展国内市场。

推进对台金融合作。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开展本外币跨境业务、新台币现钞兑换等业务,鼓励大陆银行保险机构与台湾银行保险机构在同业资金往来、银团贷款、人民币清算、跨境融资、保险理赔等方面开展业务合作。推进两岸资本市场交流合作,支持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和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开展创新试点,为台资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投融资服务。

落实台企台胞同等待遇。深化惠台利民,不断完善保障台企台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服务体系。深化两岸专业技术人才交流,支持台湾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和职业资格考试,拓展台湾职业资格采认范围和应用。推进两岸执法人员交流和学术研讨,健全涉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民间基层和青少年交流,持续举办各具特色的“小而精”交流活动,提升台胞参与度,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吸引更多台胞来闽创业就业。

平潭台湾创业园项目部经理陈琴说:“庆幸出生在这个伟大时代,也有幸为两岸同胞服务,我们将全力帮助企业申办人才评选认定、就业创业扶持,子女教育保障等,强化台湾创业园的辐射和服务功能,为两岸创客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突出共建“一带一路”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

发挥福建衔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联通两岸、辐射亚太地区的区位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为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重要通道。探索更高水平自主开放。主动对接RCEP、CPTPP、中欧投资协定等国际先进规则,力争在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率先突破。

加强经贸交流合作。推进“丝路投资”,完善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和服务联盟,鼓励支持福建具有产能优势的资源开发企业“走出去”,构建以福建为核心的跨境产业链和资源供应链。

装载货车驶离两岸快件中心。(供图)

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做大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丝路海运”,打造覆盖日韩、东南亚等周边地区,通达非洲、欧洲、美洲的便捷海上通道网络。推进中欧班列运营常态化,提升对货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发展海铁联运一体化,畅通陆海空国际贸易大通道。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通关、标准、信息等方面互联互通,积极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口岸信息化合作,创新物流监管方式,开展国际贸易风险识别。

福建港口集团总经理陈志平说:“我们将吸引更多国际级港航物流、贸易、投资等相关企业和协会加入‘丝路海运’联盟,持续完善和推广‘丝路海运’服务标准体系,打造港航贸一体的‘丝路海运’综合服务平台,成为‘海丝’沿线港口间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的典范。”

支持厦门金砖国家创新基地建设。深化与金砖国家在政策协调、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领域合作,推进在金砖国家大宗商品贸易供应链布局,探索建设金砖国家示范电子口岸,推进智慧通关国际合作,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突出培育重点产业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努力集聚优质要素和高端资源,推动重大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升级和开放发展,打造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创造力、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承载区,增创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集成电路、离岸贸易、融资租赁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加快发展数字自贸区。深化“智慧港口”建设,应用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高新技术,推进港口改造升级,建成港口物流全智能新体系。

吴南翔强调,“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形成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连的良性循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重要枢纽,打造成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排头兵。”

https://www.xusbuy.net

上一篇:分级基金折算(分级基金合并溢价)

下一篇:002285股吧东方财富网(股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