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情查询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交易手续费,股票大全,股票行情查询

海西概念股异军突起(海西控股重组)

2023-05-06 22:09分类:炒股技巧 阅读:

海西晨报 厦门 记者 叶子申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风云变幻,进出口行业的发展尤为受人关注。在此背景下,厦门跨境电商正"异军突起",成为外贸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创新发展的新渠道,迎来逆势增长,成绩亮眼。

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厦门

数天前,厦门象屿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这意味着厦门首个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随着该保税区揭牌,全球物流、京东贸易、镭铭钠光电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也与之进行签约入驻。其中,京东贸易将通过综保区设立进口酒跨境保税仓,进一步做强做大厦门进口酒口岸。

"厦门是国内最早开展进口酒贸易的口岸之一,尤其是洋酒的进口量一直居于全国前列。"京东零售集团消费品事业部有关人士表示,借助厦门象屿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京东超市携手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在跨境全球购业务、快速通关、全链路溯源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推动更多洋酒品牌在厦门口岸报关。

除了京东,同样也是在不久前,作为国内知名的航空货运销售代理企业,广州欧华国际也落户厦门自贸片区,成立厦门欧曦供应链有限公司,运营厦门至全球各地货运包机业务。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大家更习惯网上购物,企业出口货运需求量大增,网购产品交货期又短,跨境电商包机业务因此迅猛增长。"欧华集团福建区域有关人士说,这段时间以来,他们不仅开通了直飞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航线,还有直飞洛杉矶、芝加哥和纽约的航线。

据厦门市邮政管理局介绍,近一段时间,厦门市进出口加工企业订单量猛增,电商包裹出口需求扩大,至欧洲、北美洲的空中货运物流量快速增长。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跨境电商包裹出口需求,近期,厦门已陆续开通了至比利时、美国纽约、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的空中货运航线,极大地缓解了跨境电商旺季的空运压力,助力企业加速拓展海外市场。

跨境电商业务逆势增长

厦门以港立市,外贸依存度长期位居全国前列。作为新型的外贸业态,跨境电商模式的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以及交易链条短等优势在这次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彰显,大量外贸企业逐渐转向跨境电商渠道开展业务。今年上半年,海关跨境电商监管平台进出口增长 26.2%,是疫情之下唯一保持正增长的贸易方式。

据厦门市贸促会介绍,厦门在"中国外贸百强城市"中居第五位,是跨境电商 B2B 十大试点城市之一,吸引了亚马逊、阿里巴巴、虾皮等众多跨境电商平台落户厦门。

据不完全统计,厦门目前拥有跨境电商规模卖家 5000 余家。今年初以来,厦门跨境电商业务逆势增长,以厦门为代表的福建地区已成为全国第二大跨境电商卖家聚集地。

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厦门进出口行业,也同样实现了逆势增长。来自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厦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 5052.7 亿元人民币,逆势同比增长 8.3%。

厦门港货物吞吐量完成 15139.36 万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 7604.31 万吨,同比增长 3.19%。对台货运直航 25.89 万标箱,同比增长 20.81%,地区外贸实现逆势增长。

将举办高规格跨境电商展

关于未来,厦门的跨境电商产业要做的还有很多。"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外贸企业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如何精准对接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拓展内销市场,是迫在眉睫的事。"厦门某知名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该企业正积极参与网络国际交流展会,未来将搭建一套全新的跨境电商交易系统,促成跨境电商产业更好发展。

厦门市贸促会表示,将于明年 6 月份举办 2021 年中国厦门国际跨境电商产业展览会,是厦门首次举办如此高规格的跨境电商展览会,有望吸引更多企业参加。

厦门市商务局表示,将积极把握 RCEP 协定、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等新机遇,转变发展模式,聚焦品牌出海、跨境电商生态圈构建、外贸综合服务转型等维度,重塑核心竞争力,内外贸双轮驱动,以双循环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一望无垠的瀚海戈壁,源自亘古的严酷自然环境,在曾经塑造了“柴达木精神”和“两路精神”的同时,也为柴达木人的精神家园注入了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秉性。

在四十年跋涉前行的改革开放之路上,这种秉性在融合到改革大潮后,显化成一种信念和力量,以潮涌拍岸之势,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辽阔大地席卷开来,产生了空前的活力。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增长正在从以往传统的靠拼土地、拼资源、拼劳动力向拼科技、拼质量、拼效益发生转变。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对曾经走过一段靠“吃资源饭”、生产方式粗放、发展不协调之路的海西州而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生产方式高端、健康可持续之路,唯有改革,才能打破束缚和制约;唯有改革,才能迸发活力率先“抢滩”。

理念转换的“水滴”折射改革之光

经济社会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发展动力不足、发展约束条件尤其是资源环境约束条件日益严峻。海西州头顶上曾让人艳羡的“资源大州”光环正在淡化。而要筑起一条高质量发展全新之路,以此冲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瓶颈”,摆在海西面前的唯有改革创新一途。

“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使海西在发展中实现新突破、新跨越,就必须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产业体系,使产业链和改革创新链有机融合,培育出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以改革的活力激发创新力,以改革重塑发展模式。”海西州委副书记、州长孟海的一番话,体现了作为海西全面深化改革“操盘手”的顶层集体理念。

一场旷日持久、事关海西发展的改革在浩海戈壁纵横展开。近年来,海西重点推进改革任务达290余项,其中承接中央和省上的改革178项,自主创新改革100多项。改革的活水润泽了戈壁上的枸杞、藜麦种植基地、养殖产业等特色农牧业,第三产业收获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激活效应。而作为一个“工业大州”,各项改革的强力推进,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核心“引擎”,在广布于八百里瀚海戈壁上的工业园区企业掀起了大潮巨澜,以空前迸发力托起柴达木工业巨轮劈波向前。

即将入冬的察尔汗盐湖,采盐船依然在湖面忙碌作业,一片沸腾的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伴随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地,正顺风扬帆驶向“镁锂钾园”。

以盐湖化工业产业为核心,融合油气化工、煤化工、金属冶金、新能源、特色轻工业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已见雏形。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全线打通,镁合金实现批量生产;1万吨碳酸锂填平补齐工程建成,启动“2+3”万吨碳酸锂项目;钾肥产业系统发挥护卫舰作用,成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实现了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零的突破,熔盐产品首批18000吨硝酸钾和1000吨硝酸钠敲开国际市场的大门,融入“一带一路”。

在其身后,整个格尔木工业园顺着改革搭建的阶梯,迅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破茧化蝶。政策扶持对发挥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产业基金对项目投资产业强推作用,整合政策资源,加大了对重大技改投入、关键技术攻关的扶持力度。围绕用足用好科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优惠政策等,以政策的优惠为转型发展“保驾”。并在土地使用、金融支撑、生产要素等诸多方面,大开“方便之门”,以改革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形成发展新动能,提升企业改革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

格尔木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正是依托改革积聚的活力,突出产业化,增加科技含量,推进规模化,通过不但改造传统产业、壮大接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全方位突显出来,目前,格尔木工业园已蝶变成为科研孵化、创业创新、技术改造为一体的创新型工业园区,并向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园区迈进。今年以来,园区生产总值和完成预算收入持续呈现上扬态势。改革激发活力,活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生产力”。

“腾笼换鸟”换出活力气象

从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出发,海西州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三大“国字号”改革的同时,重点抓住发展绿色生态朝阳产业,招商引资、商事制度改革,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相继落地,来自州内四面八方的改革足音声震戈壁、潮起瀚海。

新能源产业,在转型发展中释放出耀眼光束,绿色发展在海西铺开生机勃勃的底色。

“德令哈的光热产业不但具有独特优势,而且已经形成良好的发展基础。立于新能源多技术路线并存、全产业链发展,发挥光照和土地等资源优势,‘十三五’期间,德令哈力争建成2吉瓦光热容量。”海西州委常委、德令哈市委书记孙立明对在转型发展中崛起的新能源产业充满信心。

德令哈,这块在蒙古族语言意为“金色世界”的土地,在改革中焕发希望的活力。域内拥有发展新能源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年平均日照时间达3500小时以上,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达7000兆焦平方米;加之拥有大面积荒漠化土地资源,德令哈市西出口规划建设面积约466平方公里,可满足1万兆瓦以上光伏光热发电项目用地,东部蓄积乡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可满足2千兆瓦以上光热发电项目用地。此前“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自然资源条件,已然成为德令哈实现绿色发展的先天优势。

借改革创新活力,德令哈率先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商业化运行的并网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并且在熔盐储能等太阳能光热发电关键技术领域率先取得百余项专利,在全国同行中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中广核太阳能、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等光热项目和青海明阳公司等风电项目纷纷落户德令哈。业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光热材料制造、装备制造、产业支撑服务体系等光热风电系列产业链。“可以说,是改革创新的活力催生了德令哈的新能源产业,未来我们将紧抓国家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加大新能源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深化“放管服”,夯实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以新能源产业带动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着力把德令哈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光热之都。”孙立明的言谈中,体现的是改革的活力对产业发展的强力拉动。

改革的活力积聚着发展的能量。坐落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德令哈工业园内的兴明电力材料有限公司,在临近冬季依然呈现出一片繁忙,运输车辆络绎不绝,生产区域机械声隆隆。

公司总经理朱军说,企业是海西州三年引进的重点项目,之所以选择海西,主要是因为这里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更为看重的是这里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确保项目在当地早日建成投产实现快速发展,从州、市不同层面纷纷伸出了援手,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保姆”式服务,帮助争取金融支持,同时帮助企业“把脉”生产情况,协助企业争取市场份额。

“亲”“清”的商事制度改革,力推企业迅速产效。兴明公司投产后,不仅填补了此前西北地区不能生产高技术要求电缆的空白,为海西发展现代工业提供了支撑,同时有效带动了下游产业的发展。改革堪比生产力。“三去一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海西化建公司在绿色发展理念关照下,以上游企业废弃物作原料,推出了市场热销建材;青海昆仑碱业和青海发投碱业化解了7万吨库存纯碱,企业发展浴火重生。

改革让循环发展开辟新境界

一项项富有创新意蕴的改革措施,带着活力和“热度”在海西大地深扎根须。改革的活力成为海西在新时代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

持久的“亲商暖商”行动,营造了“四季常春”的良好营商环境;“助非帮民”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民间投资规模日益提升,促进了全州经济增长;打造向西向南开放发展“桥头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外开放的通道逐步打开,海西的“朋友圈”逐步扩大,赢得了更为广泛而深厚的社会资源;实施人才战略,“筑巢引凤”,在海西构建起人才高地,为重振柴达木经济雄风,提供了人才保证,续集了面向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后劲……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改革的无形之手将这些核心要义不断注入到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层面。

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试验区和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主战场,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为海西循环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境界。

走进德令哈工业园盐化工业综合产业区,在青海西部镁业公司的原料场上,来自上游察尔汗盐湖被称为‘工业垃圾’的水氯镁石,顺着传输带源源不断流进生产加工车间,经过一台台高科技专用设备“细嚼慢咽”之后,转身就变成了走俏市场的氢氧化镁等耐高温新型材料。

“这条专用生产线是循环产业链上的一个自主研发新环节,每年将吃进120万吨水氯镁石。如果每年把这些‘工业垃圾’堆在一起,就成了足以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的‘垃圾山’,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现在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不但为企业带来了巨额收益,同时也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一条‘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能融合’的新路径,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统一。”青海西部镁业公司人员田斌在言谈中牵出了改革创新对企业生产的激活作用。

凭借这条生产线,企业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项专利技术,不仅填补了海西州自水氯镁石中镁领域的一项空白,而且为全省探索了一条可复制推广的资源综合利用之路,为大规模开发下游产品创造了先决条件。

正是循环发展形成的合力,推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向“示范区”迈进,构建起了以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炭综合利用、金属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特色生物为主的七大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框架。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乌兰四个工业园发展规模日趋壮大,“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已然形成。改革创新的曦微之光,映照在利在长远的未来之路。

海西州强化顶层设计,以改革创新意识,精心绘制出举全州之力打造“五个千”产业集群路线图。建设千亿元锂产业集群,着力推动产业向下游延伸;构建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百万千瓦级光伏“领跑者”基地和国家级零排放清洁能源示范基地;构建千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建成国家最大的金属镁及合金材料产业基地,打造国家重要的冶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产业基地;构建千万吨级原油储备及油气化工产业集群,形成千万吨级原油储备及油气化工产业规模;构建千亿元特色生物产业集群,推动千亿元特色生物产业在海西异军突起。

“活力海西”无一不彰显出改革的能效。改革促进了发展,发展为整体经济社会释放了强大推力。2018年,海西州率先在全省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全州脱贫攻坚走在了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前列;推动柴达木生态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近3000亿元的重大生态环保项目实施,青海西部的“绿色长城”正在筑起;“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营造了河清海晏的良好政治生态,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可靠的保证……

改革,唯有进行时,从无完成时。新时代赋予的改革使命和重任,在海西人今天的肩上,更在未来的脚下。(青海日报)

2020年央企整合的“第一枪”由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打响。截至1月31日,“两化”集团旗下多家A股公司密集公告,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 (下称“中化集团”)正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化工”)筹划战略性重组,重组方案具体内容及其实施尚须履行相关批准和监管程序。

截至目前,两家集团旗下几乎所有上市平台都公告了此讯,包括中国化工的7家A股公司安迪苏、昊华科技、风神股份、克劳斯、安道麦A、沈阳化工、沧州大化;以及中化集团旗下A股公司扬农化工、中化国际、荃银高科、*ST盐湖,和H股公司中国金茂、金茂酒店、中化化肥。

值得一提的是,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刚于2020年1月6日开启了农化产业链的专业化整合,涉及多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动。上证报记者从业内人士获悉,“两化”集团的农业化工板块整合,不仅是央企农业化工领域专业化整合的重要一步,也是“两化”集团合并重组的铺垫。不到1个月的时间,“两化”集团战略性重组正式启动,让业界多年的期盼终于落地。

提升能源化工全球竞争力

实际上,从2018年6月30日起,宁高宁已兼任中国化工和中化集团的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从那时起,“两化”集团将如何重组,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资料显示,中化集团成立于1950年,是领先的石油和化工产业综合运营商、农业投入品(种子、农药、化肥)和现代农业服务一体化运营企业。中化集团设立能源、化工、农业、地产和金融五大事业部。2019年,中化集团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营业收入达到5863亿元,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显著增长,分别达到186.8亿元和133.6亿元。

中国化工则是在原化工部所属企业基础上组建的国有企业,是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有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基础化学品、石油加工、农用化学品、轮胎橡胶和化工装备6个业务板块。

对于“两化”重组的必要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博士邢珺曾撰文认为,一是规模实力显著将提升;二是化解中国化工债务负担;三是合力应对国际化工巨头在华布局压力;四是化工行业整合加剧成趋势。

2019年9月5日,宁高宁在国资委与上海市政府深化合作共同推进落实国家战略签约仪式上表示:“当前,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正在大力推进两化合作。”他还表示,两化合作将切实提高中国在全球能源、化工和农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地位。

今年1月15日的国资委发布会明确,2020年将重点推进装备制造、化工产业、海工装备、海外油气资产等专业化整合。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表示:“2020年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特别是在专业化重组上下功夫。”

更多板块整合值得期待

新年伊始,“两化”整合就已开足马力。

记者注意到,率先启动的农化板块整合使用了“先正达”品牌,其正是来源于中国化工集团布局已久的一次并购。2015年初,中国化工集团向瑞士农化巨头先正达发出收购要约,是中国企业截至当时最大的海外并购交易,收购总价为440亿美元;加上用于承接先正达债务的50亿美元贷款,整个收购花费约490亿美元。先正达是全球第一大农药、第三大种子农化高科技公司。2017年6月27日双方宣布,中国化工集团完成了对先正达的收购。

而在两大集团全面启动战略性重组的背景下,更加广泛的业务整合有望持续推进。例如,在特种化工、基础化工领域,两大集团各有所长,下属上市公司众多,被业界认为是整合重点之一。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博士邢珺、副研究员丁红丹曾撰文表示,除了农化板块外,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在橡胶产业链上互为上下游,中化集团的橡胶产业是中国化工轮胎业务的上游,中国化工的橡塑机械制造又是中化集团橡胶生产的上游。合并将形成从橡塑机械制造、原料橡胶、橡胶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到下游的轮胎产品生产、销售等更完整产业链。

此外,石油相关业务也是“两化”集团的核心板块:中化集团的能源业务由勘探开发、石油贸易、石油炼制、石化仓储、油品销售、石化销售、园区建设等多个专业板块构成;中国化工的石油加工及炼化板块也对集团收入贡献颇丰,未来这一板块将如何重组,同样值得期待。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图为回迁群众认真聆听建设方的讲解。

 

青海新闻网讯 “看到新楼这么快就封顶了,很高兴也很激动,很快就能住上楼房了。”得知格尔木市星园棚户区改造项目B标段提前20天封顶的消息,星园棚户区的部分回迁业主自发地赶来参观,纷纷为承建单位点赞。业主郭元德兴奋地说:“再有一年就能住进新楼了,这比我们预想得要早,承建单位的认真负责,让我们心里踏实。”

格尔木市星园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是海西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由江苏南通三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星园棚户区改造项目B标段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包括8-11号四栋高层建筑和2号地下停车库。项目2015年11月1日开工建设以来,严格按照国家建筑行业质量、安全、技术方面的有关规范和设计图纸规定及地方性质量、安全文件对本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资金应用等主控项目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在监理单位、甲方代表、格尔木市质量监督站的大力帮助下,未发生过大的质量事故。承建方积极抢抓工期,整个项目于10月10日提前20天封顶。

“该项目是按绿色建筑进行设计,建设目标是绿色建筑一星级,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海西群众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项目部负责人表示,在今后的施工中,项目部将积极、高效地为业主服务,诚心诚意接受业主、监理和设计工程师在施工全过程中的指导、监督和帮助,使参与该工程的各方形成一个精诚团结、高效协作的整体,确保工程各项目标的最终实现,给业主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据了解,江苏南通三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后的股份制企业,现注册资本金5.0128亿元人民币,已发展成为以建筑施工为主业,集投资、房屋开发、工程管理、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建筑集团。2015年公司在建施工面积逾3300万平方米,经济总量突破550亿元,荣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16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4位。

“希望能立足格尔木,积极在海西发展,为海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同时,在海西这片热土上拓宽市场,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严格履行‘拓一方市场、树一座丰碑’的经营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己任,以精细化施工为原则,在项目管理上立足‘高起点、争一流’,创建成青海省的标准化文明施工工地、青海省的优质结构,打造海西惠民精品工程,为棚户区改造项目营造放心房、精品房。”江苏南通三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理金益飞接受采访时表示。

 

https://www.xusbuy.net

上一篇:军工概念股(半导体加军工概念股)

下一篇:股市消息最快的网站(周末股市消息)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