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情查询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交易手续费,股票大全,股票行情查询

格雷欣法则小说(格雷欣法则实体书)

2023-04-16 14:40分类:选股技巧 阅读:

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BAT实战派产品总监手把手系统带你学产品、学运营。

有数据显示,Twitter上90%的内容由10%的用户提供,这就意味着九成以上的普通用户在看着精英们分享着他们的生活。伴随着Twitter萎靡的股票现状,大佬Facebook也如坐针毡,在当今社交产品逐显颓势的背景下,或许我们能从格雷欣法则中找出一些对策。

无处不在的格雷欣法则

格雷欣法则,也称“劣币驱逐良币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当你的钱包有两张纸币,你在付钱时会倾向于将破旧的纸币先花出去,自己留下那张更好的纸币,那么当所有人都具备这个倾向时,破旧的纸币会广泛根植于市场,好的纸币流通率下降,从而形成劣币驱逐良币。

格雷欣法则并非货币独占,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显示出它的存在。例如官场上腐败之风的形成,恋爱中庸男成功求爱美女的案例,盗版驱逐正版的现象等。因此在接下来我们要谈论的社交领域中,格雷欣法则也同样适用。

社交领域的格雷欣法则

假设社交平台上拥有高人气的一成精英用户是良币,那么其剩余九成的普通用户则为劣币。当普通用户产出大量UGC后,其中一些容易引发共鸣的内容会被人们迅速围观与响应,但这些内容在精英用户看来却是深度不够的劣质品。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当精英用户辛苦编制的心血干货,竟没有一个婆媳问题或广告更有影响力时,精英选择离开,良币遭到驱逐。

我们举三个例子:

微信

微信说,我成为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于是微信好友开始蹭蹭蹭地往上涨。出门聚会加个微信,工作伙伴加个微信,买个菜没零钱也可以加个微信。这些人你并不关心他们的日常,但你还会看到他们发的的日常、广告或其他对你来说无意义的内容,这些内容占用了你的大量碎片时间,你开始疲惫、厌恶,以至于不想使用微信来逃避,于是这群“陌生好友”也就成为了大量的劣币。

微博

微博说,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这时候有人会想,如何做到随时随地呢?于是高频发送内容成为他们做到随时随地的法宝。原创不够转发补,同样段子人人有,今天看到哈哈哈,明天打开还是它。由于长期沉淀使得微博的利益链得以形成,知名博主的地位难以撼动。当他们发送着刷屏广告与同质化段子,却依旧得到大量关注后,知名博主与拥有优质内容的普通用户在资源上相距甚远,最终优质的内容与用户同时选择离开。

知乎

知乎说,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但前提是你的见解需要专业,不然我们会对内容进行折叠。这款以PGC内容为核心的社交产品,在产品初期便通过大量种子用户为其产出高质量内容,这种通过精英与平常百姓之间信息不对等而产出的全新视角,吸引了一大票种子用户与忠实用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覆盖面的扩大,大量水平参差不齐的用户涌入平台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他们对专业的内容并不那么关心,也不想去深入了解某个领域。他们只在自己能够参与和讨论的地方活跃,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窥探欲使得两个板块会异常火爆,两性与八卦。

如同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大量劣质的UGC内容由于没有筛选而降低了平台质量,这让拥有阳春白雪的老用户们难以忍受,最终选择隐匿或是离开。

当格雷欣法则产生后,社交产品通常会有以下两种做法:

另起炉灶

采取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方式取得风险的暂时转移。例如QQ在后期出现了大量的广告群,恶意添加好友评论等现象后,腾讯最终将移动端产品重心从QQ转移至微信,希望新的生态圈能让他们再生存几年。

强化优势,利用惰性

利用资源优势,不断向用户推送高频的第一手信息,占据用户大量的碎片时间并培养用户阅读习惯,他们始终坚信培养起的用户习惯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其次另一个理由大部分用户的惰性,懒得改变。例如新浪微博的精英用户们(知名博主、段子手和明星)会在每天发布大量高频信息来提示你去阅读,并利用热搜增强粘性,让你随时随地都能够去刷新一下。

有什么解决方案

通过前面的梳理,我们知道平台上存在三种品质的用户。第一种是早期被平台氛围吸引,且拥有一定创作能力的准种子用户,我们称之为老用户。第二种是那些拥有较高创作能力,或拥有一定社会头衔、光环的用户,我们称之为种子用户。第三种是剩余90%的看客,我们称之为普通用户。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

老用户

从格雷欣法则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老用户会在平台质量下降且氛围不可逆的情况下选择离开。假设老用户看不到不符合心意的低质量帖子,他们还会离开吗?也许平台中有一种在内容筛选机制的存在即可解决问题。

这种筛选机制需要平台的大数据配合,可以根据用户习惯进行信息分类,通过采集用户阅读内容的时间、关键词以及推荐测试等变量判断用户的个人喜好,进行长期的相关内容输送,最终实现智能推送。

种子用户

种子用户的离开在于他们无法通过平台得到与自身荣誉或粉丝量相对应的效果与评价,是一种心理预期不被满足而产生的落差。这实际上是平台方娇生惯养出来后的坏习惯。因此,要解决种子用户的流失问题,必须要改变种子用户的坏习惯。

种子用户的内容并非篇篇上佳,但在大量的粉丝积累以及平台推荐机制的作用下,他们的一般性内容却能获得大量传播和关注,这与普通创作者的优质内容产生了极大的不对等。为此我们需要降低粉丝量以及种子用户背后权力标签的影响力,这样才能使其内容得到高一层级的保障,同时普通创作者也不会有极大的心理落差而选择离开。

当然,这是触碰原有利益集团的事,那些辛苦累积粉丝的精英或机构当然不乐意。但正是这种不愿改变的不乐意,才导致社交领域发展至今的尴尬现状。

普通用户

90%的普通用户实际上拥有着丰富的内容以及创作热情,但由于原有社交机制造成的不平等,使得这类用户无法在展现自我的同时,去获取大量其他用户的反馈与支持。陌生人的反馈是熟人社交所无法代替的激励,并拥有相对客观的真实性,这才是激励普通用户创作的源泉之一。为此,我们需要在社交领域中,加入鼓励普通用户的机制,将其优质内容进行推荐与曝光,使得创作者获得激励。同时,这也为所有用户提供一个只关注内容质量,不关注粉丝与标签的相对公平的平台。为了防止垃圾内容泛滥,平台在UGC内容上需要引入内容淘汰机制,维护平台的良好运作。

至于平台方如何进行内容淘汰,这还得需要数据与经验的支持,本文暂不做讨论。

充分挖掘与调动剩余90%的内容看客,不断刺激并引导部分普通用户成为种子用户,鼓励创作,营造相对平等的内容环境,格雷欣法则看似难以破解,但社交产品机制仍有打破重组的可能,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的说法最早是由格雷欣(Thomas Gresham)在劝诫伊丽莎白女王和塞西尔进行通货改革时提出来的,首次出现于1560年有关反对银币成色不足的公告中。后来则被用来表示一个十分确定的通货原理,即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一经麦克劳德(Macleod)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基础》中首次命名之后,便被经济学界广为采用。据说,最早(1875年)提议把政治经济学改称经济学的也是这位麦克劳德,尽管更多的人把这归功于同时代最杰出的经济学家马歇尔。

这样一种简洁的表达方式,尽管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精确,却让更多的人容易理解并接受格雷欣法则。这个法则可以概述如下:假定有两种货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在实行复本位制的条件下),如果一国政府把内在价值不同的两种货币规定相同的名义价值,那么一切支付总是尽可能用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去完成,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将从流通中消失。

格雷欣其人

托马斯·格雷欣(1519~1579)曾在剑桥学习,后来在叔叔的手下当学徒。1543年进入绸缎呢绒公司默瑟尔并担任公司的董事。1551年开始在英国皇室任职,担任驻安特卫普的皇家代表或国王代理,负责处理皇室或国王的外债事务,期间经历了三个朝代、二十多年。

 

伦敦格雷欣街10号

 

据说他深得伊丽莎白女王的信任,因而可以直言进谏而不失宠。当荷兰发生政治纠纷时,在他的建议下,政府扣留了商人冒险家公司(这是中世纪以来最著名的英格兰贸易公司)和斯台伯公司(直接在王室授权下开展贸易的管制公司)的船队,迫使它们借钱给国王。但是它们获得12%的利息收入,超过了当时法定最高的10%,这样资金也就不再流向国外了。这笔交易使各方都获益,因此大大提高了格雷欣的声望。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1559年,格雷欣建议伊丽莎白女王进行通货改革,恢复货币成色,减少对外债务,保持英国对商人的信用,以防止良币外流。这就来了文章开头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这句名言。

格雷欣被称为当时“伦敦最伟大的商人”,他是一个银行家,在著名的伦巴底街(参见)拥有自己的商铺,他也是金银首饰商和绸缎商,并且持有大量地产。他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出资建立了伦敦皇家交易所以及格雷欣学院、8个救济院和英国最早的造纸厂。

 

导语

“格雷欣法则”所揭示的“劣币驱良币”的经济现象,对于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和优秀团队的搭建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如果钱包中有两张100元人民币,其中一张是很新的,另一张看起来旧旧的,你会选择先花掉哪一张呢?在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经济现象,如果市场上存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是良币,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是劣币,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选择使用劣币而将良币储存,久而久之良币就会处于被收藏、融化或者被输出国外的状态,劣币流于市场,良币退出市场,这就是劣币驱良币的原理所在,后来被人们称为“格雷欣法则”。

“温水煮青蛙”会摧毁企业未来竞争力

传统制造业遭遇“格雷欣法则”时,会面临一些棘手的情形。对于中国制造业,曾经给人留下了中国企业靠着打价格战、降价两招来开拓国外市场,其实这就是一招。通过降低底价来占领市场,利润低了,再去压低成本价,然而压低成本价的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偷工减料,增加了产品的残次率,生产出大量的低质量产品。

正如任正非所说,“低价格、低质量、低成本,会摧毁我们未来的战略竞争力。企业必须有合理的盈利,才会去持续投资研发。没有适当的利润积累,把利润打这么低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战略上破坏这个产品”。企业要想改变“温水煮青蛙”的经营模式,要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产品的亮点,设定一定的产品回报预期,在爆款产品与合适的产品之间做好选择。深圳市驰晶科技有限公司是做车载产品的一家公司,现在主要面向国外市场。为什么不做国内市场而转向国外市场呢?其总经理Andrew Liu这样说,“在国内,大多数的360°车载全景环视系统面向的用户群都属于后装客户。基于这样的市场环境,会容易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女司机的驾驶技术可能不够好,对于一些车载产品也了解的不多,更不会知道该款车载产品的优势和功能具体有哪些,国内的一些车载产品的卖家就会按照客户的需要,在车四面装上摄像头,当时试用效果正常。但是车载产品的电池和电源环境要求比较高,可能新装的车载产品在用过一段时间后或者是半年,产品就不能用了,可是在新装的时候客户并不了解这些情况”。这种生意可以说是“一锤子买卖”,车载产品并没有按照汽车产品应有的管理体系标准来生产,而是把车载产品当作成一种消费类产品来销售,卖出去就不再管,客户用坏再装新的。这样的生产销售模式和市场环境既伤害国内同行,也把一些高期望值的公司推着走向国外市场,劣币驱良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想要生存,必须要做出一些与同行不同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市场表现上有所不同,才能避免被客户驱逐的命运。比如,作为产品的提供者,要做出一些具有特性的产品,然而这些特性又是客户所看重的部分。Andrew Liu认为自己公司的发展为“慢慢地向行业的深度发力,向中高端客户发力”,相比于国内卖电子产品讲究卖点多多,国外的客户更看重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安全性。现在做品牌化、高端化的企业日子过的还是挺舒服的。不过解决这些现有问题的过程并不会平坦,产业升级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花很长一段时间。

平庸的助手驱逐高素质人才

当然,一个成功的企业要想长期运营下去,离不开高素质人才不断充实自己的“战队”。企业不仅仅是在研发产品、转型升级时会遇到“格雷欣法则”,企业员工的晋升与发展,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体系来支撑,也会遇到“优秀人才慢慢离开公司”的情况!帕金森定律由工作上的拖延进一步阐述了行政结构人员不断膨胀的因果关系: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命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第一条路是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平庸的人而不是高素质人才得到提拔,这是职业发展中的格雷欣法则。那么,“格雷欣法则”在优秀员工选拔或职位晋升中会有哪些具体行为表现呢?一是“有能力的人上不去”,由于日常考核不讲究深和细,在选拔中优秀人才不能被及时发现,而部分恭维领导者反而有可能被提拔上去。二是“靠资历排位,年纪轻的等下去”,职位晋升按照年纪或者入职时间来排位,年纪够了就可以升上去,这种情况在一些国企事业单位比较常见,而年轻员工不容易得到晋升的机会,缺乏职业发展前途的优秀员工自然会离开。三是“高素质人才没有发挥空间”,企业中高素质人才在群体中会积极表现,进而后期脱颖而出,然而当企业中大部分员工不作为时,个别员工出类拔萃反而对整个企业的作用不会太大,反而会成为“异类”,导致与其他同事关系紧张,最终导致高素质人才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得企业出现“格雷欣法则”现象。员工晋升中的“格雷欣法则”会导致公司越来越多的员工不做实事,想创新的员工不再敢创新,担当作为的员工也逐步退出或被同化,而懒散无能的得到晋升的员工逐步成为一种常态,导致各级员工都沉溺于熬资历、混日子。

未来可期的规划与薪酬是反“格雷欣法则”的两大利器

对于公司的管理者来说,团队成员的搭建也是重中之重。领导应给一些高素质人才制定符合公司战略的长期规划,当然,这些规划在员工刚刚入职公司的时候就应该谈清楚,以免公司发展规划与员工职业规划不相符。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之间如何平衡呢?举个例子,一位刚毕业的优秀设计师进入一家公司,他们一开始可能无法做出一些完全符合公司理念、企业文化的产品,那么领导最初对于他们的期望不应该是讲究快速看到成效(符合要求的设计),可以先交给他们做一些产品外观设计的事情,同时给他们制定一个3-5年规划,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熟悉公司的设计理念,最终能打造一款符合公司定位的产品。公司和员工的成长都离不开长期规划与定位,这既需要时间的打磨,也需要一些未来可期的力量来推动。对于组织架构的搭建,要想避免发生“格雷欣法则”现象,即一般人才驱逐高素质人才的情况,除了上面所提到的长期目标外,还离不开公司完善薪酬制度的建立。如果企业在薪酬方面不能充分做到“高质高价”的原则,就很容易发生高素质员工比例不断下降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内部优秀员工因对薪酬不满而另谋高就,另一方面主要是企业对于外部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不够,慢慢地就会发生平庸员工的数量相对上升,甚至有些关键岗位会由一些低素质员工所填补上。薪酬方面,也许需要一个全新的薪酬观,可以把员工薪酬的提升当作一种公司良性运转的前提。另外,观察整个行业内的薪酬标准,并且将薪酬调查作为员工调查的一个重要项目。此外,对于核心员工的薪酬应该谨慎对待,可以先从调整核心员工的薪酬入手。总之,企业在制定长期战略时,应该考虑对自己企业长期有利的方案或精益求精的产品来做,而不是徒一时痛快或者追求短期收益,同时在制定计划时要设定好回报预期,最终打磨出真正的爆款,这样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才能规避好“格雷欣法则”这一现象。同样,人才是企业良性运转的核心前提,对于高素质组织的搭建也要注重员工的价值观与公司愿景契合,尽心留下愿意踏实做事、追求上进的优秀人才,反“格雷欣法则”而行之。

作者:Summer

文章转载自:世界经理人(www.ceconline.com)

1.什么是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

  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了一有趣现象,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人们称之为格雷欣法则,亦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2.格雷欣法则的推广

 格雷欣法则是硬币流通时期的一种货币现象。但随着时代变迁,硬币被纸制货币所代替。第一代纸币是信用货币,其主要的、完善的形式是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它是银行的债务凭证,承诺其持有人可随时向发行人兑换所规定的硬币。所以,这一种纸币叫做可兑换纸币。第二代纸币是由银行券蜕化而成的不可兑换纸币,它通常由中央银行发行,强制通用,本身价值微乎其微,可以认为是纯粹的货币符号。

  这样,当硬币与可兑换纸币混用时,它们的良劣如何区分呢?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 Marshall,1842-1924)在其《货币、信用与商业》一书中写道:"'可兑换的'纸币--即肯定可以随时兑换成金币(或其它本位硬币)的纸币--对全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几乎和面值相等的本位硬币一样。当然,哪怕对这种纸币十足地兑换成本位硬币的能力稍有怀疑,人们就会对它存有戒心;如果它不再十足兑现,则其价值就将跌到表面上它所代表的黄金(或白银)的数量以下。"显然,硬币是良币,可兑换纸币是劣币。在正常情况下,两者完全一样,但当纸币兑换成硬币发生困难时,其名义价值就会贬值,严重时就会发生"挤兑"。这时,纸币被卖方拒收,流通困难,从而迫使其持有人不得不拥挤地向发行银行要求兑换硬币。这种情况,实际上宣告格雷欣法则的失效,即已经不是作为劣币的纸币代替硬币,而是相反,人们将持有硬币以代替纸币。在这里,卖方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劣币转变为主动地拒收。

  再如,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制度下,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黄金官价为每盎司35美元。这样,美元以黄金作后盾,开始顺利地在全球流通。但随着美元由"美元荒"转变为"美元过剩",外国商人在同美国做生意时,就渐渐愿意接受黄金而不愿意接受美元。这时,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也纷纷向美国要求以美元兑换黄金。最终,迫使美国宣布停止以官价兑换黄金,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这也是纸币形式的美元被拒收和造成各国向美国"挤兑",从而出现格雷欣法则失效的事例。

  从上述可知,硬币与可兑换纸币混用时,格雷欣法则仍在发生作用,但其风险增大,即当劣币驱逐良币的作用发挥到极端时,往往就会走向反面,造成格雷欣法则失效,并促使卖方主动采取拒收行为。

3.格雷欣法则的逆反现象

 在当前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下,黄金非货币化,世界各国的货币都蜕化成第二代的不可兑换纸币。这时候,两种纸币的良劣如何区分呢?已知区别金属货币良劣的标准是按它们的实际价值。但是两种纸币都是货币符号,无法比较价值,只是纸币购买商品时却有实际购买力,这就成为它们的实际价值。其理论依据就是一价定律。它是说:"在商品经济中,相同(同质、同量)商品,如不计算交易费用,在各地应以同一价格出售。"反过来说,同一价值的货币,如不计算交易费用,也应在各地买到等量的商品。外汇交易中的购买力平价说,就是一价定律的直接延伸。因此,根据纸币所购得商品的多寡或外汇汇率的高低,就能判断出它们的良劣。例如,美元与港元相比,美元是良币,港元是劣币;港元与人民币相比,港元是良币,人民币则是劣币(特指人民币和港币汇率突破1:1之前)。

  当几种不可兑换纸币同在一地流通时,就会发生令人费解的格雷欣法则逆反现象,即出现"良币驱逐劣币"的货币现象。这可以有下列多个事例加以证明:

  • 1.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行了自己的"边币",但是始终不能驱逐国民党政府的"法币"。由于边区经济十分弱小,所以边币是劣币,而法币是良币。在边区与国统区交界地带,两种货币都在使用,但商人一般直接使用法币在边区购买商品,或者在边区贸易中出售商品后尽量直接收取法币。这样,在边区贸易中法币就部分地代替了边币使用,明显是"良币驱逐劣币"现象。
  • 2.深圳特区在建立初期,曾经允许港元、外汇券和人民币三种货币同时流通。在深圳的商店中大部分商品也是三种标价,从收回货币的情况看,港元大约占30%,外汇券占20%。这样,也说明作为良币的港元和外汇券就把人民币从流通领域驱逐出50%,也出现了"良币驱逐劣币"现象。
  • 3.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卢布曾三改面值并严重贬值,从原来的约0.65卢布兑1美元贬值到5000-6000卢布兑1美元的悲惨境地。因此,在我国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中,双方商贩均乐意用人民币而不接受卢布。这里,人民币是良币,卢布是劣币,显然也是"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

对于格雷欣法则的逆反现象,如何从理论上加以解释?我国经济学家争论不休,其实是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不可兑换纸币没有实际价值,其流通规律与硬币流通规律刚好相反,所以对硬币说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反过来变成良币驱逐劣币的规律。这种观点未能解释清楚纸币与硬币两者流通规律相反的道理。他可能引用马克思论物价对金币与纸币不同关系的话作论据。原话是"已知商品的交换价值。流通的金量决定于金的自己价值,而纸票的价值却决定于流通的纸票的数量。流通的金量随着商品价格涨跌而增减,而商品价格却似乎是随着流通中纸票数量的变动而涨跌"。虽然,马克思在这里清楚说明金币与纸币对决定物价的相反作用,但并不能据以说明格雷欣法则的逆反现象。

  第二种观点认为表面上"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实质上仍是格雷欣法则的要求。不过这是从出售商品的商人角度立论,改变原来从买方角度作解释。所以,在不兑换纸币作为流通手段时,使用哪种货币已经不再取决于购买者的意愿,而是转变为出售者的强制要求--不付良币就不卖给你好东西。

  我们认为,第二种观点符合使用货币历史,即:使用硬币→使用硬币与可兑换纸币→使用不可兑换纸币;与其相应,使用货币者的行为也逐步转变,即:买方主动用劣币购物→买方继续用劣币购物但卖方开始主动拒收→卖方主动要求接受良币拒收劣币。因此,良币驱逐劣币只是劣币驱逐良币在新环境中的新形式,是同一定律的正反两面。

  这样,根据我们研究,格雷欣法则并非只与"劣币驱逐良币"等义。该定律的全过程其实应当包括三个历史阶段,即:劣币驱逐良币阶段--格雷欣法则失效的混乱阶段--良币驱逐劣币阶段。在这些阶段中,买卖双方行为的主动性也有相应的转变。这种行为的转变完全符合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L.E. Vonmises,1881-1973)所说"经济理论就是一般的人类行为的理论"。所以,经济学许多规律可以从人们的合理行为中找到解释。只有这样理解,才符合对该法则全面和科学的认识。

4.薪酬管理的“格雷欣法则”

  企业在员工薪酬管理方面的"格雷欣法则"有诸多具体表现:

  1.在同一企业,由于旧人事与薪酬制度惯性等,一些低素质员工薪酬超出高素质员工,从而导致低素质员工对高素质员工的"驱逐"

  国企在此方面尤其如是。一家经济效益颇佳的国有上市公司曾向作者叙述发生在该公司难解之"结":该公司年人均薪酬18000元左右,一般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薪酬水平远超出本行业同类企业,但核心员工尤其是少数关键岗位员工薪酬却较多低于市场水平。该公司欲引进若干素质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按现行薪酬制度,每月薪酬只能略超出1000元,但市场水平却在3000元左右。因此,尽管公司对高素质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有强烈祈求,却总未能如愿。作者在为一些民企作薪酬设计咨询时发现,几乎每一民企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低素质员工薪酬超出高素质员工,因而高素质员工被低素质员工所"驱逐"。差别主要在于,在一些国企,低素质员工对高素质员工的驱逐甚至具有系统性;而在民企,这只是薪酬管理的"例外"。

  2.在同一企业,由于旧人事与薪酬制度惯性等,一些低素质员工与高素质员工薪酬大体相当,从而导致低素质员工对高素质员工的"驱逐"

  此种情形可看作上述第一种情形的特例。

  3.在同一企业,由于旧的人事与薪酬制度惯性等,虽然高素质员工薪酬超出低素质员工,但与员工对企业的相对价值不成比例

  现阶段,这是低素质员工对高素质员工"驱逐"的一般情形。设在某企业有Q与P两位员工,前者是高素质员工,后者为低素质员工,令员工P对企业的相对工作价值为1,则员工Q对企业的相对工作价值为3,但员工Q的薪酬只有员工P的1.5倍。这里权威的参照系是市场薪酬水平,当我们说高素质员工薪酬水平较低,其实主要不是其与低素质员工薪酬水平的比较,而是其与市场薪酬水平的比较。抽象地说,当我们作企业两类员工--低素质与高素质员工--薪酬比较时,联系市场薪酬水平,存在着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尽管较之低素质员工,高素质员工的对企业的相对价值在薪酬上未得到充分体现,但其薪酬与市场水平相当。国有电信、银行、电力等行业,因其具有垄断性质,就在一定程度上如此。高校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避难所,亦在很大程度上如此。此种情形在竞争性行业极为少见。

  其二,低素质员工的薪酬超出市场水平,高素质员工薪酬低于市场水平。本文侧重分析的即为此类情形。

https://www.xusbuy.net

上一篇:电力现货交易技巧(现货交易技巧)

下一篇:股票行情(600005股票走势)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