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情查询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交易手续费,股票大全,股票行情查询

如何学炒股票基础知识还有新手如何学炒股票赵永强讲

2024-03-21 02:03分类:投资学习 阅读:

在炒股这件事儿上,无论是散户,还是各大机构,拼的是信息差,靠的是资金量。

与机构相比,无论是在信息差方面,还是在资金实力上,绝大多数散户都是比不了的,处于弱势地位。

所以,散户炒股大概率是炒不赢机构、庄家的。

毫不留情地说,散户炒股就是给机构送钱,就是被割的韭菜。

当然,不排除有很厉害的散户,能够凭借自己强悍的人性洞察力和对资本市场的深刻认知,反过来割机构的韭菜。

但这样的散户又有多少呢?很少很少,说是凤毛麟角都不过分。

幸运的是,上帝在关闭了一扇门的同时,也给散户开了一扇窗,那就是“不炒股,只投资”。

相比于炒股,投资更适合散户。

那么,投资与炒股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投资更适合散户呢?

炒股赚的是人性的钱,投资赚的是客观规律的钱。

要想炒股炒得好,就必须对人性有深刻地洞察,做到“见自己,见众生,见世界”。

“见自己”是把控好自己的人性,发挥好自己的人性优势和避免掉自己人性的弱点;

“见众生”是洞察其它散户的人性,利用好他们人性中的弱点和优势,顺势而为;

“见世界”是深刻洞悉这个世界的本质,能从多维度看待和解读这个世界。

比如金融大鳄索罗斯,屡次成功掀起国际汇率大战,获利丰厚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他之所以能成功,就是玩转了人性,成为了背后操纵人性的那只黑手。

投资要想做得好,就需要摸透资本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了解资本市场的底层逻辑。

比如把价值投资理念发扬光大的股神巴菲特,他从价值层面解读了股市,并利用价值规律从股市掘金,让自己常年待在了全球富豪榜的前几名。

鼠有鼠道,蛇有蛇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无论是炒股还是投资,量体裁衣就是岁月静好。

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评论,并分享给你的朋友。

更多投资理念与技巧请关注号主“筑梦投资”。



 

#媒体人周刊#

作者\蒋万全

 

为拍澜沧江跨越图片,我差点摔下这200多米的深渊。图为中缅油气管道澜沧江跨越焊接现场

 

 

中缅油气管道澜沧江跨越大桥离湍急的江面有400多层楼高。

 

 

中缅油气管道澜沧江跨越大桥

 

在人类历史和现代工业文明进程中,从来没有哪条管道像北溪天然气管道这样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焦点和热点。2022年9月26日,连接俄罗斯和欧洲的重要天然气运输管道“北溪-1”和“北溪-2”接连出现气体泄漏和水下爆炸。无论谁是破坏者,都是当前国际政治、军事和经济在能源供给与保障上博弈的结果。

两天后,在地球的另一边,2022年9月28日,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打火开焊。这条全长约3340公里的管道,建成后将与西气东输二线、三线联合运行。届时,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年输送能力可达千亿立方米,将有效增强中国管网系统供气可靠性和灵活性,提高能源输送的抗风险能力。

再让我们把时间的镜头推回到2007年至2017年:中国石油以建设西二线、西三线、中俄和中缅油气管道等49个国家重点能源战略通道工程,掀起中国第四次大规模管道建设高潮,十万建设大军,十年浴血奋战,全面打通中国四大油气能源战略通道,基本建成我国油气骨干管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巨大贡献,为国家管网集团的建立奠定了决定性基础。

作为这个世界的建设者,中国这一条条油气能源通道,成为今天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能源“新丝路”,见证了中国与各国的睦邻友好合作,也见证了共和国70几年来的建设成就,更彰显出中国油气长输管道工业建设者的家国情怀。

 

中国油气骨干管网和四大油气能源战略通道示意图。

 

我有幸成为一位见证者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我渺小到如同一粒沙尘,但我参与了共建“一带一路”的中国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还是一个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集群,而且都是事关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同时我还是一个见证者、记录者和亲历者,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荣幸,这也是我十年如一日在中国第四次大规模油气管道建设高潮中全力以赴做好自己工作的内在驱动力。人的一生,能够真正做好一件事就已经足够。而我,在自己人生最后一个黄金十年中做好了这样一件事,甚以为幸!

生命无价,人生很贵,不要浪费。就我个人而言,我的人生本就是一部历史,有幸参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群建设,而且是中国唯一一位连续十年直接参与中国三大陆上能源战略通道和国家油气骨干管网工程建设的新闻记者,我感到自豪,因为这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丰满而且更有意义。尤其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拥有敬业精神,新闻理想和家国情怀。因此,在这个世界级管道建设平台上,工作再忙,工作再苦再累也是一种自觉自愿的担当。因为从小的理想化教育,让我始终有种文人报国的情怀,虽然成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种意外。

管道在中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运输方式。早在公元前3 世纪,中国就创造了利用竹子连接成管道输送卤水的运输方式,可以说是世界管道运输的开端。到19 世纪末,四川自流井输送天然气和卤水的竹子管道长达200 多公里。

1958 年,中国修建了第一条现代意义上的输油干线管道——新疆克拉玛依到乌苏独山子的原油管道,全长147 公里。随后,以“八三管道”工程为标志的东北原油管网的建成,实现我国管道建设技术从无到有的划时代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油气管道建设为初创期,主要围绕大庆、辽河、胜利大型油田和西南气田开发,建成连接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的东部输油管网和川渝输气管网。这一时期,主要建设原油长输管道;天然气管道建设为距离短、管径小、压力低、输量少;成品油管道建设几乎为空白。

虽然中国天然气的发展已有近50年历史,然而,中国天然气管道的建设起步较晚,与世界很多国家密密麻麻分布的能源管网相比,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发展水平明显滞后。2O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塔里木、长庆油气田的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建设了涩宁兰、陕京-线和二线、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天然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兰成渝成品油管道等大型管道工程,逐渐形成跨区域油气管网供应格局,中国油气管道工业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推动众多油气管道的建设。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油气输送管网不断完备,油气管道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并随着众多大型跨国管道的建设,形成一张世界范围内的油气管道版图,管道运输为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能源调配作用。

实际上,从1993年开始,快速发展的经济使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7年,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全年总进口石油达1.84亿吨,对外依存度达50.3%。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2009年中国进口石油突破2亿吨大关。2013年中国进口石油达2.82亿吨,对外依存度达55.6%。很快,中国的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分别达到60%和35%,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远高于50%安全线。这个时候,特别是国家能源委员会的成立显见高层高度重视能源战略。

2007年3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国务院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西气东输二线(简称西二线)可行性研究的请示》。温家宝总理对西二线工程做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意义重大,并且涉及面广、工作复杂,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论证,做好前期工作”的重要批示。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国石油规划从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建设四大油气能源战略通道,做出全面加快我国能源战略通道和油气骨干管网建设的重大决策。2007年8月18日,以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承建的兰郑长成品油管道开工为标志,我国掀起了第四次油气管道建设高潮。从此,中国油气管道工业发生了史无前例、翻天覆地的变化。

伟大的工程建设,带给我们的永远都是震撼,是骄傲,是发自心底油然而生的自豪!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开创了多项世界管道之最:世界上线路最长、供应覆盖面积最大、受益人口最多,世界上首条全部采用X80高钢级天然气管道,世界上最浩大的管道工程,也是我国首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压力最高、输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1422亿元投资成为我国单体投资最大管道工程。西二线这一超级工程,堪称世界油气管道建设史上一座丰碑。西二线投产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四大国威工程”,西二线西三线列入《党的十七大以来大事记》。

对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建设,人们有理由对安全风险表示担忧。1964年,8万铁道兵开进大兴安岭,修建了一条几乎与中俄原油管道并行的铁路——嫩江至漠河铁路,由于当时条件所限,用时18年,300多名铁道兵英灵留在了这里,几乎每隔两公里就长眠着一位英雄。有人曾说“建设漠大线,可能付出多少代价?没人知道”。中国石油与中国科学院等研究单位联手攻关量身打造科技管道,系统解决多年冻土地区管道施工技术、河流穿越等诸多世界级难题。5000名参建将士,艰苦奋战1年半,漠大线一次建成投产,工程建设全过程没有一人伤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环保事故。

在云贵高原,面对美国管道建设专家眼中的“世界上最难建设的管道工程”,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战胜“驼峰航线”的巨大风险,穿越“十万大山”,克服发生在周边的多起地震灾害,中缅天然气管道国内段用15个月就完成工程建设并实现通气目标,中国石油人在云贵高原铸起了世界管道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2013年10月2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投产,通过中贵线把中缅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管网连接在一起,首次实现我国天然气骨干管网互联互通,将中亚、西一线、西二线、中缅天然气和塔里木气区、长庆气区、川渝气区甚至陕京管道系统连成一体,在我国连成一张超过4万公里的天然气管网。

身为一位川人,我对兰成原油管道成功穿越蜀道天险,全过程没有一个人伤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环保事故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让我们打开中国地图,从青藏高原向东看去,一道大山从西往东绵延而去,崇山峻岭、险峻万分;回顾中国历史,楚汉、三国……一次次王朝更替,一次次决定历史的战争都围绕着这片大山展开。这就是秦岭。秦岭,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中国历史的休止符。因其地形的险峻,诗仙李白曾叹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直到1961年8月15日,一条全长668.2公里的铁路,从陕西宝鸡通往四川成都。它被称为“宝成铁路”。2002年9月29日,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建成投产,途经甘陕川渝等4个省市的40个县市区,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蜀道难,难在其高山峡谷,山势陡峻,河谷深切,无路可走,步履维艰。在蜀道天险建设管道,同宝成铁路一样,面临着大量的山体隧道开凿。所有隧道都地处最为险峻的秦岭山区,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溪河遍布,险阻重重。

而且,“5.12”汶川大地震又进一步造成了这一地区山体松动和破碎,致使管道建设沿线泥石流、滑坡、崩塌、滚石等地质灾害频发。2011年6月,在一段10公里长的管道工程区间,一夜之间就发生10处滑坡。这些,都直接威胁到参建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安全风险前所未有。

更让人提心吊胆的是,兰成管道与兰成渝、兰郑长现役成品油管道交叉并行,与同期在建的中贵天然气管道长距离同沟敷设,巨大的安全环保风险为我国管道建设史上从未有过的,容不得有任何一点闪失。用一位员工的话来说“稍有不慎就可能成千古恨”。

这些难题和挑战,在当时多是世界级的。工程建设难度和安全风险之大,在我国油气长输管道建设中实属罕见。

这一切,都考验着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的胆识和智慧。

因此,如何在保证在役管道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如何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有效推进兰成管道施工进度和质量,成为管道建设者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

在兰成管道卧牛坪段,管道二公司CPP225机组员工真实地遭遇了山体塌方的突然袭击,一整座山猛地向作业带倾移过来,铺天盖地的土石顷刻之间掩埋了管沟。好在做好了提前预警和防范,才避免了人员伤亡的发生。

兰成项目45条山岭隧道群,位于甘肃陇南市至四川广元市秦巴山区约200公里范围内,围岩破碎,地质条件复杂,涌水涌泥往往突如其来。2010年7月21日,在整个隧道群施工战线上,几乎同时下起了大到暴雨,山洪暴发,两天后各隧道进出口之间道路被毁被阻,藤家湾、唐家尖隧道伴行路发生山体大滑塌,到处一遍狼藉,惨不忍睹。在随后两个月时间里,连续多场强降雨再次来袭,不断形成洪水灾害,给控制性隧道施工造成了巨大困难,险阻重重。

灾情就是命令。参战各方严格按照应急预提前防控,提前避险,开展排险救灾和生产自救。通讯中断,员工翻山越岭把灾情送达出来;道路中断,如同今年重庆山火前的“重庆崽儿摩托大军“一样,建设者们用摩托车往山上抢运生产生活物资,甚至扛着炸药往上山冲……那时,没有人来为他们网络直播……

2011年5月23日,苏家大梁隧道出口段涌水突然加大,掘进中涌水量增大到每小时1000立方米以上,掘进至546米处最大涌水量更是达到每小时3000立方米以上。也就是说,每秒钟有将近1吨重的水奔涌而出。有员工这样对记者说:“面对呼啸而来的涌水,感觉前面就像有条即将被我们捅破的暗河,我心里都胆战心惊的,很是恐惧!”但是,由于各项防控措施周全有力,参建各方及时采取治水措施,经过1个多月艰苦努力,终于成功封堵住涌水。在后续施工中,采取类似措施,并加强施工探水,终于使苏家大梁隧道安全顺利贯通。

面对艰难的巴山蜀道,中国石油人血脉深处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远都是他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2013年底,兰成原油管道圆满收官,天堑变通途,为西南油气能源通道建设打通了咽喉要道,成为川渝能源运输大动脉,由兰州向四川彭州炼油厂输送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原油,从此结束了川渝地区没有规模性原油管道和炼化生产基地的历史,中国石油人在这里续写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又一个传奇,谱写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新篇章。

今天,千里蜀道已成为我国当代西部开发中重要的工业科技走廊。随着国家机械、国防工业、能源战略布局的实施,古老的蜀道焕发了新的青春活力,沉睡千万年的蜀道地带已成为我国中西部一条重要的工业科技千里走廊。

2007年至2016年,是属于中国油气长输管道工业建设大发展的十年,引中亚、南亚和俄罗斯,上东北,下西南,连海上,通香港,建成3万多公里管道,打通中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基本建成国家油气骨干管网,形成跨国境、跨区域的国家输油气干线管网,我国管道总里程超过13万公里,承担中国70%的原油和99%的天然气运输,覆盖31个省区市,缓解了我国能源之渴,为相关国家带来丰厚经济效益,在古丝绸之路上形成一条经济增长带和能源丝路文化,成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对提高沿线各国民众生活品质、城市品牌和竞争力正在发挥积极推进作用,在中国油气管道工业建设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2019年12月2日,全球瞩目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同时,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全部实现“油气并进”,这标志着经过15年建设的中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建成投产,加之中国油气管道工业技术在国际上已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在助力“中国梦”、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开始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此,我国石油工业领域著名专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刘毅军教授这样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油气管道工业由此实现了‘中国梦’!”

众所周知,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化浪潮中,中国已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油荒”“气荒”曾多年困扰中国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政治和能源格局深刻变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建设,通过睦邻友好合作,从西北、东北、西南三大方向布局能源进口通道,与原有海上航运通道一起构建中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

从2004年开始,中国石油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全面加快推进我国四大战略能源通道和油气骨干管网建设,相继打通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促成国家油气管网集团公司的成立,使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今天的18万多公里,基本建成连通海外、覆盖全国、横亘东西、纵贯南北的油气骨干管网,为中国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十多年间,中国石油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一改过去中国管道建设工程技术关键环节需要咨询国外公司,发展到完全由国内设计单位独立承担,实现我国长输管道复杂工况设计、施工的重大突破,到今天建成包括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在内的数十条世界一流的智能化管道。

在此过程中,中国石油先后组织开展X80、X90和X100钢管及大变形钢等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攻关,仅用4年就超过国外20多年的发展,中国长距离、大口径、高钢级油气管道建设实现从追赶到领跑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性跨越,中国油气管道工业在国际上有了标准上的话语权,引领世界管道建设发展趋势。这是因为,美欧俄管道由于建设较早,大多采用X52、X60管线钢,而中国从管道建设起步开始目标就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大规模采用X60、X65、X70、X80,甚至更高级别管线钢,大大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后发优势明显,走在了世界前列。特别是大功率电驱、燃驱压缩机组和大口径高压球阀三大关键核心设备实现国产化,为提升国家工业体系水平作出巨大贡献。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我国油气战略通道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中国石油报》记者,我连续十年长驻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有幸成为中国油气管道工业在国际上实现弯道超车的一位见证者。

 

西二线东段管道工程在沼泽中艰难推进。

 

我有幸成为一位记录者

在见证中国油气管道工业大发展同时,我更是一个记录者。

大规模集中推进管道建设,是中国的一件新事物,虽然单位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是“低调平实”,但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做好这项工作,在服务决策、沟通情况、促进交流、宣传鼓劲、社会氛围、记录历史等方面发挥作用。

新闻宣传管理是一门新兴的新闻学边缘学科,是一项系统科学。面对大规模管道建设,我们成立了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确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制订了宣传奖惩制度,把新闻宣传工作纳入到绩效考核,建立应急工作机制,强化新闻宣传服务功能。同时,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报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立与各方媒体的协同工作机制,组织建立起大宣传格局,加强队伍和人员培训,发动社会力量和参建各方宣传国家能源战略通道和国内油气骨干管网建设,为大规模管道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为管道建设大发展提供舆论支持。

2008年,由中国石油报社和中国记协国内部主办,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中国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企业协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作为战略伙伴,各方携手共同组织的“国脉万里行”新闻行动,横跨4国、覆盖国内8省区,行程1.5万公里,136名记者沿西二线和中亚天然气管道这条跨国能源大动脉,走进管道沿途城镇,走近石油工人,探寻石油工业发展轨迹,考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内66家媒体先后参与采访报道,发表消息、通讯、专题、电视、广播、网络文章等530多篇,在社会上产生了“滚雪球”的效应。借助西二线干线建成投产,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期间展开的一系列宣传工作,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很好宣传展示了中国油气管道工业建设成果。

十年来,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报社的统筹组织领导下,中央和各界社会媒体鼎力支持,我们同各参建单位充分发挥各自宣传优势力量,积极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新闻宣传工作,真实记录并展现了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不抛弃不放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挑重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涌现出“中国石油榜样·好干部”杨贵山、X80钢国产化、大功率电驱和燃驱压缩机及关键设备国产化、九江长江盾构、女子焊工班、赵永强机组、中缅管道绿色生态文明工程建设、高陵站清管等一大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宣传典型,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镜头,记录了众多或平凡朴实、或激情燃烧、或催人泪下的历史瞬间。电视专题片《天山深处》、《西二线》、《北纬53度》、《大国脉》、《大气东行》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反响。

十年间,我先后组织带领队伍沿西二线、西三线、中缅和中俄原油等管道建设一线采访,采写了一大批新闻报道,记录了工程建设的重要历史进程和让我感动的人和事;主编的《管道建设简报》,记载、汇聚、展现和传播建设者足迹,得到集团公司领导好评;编撰制作的《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群概览》、《气壮山河六万里》等书刊,由我主拍的图片制作并出版发行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竣工纪念》邮册,把这一工程记录定格在中国邮票上,成为我国十年管道工业大发展的最好历史见证。

在众多采访报道中,其中,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的隧道群穿越尤其令我难忘,这不仅仅是由于我在那里的采访中曾经历的生死风险。

蜀道难,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的路更难。

中缅油气管道全长7676公里,其中缅甸段1504公里,中国境内段6172公里。这条西起印度洋东岸、横贯缅甸、跨越中国滇黔桂三省区的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石油在我国继东北、西北、海上能源进口通道建成投产之后构筑的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对于促进中缅经济发展、造福两国人民、特别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中缅油气管道所经地区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接合处,81%为山区丘陵。管道沿线断裂带密布,地震活动频繁,且多为喀斯特地貌。沿途深沟大川、“V”型峡谷、断层、溶洞、突泥涌水、煤层瓦斯一应俱全,而瑞丽江、澜沧江和怒江则是敏感的国际性河流。同时,管道沿线也是蚊虫、毒蛇等野兽经常出没,鼠疫、登革热、疟疾等传染性疾病多发。

中缅油气管道有64座隧道,累计长度68公里,分布在云贵高原1700公里的战线上。其中, 66%的隧道处于高地震裂度带上,一半的隧道为强富水区,72%位于高地应力区,13条隧道穿越瓦斯煤层区。同时,为了节约用地和生态保护,工程在国内首次采用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管道三管并行敷设,多是双管或三条同隧。相反,隧道施工沿线道路、通信、电力、供水等社会依托条件较差。

更为艰难的是,很多隧道不但不能用炸药爆破,甚至在难度最大的隧道施工中连挖掘机都无法使用,因为掌子面经常出现大涌泥,涌出的黏土夹杂着大块石从溶槽中倾泄而出,极易造成掌子面坍塌,风险极大。工程建设者只好采取红外探水、导管注浆对其进行水泥加固之后,再用炸药炸开。

尤其是博南山隧道所在地海拔最高达2704米,对岸的罗岷山与之对峙,“V”型绝壁下是澜沧江。盘贯全山的古道被古人称之为“蜀身毒道”,是博南古道上最为凶险的一段。这就是比西北丝绸之路还要早200年的“南方丝绸之路”。

博南山隧道围岩地质极为复杂,洞身及其附近有4条大断裂带通过,断层总长度占隧道全长的一半以上。洞身岩体破碎,基岩裂隙水发育,局部地段成瀑布状涌流,最大涌水量每天高达27多万立方米,就如同喑河涌动。在高应力作用下,隧道混凝土开裂、钢架扭曲等时有发生。博南山隧道成为了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一只名符其实的“拦路虎”。

如此复杂的地质地理条件,这在国内外隧道工程中都极为罕见,工程技术难度为我国地下工程建设所罕见,为管道建设带来极大风险。

除此之外,工期之紧也是我国管道建设中前所未有。

2010年6月3日,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开工。按照国际间照付不议协调,中缅天然气管道2013年5月30日必须投产。但国内段为了确保工程建设依法合规,2011年9月16日控制性隧道工程提前开工,线路工程2012年3月15日实验段开工建设。这就是说,在境外段已经开工建设15个月的情况下,留给国内段的时间窗口只有14个月。

我们或许通过穿越蜀道的兰成原油管道进行某种对比:兰成线45座隧道,全长46.85公里,用时22个多月。这就是说,中缅油气管道要在更少的工期内,完成比兰成线多出19座隧道的工程量。任务之重,工期之紧,世所罕见。

工期之紧更加剧了工程建设难度。美国管道建设专家巴斯特·格雷曾两次深入中缅油气管道现场踏勘,他感慨道:“这是我所看到的最难建设的管道工程,在世界范围内没有一个团队能在30个月内完成管道建设任务。”

国内外没有在如此复杂地质条件下建设管道的标准和可资借鉴的经验,对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开始,挑战前所未有,困难前所未有,风险前所未有。

这是一场与自然抗争、与时间赛跑,没有任何退路的攻坚战。在担负国家和民族使命,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道路上,没有什么艰难险阻能够阻止中国石油人前进的步伐。

不仅如此,把中缅油气管道建成“绿色管道、生态管道、和谐管道、友谊管道”,这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要求。而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也向社会立下了“破世界难题,建精品工程,铸能源国脉”的豪迈誓言,他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铁人精神破解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和建设质量,控制安全、环境等风险,从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提上议事日程之初,风险防控和地质灾害防治就成为管道建设的一大前提要件。从2006年可行性研究全面启动以来,地质灾害防治就伴随着中缅油气管道前期工作的始终。中国石油联手国家相关专业部门展开科技攻关,用科研指导实践,使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危害降到最低。

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从中缅油气管道的设计和EPC招标文件开始,就结合隧道群工程建设难点、风险和技术特点,专门对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技术要求,并对质量安全环保、事故与补救措施等,提出了严格要求和标准。

为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风险,实现项目工期目标,通过公开招标,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组成隧道PMC管理团队,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多家实力雄厚的施工单位中标为ECP总承包商,带来了铁路、公路在隧道工程中的先进管理和施工经验,有针对性采取相应对策,有效规避了施工风险。

积极发挥专业咨询作用。中国石油还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深入一线,对博南山、江顶寺、狮子山、松林头、大松棵等对工期、安全、质量有重大影响的隧道,积极组织专家展开论证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意见,积极推动工程进展。

在中国铁路建设项目暂缓的背景下,各隧道参建单位经营非常困难,中缅项目部对隧道实施“资金监管”、HSE专项费用分解监管等,确保了工程款全额用于隧道工程建设中。

在工期、安全、环保等众多风险中,工期风险位居于首位。中国石油对所有控制性隧道采取双向掘进方式,全力保工期。中缅项目部经理王衡岳与隧道PMC共同约谈多家监理和施工单位,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11年9月16日,贵州荔波埂地隧道率先开工;到9月30日,各标段都开工进洞,中缅油气管道隧道工程由此全面进入施工阶段。  

成功,需要克难攻坚的精神,更需要团结协作的合力。全体参建将士以中国石油人所特有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向集团公司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硬仗面前,全体参战人员以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虚心向专家学习,刻苦向书本学习外,认真向实践学习,以他人之长攻己之短,积极探讨极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群施工技术和工作方法,克服重重困难,力排千难万险,严格管理,全力确保施工安全,稳步推进工程建设,最终用时17个月实现隧道群安全顺利贯通。

对此,有位专家指出:“这是中国石油在长输管道建设中,特别是在兰成线隧道工程取得成功之后,中缅油气管道隧道施工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只要把中缅油气管线国内段干好了,其他任何管道工程再也难不倒中国人!”

在国家大任提当的前进道路上,破世界难题,铸能源国脉,中国石油人用行动践行了他们的诺言。

 

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在风险极高的地下管道中清理建成的西二线管道。

 

我有幸成为一位亲历者

家国情怀是个体对“中华民族”这个共同体的认同,包含忠孝仁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美德,尤其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正是得益于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中华文明才能绵延五千年而不绝,中国才能独享唯一传承至今的文明古国的荣耀。

跨越时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家国情怀在我国石油工业领域的最好诠注,既根植历史,又服务现实,并引领未来。对中国石油人而言,每一次跨越,都是家国情怀的一次最好体现。他们用每一个个体的努力与付出,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形成了一种推动我国油气管道工业大发展的强大动力,汇入到国家的发展洪流之中,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在西二线建设中打破天山冬季不能施工的禁区,攻克果子沟天险,冲过烈日灼烧的“鬼见愁”火焰山,战胜百里风区12级特大风灾的考验,穿越长江、黄河等大江河流和密如蛛网的江南水网,挑战香港海底管道建设极限,经受百年一遇洪水灾害和强台风种种考验,用一流质量和速度创造了世界管道史上的奇迹。

在蜀道天险,中国石油人血脉深处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远都是他们的法宝,经过建设者夜以继日的浴血奋战,中贵线、兰成原油先后建成投产,天堑变通途,为西南油气能源通道建设打通了这一咽喉要道。

在南方水网、沼泽地段,即使铺上一块块巨大的钢板,机械设备还时常陷进泥淖中一两米深,行动异常艰难,焊工们用木板垫在身下,躺在水里或泥里焊接。夏季的雨后,积水在太阳炽烤下使建设施工现场犹如蒸笼,不到几分钟员工全身湿透,极易造成中暑。但无论有多热,焊工都必须穿戴皮质防护服,皮肤病一直困扰着广大员工,有位焊工下身已经溃烂到几近丧失生殖能力,居然不愿意说,直到领导从他走路异常困难而追问后,他才被强制送到医院救治……

面对紧张繁重的建设任务,广大管道建设者东奔西跑、四海为家,很多员工一两年甚至没有休过一次假、没有回过一次家,无法照顾妻儿老小和病重亲人,以致有的员工回家时竟被孩子拒之门外;一位因长期在一线的建设者,三任妻子先后与他离婚,在这些年的高强度大规模管道建设中,管道建设员工队伍的离婚率大为增加;有人因精神和心理压力巨大,甚至患上抑郁症;有位项目经理的妻子因丈夫长期不在家,无法照料家,因抑郁而自杀——好在被发现并救下;有的建设者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作为中国石油大规模油气管道集中统一建设的实施者,中国石油国内油气管道建设的指挥调度中枢,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承担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中三大陆上通道和国家骨干管网建设任务,包括西二线、西三线、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和中缅油气管道等56个项目,总里程超过4万公里,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进行,涉及多个国家部委、1180个市县级行政区、3114个乡镇以及沿线众多的村庄和群众,统筹组织240余家单位参与管道建设,各方参建人员有十万之众,涉及面之广、工作量之大和协调难度之大,是中国甚至于世界油气管道建设史上从未遇到过的。

管道建设是线性工程,涉及全国众多地区和各种地域的众多关系协调。相对于一个区域或一个点的项目建设,各地方政策交织,各种利益诉求纷繁复杂、名目繁多,协调难度难以判别。同时,在油气管道建设中,一些省区和地方明确表示反对,面对的困难难以想象。另外,东西部地区的不同政策,国家或地方在其他工程建设中积累的遗留问题,致使在管道建设中出现了大量问题和矛盾。

同时,赔偿标准越来越高,存在企地冲突和群体事件的风险。2010年以来,国家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土地征占用、林地使用、房屋拆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有些已成为影响管道建设的掣肘。比如,在南方地区的临时征地补偿每公里已达450万元,比过去同一地区翻了一翻还多。西二线干线(广东段)线路长265公里,补偿费用高达2.61亿元;管道中心线两侧各5米范围内补偿接近或达到永久用地标准,广南支干线(广东段)测算补偿13.34亿元,每公里高达461万元。另外,在广深支干线深圳市涉及的房屋拆迁中,原国家补偿标准已不适用于当前实际,而当地政府出台的新标准也与拆迁户的要求相差甚远,导致征拆工作频繁遇阻,不但拆迁成本大幅增加,投资控制难度增大,同时各种矛盾增多,引发群体性事件风险加大。

关键还在于,法规要求与工期需求的矛盾,安全环保方面存在巨大风险。工程项目密集,不少工程都有“后墙不倒”的工期要求,建设资源紧张;协调地方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大,各种政策性审批周期长,为本来紧张的工期增添了更大难度,这些都是造成质量安全环保不稳定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这意味着,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本身就是在风险中前行,他们所承担的责任、风险和付出的努力都是巨大的。

而且,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以高峰期350名管理人员完成过去至少需要5000人才能完成的建设任务,他们一人承担多人工作量,前七年大家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节假日,“5+2”“白加黑”“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无保障”是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干部的真实写照。十年中,先后有几位同志因患癌症离世,我以为不能排除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长期的加班加点引发病因的因素。

孟贺学,作为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纪委副书记、工会副主席、综合办公室主任,担负着班子领导助手、项目群建设各方组织协调、党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各种会议的组织、文秘、信息化建设、运输生活后勤保障等十多项工作,尤其在中国石油大规模管道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四面八方的关键作用。在这个岗位上,他始终恪尽职守,拼搏奉献,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先后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集团公司优秀办公室主任”等荣誉称号十几次,但是,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十年来从来没有休过一次假……一位了解他的其他领导曾这样对我说:“老孟是中国石油最优秀的一位办公室主任!”

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工程管理处蒙林,自来到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压气站建设管理工作。在这些年中,他先后参与实施57座站173台压缩机组建设和投产任务。在项目群压气站建设工作管理中,他克服压气站工程建设点多、面广、工期紧、任务重、多座压气站集中建设和投产等多方面难点,全力投入到压气站建设工作中,近一半时间奔波在压气站建设一线,为西二线、西三线、陕京三线、中贵线、中缅线、香港支线等项目压气站建设和顺利投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石油顺序完成各年度输气任务奠定了基础。

针对陕京三线良西段工程现场存在大量的管道占压,清占工作难度极大,投产前手续办理等难题,陕京三线项目部经理王放抽调专业人员成立陕京三线北京专项协调小组,集中攻破重点难点问题。经过一年艰苦努力,消防、用地、环保试生产等久拖不决的合规性手续全部取得,实现中国石油 “陕京三线输气管道工程2014年底前彻底扫地出门”的要求。

在西三线东段工程建设进入收尾和投产准备阶段,作为西三线东段建设的“统率者”,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闽赣项目部何志强有一半以上时间都奔波在建设现场,与各施工单位一起检查工程质量,协调解决问题,全面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他母亲身体不好,经常住院,忙碌的他只能舍小家顾“大家”,留下无法照顾孝敬母亲的遗憾,年仅45岁的他已是满头白发……

闽赣项目部孙向金负责工程建设物资供应和投产前站场阀室的调试工作。西三线东段全线设12座输气站场和36座线路截断阀室,工作量之大不难想象。在半年多时间里,他几乎天天都泡在工程建设现场,独立组织所有施工单位和设备厂商一起逐个场站和阀室的联合调试工作。他爱人怀孕多月,为高龄孕妇,这个时候是最需要丈夫的照料,但为了保证工程按期建成投产,他义无反顾地奔波在江西、福建的各个站场现场,无暇回家看看。

锦郑成品油管道工程是我国实施“北油南调”的一项战略工程,对东北炼化企业加快发展、助推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夏小东肩负着整个锦郑项目工程管理的繁重任务,随着工程建设的加快推进,他的体重急剧减少20多斤,医院查出他患癌后,从病发直到住院——直到手术前他才告知领导。手术后,他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只是利用工余时间进行术后康复治疗。

管道建设外协工作涉及面广,复杂困难、千头万绪是其最大特点,一直是困扰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的第一大难题,早已远远超过技术和人员难度,成为世界管道建设中的最大难题。但是,为了搞好前期核准工作,中缅项目部全体总动员、全面出击,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用一年时间完成两年以上工作量,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中缅项目部副经理叶可庄核准工作思路清晰,组织协调有力,以身作则,带领大家积极奔走于各级部门进行协调工作。他总以一种饱含亲和力的交谈方式和各级部门进行沟通,谈判中既坚持原则又总能融洽气氛,争取到双赢的局面。他要求项目部核准人员必须要有中国石油人的形象,不卑不亢,以礼待人,以理服人。他不抽烟不喝酒,但在对外协调中不喝酒就难以开展工作,被逼无奈,他几次因喝酒而住院,但每一次都是住院一两天就拿上一堆药跑出医院又继续四处奔波。叶可庄尤其注重学习当地民俗风情,在与地方领导沟通中坚持在文化爱好方面下工夫,注重朋友式的以心交心,取得了很好效果。

中缅项目部外协部部长刘莹璞参与了中缅项目前期的大部分核准工作,带领外协团队人员日夜奔波办理开工前的一切手续,管道一期建设经过的3个省、23个州市、61个县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同云贵高原每一个政府大楼的门卫都打过招呼,见过多少政府领导,打过多少沟通电话,发过宣传中缅的短信,刘莹璞已经记不清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冷漠脸孔,他都以豁达的心态对待,始终以参与国家能源通道建设为豪,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一个个突破,为依法合规地推进管道建设创造了良好局面。在刘莹璞看来,作为一名外协人员,要与各方面人群打交道,一定要有坚韧的品格、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好亲和力,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使命感。

中缅项目部全体员工正是以这样一种为中国石油管道建设不怕牺牲、甘愿奉献一切的精神,才出色地完成大量前期核准任务,确保了国家能源战略通道建设的稳步推进。

甘肃项目部孟天卫记得,2008年4月7日这一天,对别人而言是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可就是这一天改变了他,日后的这些年成了他人生中最精彩、最难忘、最值得回忆的日子。这一天,他从玉门油田借调到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甘肃项目部工作。

在他报到的第三天,项目部领导带他到瓜州查看现场。在风雪交加中,他们驱车颠簸了6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一下车,肆虐的风雪把大家的眼睛吹得眼眯成了一条缝。在现场,当他看到一位胡须上布满冰碴、身上堆满积雪的建设者时,孟天卫惊呆了。后来这位员工告诉他,大年初三午夜时分,管道通过当地一座小村庄时,从一个院落里出来了一位六旬大娘,手里端着热茶送到了他们现场,并邀请他们到家里暖和身子,一起过大年,嘴里还说“就是旧社会做苦役也没这么干的,这么冷的天晚上干活不是要孩子们的命吗?”

直到今天,当眼前浮现那一幕画面时,孟天卫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6月初,随着站场、阀室的陆续进地,他带领监理、EPC、施工单位相关人员转战在近千公里的管道战线上,一个多月后,眼看顺利在望,突接通知西二线站场征地要预留西三线场地,站场面积要扩大,同时个别站场要移动位置。可土地清点已经完成,补偿款3千多万已经从国土厅征地办下拨县国土局,部分补偿款已经下发到农民手中。接到这个指示,他的头像要炸开了,怎么办?他第一时间先紧急通知停发补偿款。由于着急,臀部生了火疖子疮,坐在颠簸车上疼痛难耐,为了赶工期,顺便在景泰县一家不知名的小医院做了手术,包扎后便立刻赶往下一个站场,到古浪站时鲜血染红了整个汽车坐垫。

项目部和他的家和都在酒泉,本来可以天天回家,但那段日子,2个多月的时间他7次路过家门而未入。

有一次,他路过家所在的小区,正值8岁的女儿放学回家,他下车和她打招呼,女儿却嘟起小嘴,很不高兴地说:“这么长时候你都没回家了,是不是不要我和妈妈了?”

他赶忙解释,但女儿说着说着眼泪就喷涌而出,任凭他怎么解释她都不信,就趴在他肩上哭。路人投来异样的眼光,那目光中透着一种怀疑或者担忧,或许担心孩子面前的他是一个人贩子。

听着后面车队催促的喇叭声,他推开了女儿,嘱咐她:“快回家,爸爸有事。”然后上车就走。

车开走了,他回头看见女儿跟着汽车在奔跑,一边喊,一边用她的小手抹着泪眼,一边大喊:“爸爸!爸爸!你等等我!你等我!我跟着你去工作好不好?好不好?”

他的心被女儿的追赶揪了起来,疼痛不已。他真想留下来抱着女儿回家,哪怕是陪她吃一个团圆饭也好啊。可是,急切的工作在等着他,他强扭过头,拒绝再看到女儿追赶的身影,任由内疚和委屈的眼泪从自己的脸上流下。

那段日子,他白天奔波在站场、阀室之间,晚上与地方政府相关人员协调问题,回到住处记录当天进展及第二天工作安排,睡下后要考虑明天工作进行的方法及细节,几乎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当所有站场、阀室(980亩)再次进地施工时,他回家整整昏睡了2天。

那天,当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安全经过甘肃省境内时,他和在场的所有建设者都欢呼雀跃起来。当他坐在圆桌上端起庆祝的酒,看着一张张被喜悦冲走了疲惫的面孔时,那一幅胡须上布满冰碴、身上堆满积雪的职工与老大娘谈话的画面、女儿跟随汽车奔跑的画面,领导刚来时意气风发,而仅仅两年时间,每次见到他是时眼睛布满血丝两鬓斑白的画面又一次浮现在眼前,当他把这些画面告诉大家时,在场像铁一样的男人和像男人一样的女人都哭了,泪水中包含着艰辛、成功和骄傲。

这不是说他们心狠,而是他们知道,在国家利益面前,在急切的工期面前,自己的事永远只是小事,在忠与孝的选择面前,他们只能选择国家这个大义。在这个平台上,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在各自不同信念的旗帜下为国家、为企业而努力工作,绝不仅仅是为了每月那点不高的工资收入养家糊口这么简单。

正因为如此,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以工程建设为己任,为管道建设而拼搏。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的很多人在建设一线冲锋陷阵、风餐露宿、踏冰卧雪。有人第二天要结婚了才向领导请假;有人结婚3天就回到一线;有的不能在年迈多病的父母膝前尽孝;有的在父亲离世时没能见到最后一面;有人处理完亲人丧事后立即投入工作,从不对人提起;有的因工程建设紧张而长期不能休假;有的在春节期间仍然坚守岗位而不能与家人团聚。包括他们的家人在内,对我国管道建设事业做出的奉献,可以说无法用语言来表述。

大家付出了亲情、爱情和身体健康的代价,甚至是妻离子散的伤悲,经受住了种种考验,用各自的努力全力推进中国油气管道工业大发展,用一流业绩创造了世界管道建设的奇迹,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被中央巡视组高度赞誉为“人少办大事、小机构做大贡献”,他们以忠诚和奉献书写了中国这十年管道建设新的历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家国情怀的新内涵。

的确,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按照常规,西二线(西段)工程需要4年左右时间建成投产。在只有一年半的工期内,如果按1219毫米管径是1016毫米管径焊接工作量折算,西段工程相当于在20个月内要完成5100多公里直径1016毫米管道建设的组织管理、物资和人力资源调配等。工期之紧迫、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史无前例。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没有任何退路的攻坚战。在中国石油的统一指挥下,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全力以赴组织开展工程建设,放眼全球,在全国范围内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与各参建单位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用智慧和汗水,在工期仅有一年半的时间内,西二线西段工程如期建成投产,用一流的质量和速度创造了世界管道史上的一个奇迹。

是的,这是一支坚持绿色发展的队伍。按照国际惯例,直径1219毫米管道建设的作业带宽应为35米。为了节约用地,管道建设者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中减少到28米,在一些特殊地段甚至减少到刚够一辆作业车通过,这样就节约了大量土地。就是在这样一减一加之间,中国石油“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得到充分体现,彰显的是中国石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今天,当人们看到一条条能源国脉如钢铁巨龙盘延在神州大地时,可曾想到这是英雄的中国石油人用一流的技术、勤劳的双手、过人的智慧、坚强的意志和无畏的精神,用血汗筑成的新的长城。十年,对于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来说,是风雨兼程、不断传承跨越、创造无数奇迹的十年。从现在到未来,无论是他们翻越高山峡谷,还是迈过的汹涌江河湖海,他们的足迹永远会在,会铭刻在六万两千里的油气管道长城。

 

城市管道建设者在加紧工程建设,尽快把天然气送到千家万户中。

 

我有幸成为一位建设者

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的同仁和十万管道建设者,为此做出的牺牲外人无法知晓,但我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或许可以通过一颗露珠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在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作为《中国石油报》派驻记者,我承担着办公室十几项工作,包括党政文秘宣等,新闻和记者只是一种附属。

“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是我工作的一种日常。因此,在这十年中,我始终把以文辅政放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位置,突出抓好以领导文稿和调查研究为主的文秘综合工作、重点做好党建宣传思想工作、及时做好项目群管理协调和各种活动与会议的组织配合、着力抓好宣传队伍的建设管理等工作,深刻融入到管道建设队伍中,然后才是新闻、信息、网络管理和刊物编辑等其他业务。

搞过办公室文字工作的人都知道,每一个字都是不断反复斟酌的结果,的确是呕心沥血。十年间,我撰写了几百万字文字材料。为此,我甚至在梦里都在想着文字;在上下班骑行的路上,我因下意识思考文字而几次差点被车撞飞。

梳理、总结经验教训,注重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办法,找出规律,用理论提炼用于指导实践,这是我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写出的内参和深度报道得到领导高度赞扬,在班子会上明确指出“人家作为一个记者,并非管道建设专家,却能够发现我们这些管理者都发现不了的问题,发现的问题、写出的东西比我们的专业人员还专业”,为管道建设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从中缅管道建设实践中进行理论提炼,在国际上首次形成了一套绿色管道建设理论,为今后我国油气管道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奠定了理论体系,得到了业界和专家一致好评,获全国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论文一等奖;开创的“新闻(信息)稿件工作六步法”和“五审一校签名制”工法,得到集团公司好评。

尤其是随着中国油气骨干管网的构建,对今后的油气管网管理建设,早在2010年就写出了《管网时代到来:中国准备好了吗》的观察思考,通过我对问题的了解、列举、危害和分析,提出了“管网统一集中管理建设”的破解之道,旨在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思路。当时,在火热的管道建设高潮中,这样的想法显然“不合时宜”……两年后,稿件从好不容易“剑走偏锋”中出世,立即受到业界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五年后,某报重点推出,即获当年中国石油好新闻奖。后来,国家管网的成立印证了此报道的前瞻性。

对于我的工作,这里的领导都看在眼里,非常认可,给予我各种关心关爱,破例将各种先进荣誉授予我这个根本不是这个单位职工的外来派驻人员。对此,我只能用更加努力和优质高效的工作来回报。因为爱是有温度的,也是相互的。

2018年,那个 “996”工作概念成为中国社会争论的一个热点,对我们来说不值一提。在前七年的工作中,同事们多数6点钟就得起床,7点多赶到单位,8点准时上班,晚6点甚至更晚下班,每周至少工作6天,有段日子甚至没有休息日。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是局外人所无法理解的,粤桂项目分部质安部部长杨金林是位军旅出生、心理承受和抗击打能力极强的干部,他曾多次对我坦言他的心声:“如果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有跳楼的,我是第一跳!”

而我,基本上是每天晚上10点以后才能下班,很多时候就在办公室将就一夜,甚至于通宵达旦工作。因为白天的工作都是急难繁重,人来人往,纷扰嘈杂,很多时候只有晚上才有可能处于无人打搅的环境,我才能静心以对文字材料,或在这个空档里赶写一些新闻稿件——因为可写、想写、要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的时间根本不够用,恨不能每天是36个小时而不是24小时。这让我基本上没有上下班的概念,没有了闲暇娱乐,甚至基本上没有了个人的社交时间和空间。

直到有一天,有同事提示我“这些年,你头发都在我们这里熬白啦”,直到学医的妹妹根据体验报告告诉我用脑过度并警告我“你还有老婆孩子,孩子还小,你是这个家的天,你悠着点儿”时,我才知道控制一下节奏。但是,这改变不了我原有工作状态,因为工作就在那里,需要我去完成。

那些繁忙的日子,劳累并快乐着。但很多时候,我深夜回到家已经累得不行,常常躺倒床上就呼呼大睡过去,第二天一大早就又上班去了,如此周而复始。妻子曾抱怨:“你每天天不亮就走,深更半夜才回家,回家倒头就睡,一天连一句完整话都没有对我说过……”我竟无言以对。

见我实在忙不过来,为了减轻我的工作压力,她接手我主动承揽过来的一些分外工作,每天在家里的电脑前为单位无偿服务。在她生孩子之前,她连续几年用她的工作在身后默默支持着我,无怨无悔。

妻子比我小很多,我到北京工作后,她辞去原来的工作到北京陪我。在北京,她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我每月几千元的收入除去房租仅够我俩在北京的基本生活,生存压力让我不敢考虑要孩子,我们决定“丁克”。后来,孩子还是不期而至,我想这是上天对我们的眷爱。

2012年年底,在她怀胎8个月时,正是我年末岁初最忙的时候,眼看着无人照料,她只好回四川雅安娘家以便岳母照料她,而且执意不让我送她。她说:“没事,火车上很安全,我能照顾好自己和孩子,领导都在看着你呐,你的工作要紧。”

我只好把她托付给列车员,拜托她们务必关照。列车员让我放心,因为孕妇是她们的重点照顾对象,同样也请我放心,她们一定会照顾好她,并向我保证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对此,我非常感谢那两位素不相识的列车乘务员。

按预产期计算,我原计划在单位工作会召开当天就飞回妻子身边。但调皮的小宝贝提前一周来到这个世界,让我没能在她出生时陪在她妈妈跟前,至今都让我感到歉疚不已。

2013年4月20日,在孩子3个月的时候,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级大地震,152万人受灾。在地震刚刚发生3分钟后,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我急忙抓起电话给妻子打过去,但没有人接,我的心一下跳到了嗓门上。

紧接着,我打岳母手机,岳母拿起电话直接对我大声报平安:“没事!没事!我们跑出来了!”还没等我说话,她就把电话给了她女儿。

妻子在电话那头惊恐万状地对我说:“我们没事!我们没事!刚才,我们听到房子震得乱响,我就抱着宝宝,和妈妈她们跑出来了!”

我刚松了口气,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她就在电话那边大喊到:“不行,不行,又震了,又震了!现在还在震,我们跑远点,不跟你说了!”

从噩梦般的惊吓中走出来,我很快回去将妻子孩子接回北京……直到今天,后怕和歉疚的阴影始终留在我心里,回想起这一幕,我至今都感觉后背一阵阵发凉、头皮发麻。

从那一天开始,初为人父的我有了一个强烈意识:“今后我就是为女儿而活!”今天,女儿9岁多了,活泼可爱,是我的至宝。女儿如鲜花般茁壮成长,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滋养她成长的土壤和水分,是她2800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血。我是她的天,是她的地,是她身旁的大树,陪伴她,为她遮风挡雨,我将用我的生命去保护她!!!

记者是一项高风险职业。在管道工程建设一线采访,人身安全风险如影随形。在冰天雪地的天山果子沟,我乘坐的采访车曾打滑横架在悬崖边,在一次采访中曾在半小时内两次遭遇爆胎,在云贵高原的采访行进中曾多次险遇车祸。2013年6月9日,在澜沧江畔,则让我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云南保山的兰津古渡,自古就是茶马古道上的咽喉要塞,两岸山高谷深,悬崖绝壁几成90度直角,峡谷深达200多百米,下面是涛涛澜沧江水。曾经,一位中央媒体负责人来到这里根本不敢往悬崖下看,甚至不敢走上中缅油气管道澜沧江跨越大桥。

澜沧江跨越大桥工程是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最艰险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我国首例在悬索桥跨越中采用油气及成品油三管同桥的跨越工程。这座在古茶马古道上的“两隧一跨”直连工程,堪称中国石油管道建设之最。

这座跨越工程总长3.81公里,其中江顶寺隧道1.32公里、澜沧江跨越0.57公里、岩鹰山隧道1.92公里,两山夹一江,地势狭窄,山高河深,悬崖峭壁,令人望而生畏。峡谷风速最大达33.6米/秒,属12级飓风类型。两岸稳定区域有限,无操作场地,对桥梁、管道的稳定性,应力控制难度极大。而且澜沧江“两隧一跨”直连工程在国内外油气管道建设中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类似工程经验,险峻的地形、工程的难度可见一斑。

自接到工程建设任务以来,中国石油川庆油建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EPC项目部不断探索创新,反复论证,从安全、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仅岸坡稳定性方面的勘查对上下游20公里范围之内前后9个可能断面进行了比对论证,其管道安装的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在业内所有工程中都可名列前茅。针对工程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形条件、管道建设实际情况,该项目部采取多项技术措施,从安全、进度、质量、环保方面确保了澜沧江跨越工程顺利推进。

那年,中国工程院管理学部主任王基铭等1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来到澜沧江跨越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考察指导。当看到三条 “钢龙”穿过岩鹰山隧道,依山而下,跨越澜沧江,直通江顶寺隧道,开创了原油、天然气和成品油“三管同隧同桥”的壮观场景时,发出了赞叹。

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连声称赞到:“这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工程,不仅造福于西南地区,对于整个中国来说都有巨大的意义。而且工程是在最复杂的地质条件之下进行的,这也可以说是国内管线敷设的奇迹。在这施工的同志们出了很大的努力,做了很大的贡献,非常不错!”

“工程建设者们太不容易了,我要向他们致敬!”站在澜沧江桥面上,俯视着脚下呼啸而过的江水,中国工程院院士袁晴棠盛赞施工建设者,“天堑敷钢龙,川建展雄风,你们名副其实!”

由于当时没有配无人机,为了拍摄这一跨越现场图片,我攀上悬崖,找到一个落脚处,当我回身面对跨越大桥时,站在位于澜沧江上方200多米的陡崖上,映入眼帘的是身下一如刀削似的悬崖峭壁,下面就是奔腾的江水,由不得产生一阵阵心悸。

我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深深吸了几口气,举起相机正要拍摄,手机却突然响起,我没有管它。拍了几张后,手机仍然在响,而且是那样急促。我想这是领导找我有急事,就习惯性地伸手掏手机,没想到这一动作让我脚下一滑,一个趔趄摔坐下去,如果不是在急切中抓住了半截锚进岩石的钢筋,我就掉下了万丈深渊……

当时,我的脑袋“嗡”地一声炸响,有如无数颗针突然扎进我的全身,痛得我整个身体和头皮发麻,所有头发和每一根汗毛孔都炸了起来一样。

……在我知道自己没有掉下去而且活着的时候,我死死抓住钢筋的手已被汗水湿透。

当我心惊胆战地从悬崖上撤下,回到桥上,见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同事徐成问我怎么回事,我回答时嗓子还在颤抖。

在我从高度紧张中平复下来之后,才掏出手机并回拨过去,了解情况并对相应工作安排后,两眼呆若木鸡地看着对面我刚才历险的悬崖上,愣在桥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不说我怕死,在我意识深处,没有怕死这个概念。应该说,这是身体肌能在应急状态下的一种条件反射。

现在回想起来,比起在这十年中国大规模油气管道建设中牺牲的41位建设者,我是万幸的!!!

这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亲历过生与死考验的人,真正思考过并理解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才会真正懂得保尔柯察金那句名言及其内涵所在。

也许过了半小时,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她胃不舒服,医生让她住院。我让她听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以便好得快一点。但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瘫痪在床——一切都无法自理的父亲将无人照料。所以我说:“我这就请假回去照顾你们!”

母亲有些迟疑地问我:“你工作上能走得开吗?”

我掉头转而问徐成:“看来这次采访我得提前撤了,母亲生病需要住院,父亲没人照料,我得回去照顾一下。”

母亲在电话那头连忙说:“不行!不行!这样子不行!要这样的话我就不住院了!”

我说:“我从云南回四川还近一些,很快就回去了。”

“我说,儿子!等你采访完了之后再请假吧,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 她非常坚定地说。

眼看同行的十几位同事和为我们服务的建设者,作为此次重要采访的领队和深度报道的发掘者,面对远未完成的采访,我听从母亲安排,决定采访完成后再回去。

母亲是一个从来都为他人着想的人,曾经的美女一枚,心态非常阳光,曾做过2次手术,但身体总体还好。直到她离世前,一头长至脚踝——几近与她身高相等的浓密长发让众人羡慕不已。这些年,椎间盘突出在折磨着她,我几次要接她到京来做一次全面检查,她总是以要照顾父亲而拒绝。

我没有想到,一周后表妹打来电话,告诉我母亲的检查结果显示非常不好,要我立即将母亲接到北京确诊并治疗。

来到北京,母亲看到我“北漂”租住的房子没有半点家的感觉,尽管我说这已经非常不错了,但她仍然流下了泪。

后来,在恩师及其夫人的大力帮助下,在京确诊的结果是,中国的权威专家告诉我母亲最多还有3个月时间,连手术和治疗的机会都没有……

我的世界瞬间陷入崩塌,我感到自己的天空就像塌了下来一样,立即抛下手里的一切工作,要为她做最大的努力!

单位领导给了我各种支持与帮助,但各方的回答都是:只能这样,为了让她少受点苦,不要做无谓的努力。

母亲才68岁,她有太多的不舍,还有太多的愿望没有实现,尤其是她想很好照顾我的孩子——她的孙女……

无望的我,只好按母亲要求把她送回新疆,送回到她曾经工作和她最后选择要留在这个世界的地方——克拉玛依。

在极度痛苦中,我甚至准备辞职来陪母亲最后的日子……

她坚决不同意我陪她,更不允许我辞职,流着泪对我说:“你有老婆孩子,女儿才几个月,你要辞职,今后谁来养活她们?!你不马上回去工作,我就先自己解决了!”

父母是老一代石油人,他们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石油。

母亲刚参加工作时就参加了四川石油管理局隆昌气矿“3·27” 车间的建设,这个毛泽东、朱德、邓小平、贺龙、吴玉章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亲临视察过的车间,是母亲一生都难以割舍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她青春的热血和足迹。在她四海为家并远赴新疆参加石油大会战直到退休以后,她又选择回到了这里定居。我婴幼儿时期能够记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母亲带着我,在“3·27” 车间山上那座毛主席雕像下搞建设。很多时候,她和叔叔阿姨们在工地上忙碌时,我就在毛主席雕像下的座基上玩耍。这也给我留下一种难忘的情愫,在我女儿3岁时我就领着她来到这里,给她讲述当年爸爸在这里玩耍时的情景,但伟人雕像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拆了。母亲非常能干,非常能吃苦,工作从来都是全力以赴,她曾是多年的先进。

我们知道,她说到就一定会做到。

听到母亲的恶讯,奶奶一急,先走了,享年 108岁……

作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这一代人,在我刚刚上学的时候,我学会的第一首歌就是奶奶教我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奶奶出生在清末,经历过末代皇帝和军阀混战的年代,当她移动着那双小脚走进新中国时,她对共产党的感情同那个时代的贫苦大众一样,是深入骨髓的,融入灵魂的。这决定了她对孙子的教育影响,这也决定了她把我在那个时代教育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

同母亲一样,奶奶也没来过她一直想来看看的北京。在我调到北京工作后,就投入到管道建设的高强度忙碌之中,我一直在心里计划着:“等什么时候有空了,把她们接到北京来玩。”母亲也筹划着,等我在北京有房、有自己的家以后,他们就能到北京和我们一起生活,“要享受一下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为此,母亲对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总是对我说:“我能省一点是一点,虽然给不了你多少,但能补贴一点你的房租也好吧!”其实,她每月的退休工资并不多。

我知道,我欠母亲,欠亲人们的太多太多了!

2013年9月1日上午,母亲在电话那头说:“儿子,你快回来吧,坐火箭回来!一定要坐火箭啊!记得坐……火……箭——回来啊!!!”

这些日子,心碎的我每天都在电话里问候母亲。她从来都是说“你要好好工作,不要管我,反正人都是要死的。那些伟人不是一样也要走吗”。这个时候,她一再强调我坐火箭回去,而不是飞机,更不是火车,我知道她已到了最后的日子。我连夜飞回到她身边。

见到母亲,我的心在泣血,泪水立即模糊了我的双眼,但我仍然笑着大声喊:“妈,我回来了!”

母亲用她没有一点血丝的蜡黄双眼看着我,在确认是我之后,她双唇抖动着回予我微笑,可以看出她在忍受着剧痛。

病床上的母亲已经瘦得没有了人形,脸色蜡黄,双眼深陷,与两个多月前判若两人,已经无法坐起身子,但意识和思维非常清醒。我紧紧抓住母亲的手,始终不肯松开,仿佛是要把她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

她用嘶哑的声音对我说:“儿子,你回来了!你辛苦了!妈也不想这样子,真的!”

这之前,她已基本吃不下东西,尽管她非常想吃。在我喂她一片西瓜后,她尽了最大努力吃了几口……

我本来想让她多休息,少说话,但她说她不想休息,抓住我的手不放。我就一直紧握着她的手跟她聊天儿,向她说我的工作,并一再告诉她我没有因此而影响工作。

她说:“这就让我放心了!就应该这样子!”

我们就这样聊着。期间,只有她痛得不行,提前告诉我她要大喊几声以外,她一直在问我她放不下心的那些事,直到她说累得不行要睡会儿时,才催我去吃饭或休息。

我有千万个希望,希望就这样多陪母亲一些日子。

我一再征询大夫意见,能不能有什么办法多延长母亲一些时日。大夫说他们已经做了最大努力,不建议做那些无谓又让母亲增加痛苦的努力,而且有可能加快母亲离去的步伐。三年后,我舅舅患了与母亲同样的胆总管癌,从手术台下来几天后就离开了人世,这证实了大夫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2013年9月3日凌晨,母亲在我回去的第二天走了,在我和妹妹的怀里安静离去……

后来,叔叔对我说:“她太坚强,太坚强了,再怎么痛苦都尽量不麻烦人,最多就是大喊几声。其实,她早就不行了,但她一直在坚持。看到你回来了,还怕你太累,还让你休息了一天才走,她这是自己最后放弃的……”

护理她的大姐也告诉我:“你想想,打那么多杜冷丁都止不了的痛,会是什么样的痛?!但她并没有乱喊乱叫,还在全力控制自己不让自己叫出声来,你妈妈真的太坚强了!”

之前,母亲一再要求我们不要给任何人增添麻烦,甚至不要我们把她生病的消息告诉亲戚们。母亲走后,她生前所在单位——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公司退管中心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忙前忙后,为她举行了告别仪式,身边的亲朋好友——包括在她最后的那些日子里给她精心呵护的护士,都前来送母亲最后一程,这让我心里万般感激,无言以谢……

两个月内连失两位至亲最爱,我心痛得几近无法呼吸,送走母亲那一天,我有意把自己灌醉得不醒人事,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减轻那种让人几乎无法呼吸的极度痛楚和挣扎……

这些年来,直到今天,我都无法从这种痛中走出来……

母亲去世后,偏瘫的父亲需要人照料,我也曾打过退堂鼓,准备结束“北漂”调回四川工作。我知道,别的单位没有这里忙,我完全可以让自己放松下来,也该为自己和小家做些打算。其实,在刚来这里工作不久,就有领导想调我,还有别的单位要我,有心疼我的朋友悄悄通过猎头给我找了收入和待遇非常好的企业,报社也多次要换我回去工作——有次甚至已经回报社工作一段时间,又被这里的领导召回——因为很多工作只有我熟悉和掌握,只有我才能完成。

在娱乐至死、网红遍地的时代,不少亲朋好友都不理解我,同时也心疼我,并一再劝我:“单纯搞新闻多好,哪有这么忙、这么累?”有同事一边工作一边玩股票或搞投资,十年间挣下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和北京的多套房产,有人好心提醒我:“你别这样拼命,别把工作太当回事,单位有你没你无所谓,工作上的事应付一下就成了,抽空多挣点钱才是最重要的。现在干点什么别的,哪不比那点要死不活的破工资强?!”也有人讥笑我:“你怎么混成一个派外勤杂工啦!?你怎么混成一个‘万金油’啦!?”。尤其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我成为一些人口中的“怪物”和“老古董”。有人说我傻,说我痴,说我迂腐。

得之,未必是福;失之,未必是祸。我想:理解我的人,不必多说;不理解我的人,也无需多说。我最根本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当他们哪天看到这篇文章时,是不是能真正读懂其中的内在,或者说是考验读者对自身人性之幽微的理解,也许这就是对所有关心我的人的一种最好回答。

其实,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在这十年中,我还有太多的遗憾,还有很多的人和事没有写,特别是错过了很多艰难险重的管道建设现场和过程,那都是一些无法复制、无法再现和再生的,错过了就永远不在。尤其在云贵高原、在蜀道天险、在东北极寒之地、在长江黄河穿越现场,我都没能够贴身式跟踪采访,足以让我遗憾终生……

而最让我心痛的是:子欲孝,而母不在。母亲不在,这个家就不在!这是一种无法说出来的痛!

这让我想起这样一段文字:趁你风华正茂,趁父母尚未老去,带他们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子欲养而亲不在,这种切肤之痛,未亲身经历过,谁能理解?有多少人目睹亲人“病危”时,才悔恨曾经的陪伴太少!我们有一万个理由安慰自己:太忙了,以后有时间多陪陪父母。可时光无情,它不会等你的“以后”,趁父母尚在,趁他们还走得动,多陪着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的确,在我的内心深处,有太多的痛苦没有被看见,而更多的痛苦是看不见的。我无力将全部感受还原笔端,文字所述,不及万一。问题在于,局外人,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可以理解这种痛吗?他们能理解,世界上有一种痛苦,会是以微笑表达出来的吗?

但我想,如果能接受痛苦的复杂,就能接受更多的自己,进而以另一种姿态展现出一种淡定和优雅。

到今年,母亲离开我已经是第9个年头,我经常在梦里见到她,与她说笑交谈,仿佛从来未曾别离。而她,叮嘱我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儿子,你要注意身体,一定要好好工作,这才对得起我!有空常回去看看你老爹!”

我流着泪说:“妈,您放心,我会的!”

醒来,我常在黑夜里泪流满面……

今天,在中国第23个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写下这段文字:

——一是对参加中国第四次大规模油气管道建设高潮的十万建设者和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的战友们,谨表我个人最崇高的敬意!他们为中国能源钢铁长城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做出艰辛努力和重大贡献,历史不会忘记——也不应该被忘记:因为它们已经铭记在中华大地!

——二是对关心爱护我的各位尊长以及亲朋好友们的一种感谢,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工作的支持、理解和帮助!更是对所有那些曾给予我无私无畏支援帮助的———那些善良美好的心灵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回报。

——三是对自己在中国第四次大规模油气管道建设高潮中在这里工作的一种交待,期望孩子长大的时候,了解他爸爸在这十年中所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以期以这种无形的教育影响,让她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四是对我母亲的一种纪念与缅怀,如果她天上有知,我相信:她同样会为她儿子这十年的工作感到骄傲而且非常开心的!

……(全文完)

 

西气东输二线和三线翻越天险——天山果子沟

 

(浪费您的宝贵时间了,敬请见谅!)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

 

https://www.xusbuy.net

上一篇:炒股软件推荐甄牛策略以及炒股软件推荐股票哪个最好

下一篇:600635股票或上证指数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