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情查询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交易手续费,股票大全,股票行情查询

精准医疗概念股(医疗基建概念股)

2023-06-21 22:41分类:K线图 阅读:

  通化东宝公告,公司人胰岛素注射液上市许可申请获欧洲药品管理局受理。为此根据相关数据,整理出以下信息。

 

互联医疗概念股涨幅排行榜

 

  以下是部分龙头企业简介

  科创信息:公司是国内智慧政务及智慧企业领域的信息化综合服务提供商,主要致力于为政企客户提供集软件开发、系统集成、IT运维等于一体的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阳普医疗:公司是从事标本分析前变异控制研究26年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耕成为国内静脉标本采集领域龙头,在全球行业排名中位列前茅。2009年,阳普医疗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凭借上市优势,公司以真空采血系统业务为起点,在精准医疗、智慧医疗和以肿瘤早筛及伴随诊断为核心的第三方特检进行重要战略布局,聚焦IVD及数字化医疗领域,坚持“精准医疗+智慧医疗”双轮驱动,产品和服务覆盖临床实验室从标本采集、诊断监控、即时检验、数据管理全链条,市场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与地区,为近万家知名医疗机构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

  九安医疗:公司主要从事家用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凭借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及品牌优势, 电子血压计的年销售量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是一家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个人健康管理 产品供应商。 公司围绕中长期战略目标,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移动医疗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制定并 实施了“以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硬件为入口进入移动医疗和健康大数据领域,进而围绕用户建立 健康生态系统”的战略。

  东方国信:公司主营业务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围绕数据资产能力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应用、数据治理管控等相关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充分利用数据的价值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德生科技:公司主营业务为面向人社、就业、金融、医疗、大数据等领域提供信息系统建设和相关运营服务,以城市为单位,涵盖社保卡制发和应用、居民服务“一卡通”体系建设、基于大数据的人力资源运营服务、智能知识运营服务、社保金融服务、电商运营服务等综合服务体系。

  久远银海:公司坚持“2+3”新军民战略,主营业务面向“民生、军工”两大业务领域, “大数据、大健康、军民融合”三大战略方向,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为核心的民生及军工信息化领域软件产品、运维服务、系统集成、互联网运营、大数据服务,服务于“互联网+”、 “大数据”、 “健康中国”、 “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业务与产品覆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大健康)、住房公积金、民政、军工、智慧城市、互联网+民生、大数据等领域。

  以上就是为读者们带来的互联医疗概念股涨幅排行榜的相关信息,本文是根据有关数据及近期事件所撰写分析文章,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文属于非商业性文章)

澎湃新闻记者 李潇潇

“跨年妖股”九安医疗再次涨停。

1月14日,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002432,九安医疗)开盘即涨停,报收75.28元/股,这是其连续第四天涨停,而将时间延长到过去的两个月,九安医疗已经连续收获了27个涨停,股价从不到7元上涨到超75元,股价不断创造新高,累计涨幅超过1000%。

让九安医疗不断大涨的是其公司美国子公司 iHealth Labs Inc.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原家用自测 OTC 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就在1月14日早间,九安医疗公告称,美国子公司签署81.02亿元新冠家用试剂盒采购合同。此前1月12日,九安医疗宣布美国子公司的一项约合人民币4.16亿元的订单。

新冠抗原家用自测 OTC 试剂盒 来源:亚马逊网站产品图

九安医疗的一路高歌让人们对这家天津企业充满好奇,更加好奇的是,多家国产厂商都有新冠抗原产品在美国市场获批,为什么九安医疗在二级市场最疯狂?九安医疗因新冠检测产品带来的行情又能持续多久?

九安医疗到底是谁?

“体外诊断(IVD)以前都不关注九安,对它的印象是做大健康的,业绩也很普通。”一位资深IVD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九安医疗主要是靠新冠抗原家用自测试剂盒才火了起来。

九安医疗成立于1995年,2010年6月,九安医疗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在2021年底因为新冠检测产品为大众所知之前,九安医疗身上有多个标签,如小米概念股,官网资料显示,九安医疗曾获得小米科技2500万美元战略投资,成为小米生态链合作伙伴;如移动医疗概念股,同样是官网资料介绍,九安医疗曾推出与苹果手机相连的移动互联血压计,得到美国苹果公司大力支持,进入苹果公司线上官网和线下直营渠道智能穿戴概念股。

翻看2019年年报,九安医疗这样介绍自己的主营业务:公司专注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云平台系统及服务,逐步转型成为互联网+医 疗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在同年2月,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希望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苹果,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小米。

来源:九安医疗官微文章截图

自2010年上市以来,九安虽然营收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除了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较快,超过180%之外,其他上涨并不突出。归母净利润方面,2013年、2015年和2017年均为亏损状态。2020年净利润大涨264%达到 2.4亿元,也并未突出。

当时,鲜有人想到最终是新冠检测产品成就了九安医疗。仅靠近期九安医疗公布的两笔美国新冠检测试剂盒订单,九安医疗的营收就超85亿元,是2020全年营收的4倍。

九安医疗之所以可以在美国市场大拿订单的原因,在其2021年三季报中似乎也能找到一些线索。在战略合作优势上,九安医疗称,公司iHealth品牌设立之初,得到苹果公司的大力支持并在美国设立子公司。公司在当地的分支机构已经积累了十多年的渠道资源和经验,自2020年开始选择与一些美国新零售平台合作,通过自主和整合资源合作的方式,推出多款产品。

为什么是九安医疗?

由于疫情的发展,新冠家用自测试剂盒产品市场需求颇大。在九安医疗1月14日早间公告提到,目前共有12家公司的家用自测试剂盒产品获得了美国食药监EUA授权,不能排除未来将有更多的公司获得该授权并进入市场。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已经有3家国产新冠家用自测试剂盒在美国获得FDA的认可,包括杭州艾康和东方生物。

为什么三款同类产品,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反应却不同?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FDA的EUA准入比较稀缺,从国内三家来看,杭州艾康生物在国内并没有上市,因此关注较少,而东方生物是2021年12月底才宣布拿到FDA的证,时间晚于九安。

“九安主要是进入门槛低,又不断释放利好,而东方生物所在的科创板炒股门槛相对高,散户买不起。”上述业内人士指出,无论二级市场表现如何差异,由于美国对快速检测产品的需求足够大,背靠中国强大产业链的国产企业,实际上三家企业都从中获得了发展。

国内销售是否有市场?

九安医疗在公告中提到,曾向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交了《关于采用家庭自测盒实现奥密克戎新冠防疫1+1的建议》。

九安医疗14日晚间回复关注函表示,提出建议是基于本土企业守土有责的社会责任,愿意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当然,政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需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公司不确定该建议是否会被采纳,尚待相关部门对该方案的研究。

如果新冠自测产品在国内获批,是否将进一步推动九安医疗的业绩和二级市场表现?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国内核酸检测已经很发达,随处都有采样点,且出结果的时间比较快。另一方面,国内应对疫情是动态清零的政策,抗原检测区别于核酸检测,由于胶体金法的局限性,无法像核酸检测一样精准。目前来看,国内比较难开放抗原检测,中国大部分新冠抗原自测试剂盒都选择了出口。

澎湃新闻记者从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到,目前国内有三款新冠抗原检测产品,分别来自万孚生物、华大思源、金沃夫,其中前两个属于胶金体法,后者属于乳胶法。

1月14日的第二十二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瑞银证券中国医药分析师陈晨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检测其实从2020年开始其实关注度就已经非常高了,这一块的竞争也是挺激烈的,建议关注研发能力特别强,如可以在美国获批并销售,如果没有特别的研发能力,这一块相对来说还是红海。

责任编辑:是冬冬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丁晓

《科创板日报》10月26日讯(编辑 邱思雨)今日,医疗信息化板块强势拉升。截至午间休盘,个股久远银海涨停;卫宁健康、创业慧康、嘉和美康涨超11%;万达信息、东软集团等冲高。

图|医疗信息化板块部分概念股行情表现

医疗信息化属于医疗新基建的一部分。多家机构认为,当前医疗新基建景气度从前端土建开始扩散,随着新基建持续铺开,医疗专项工程、医疗信息化等环节有望相继受益。

从近期的订单层面来看,医疗信息化板块千万级订单强劲。据国泰君安整理,截至9月30日,2022年千万级订单规模为25.19亿元,相较2021年同期上升8.85%,其中9月千万级订单3.45亿元,仅次于8月。总体来看,8、9月合计订单量显著提升。

图|来源于国泰君安研报

进一步从订单结构来分析,医院端需求强劲,占比显著提升。2022年1-9月,头部企业共中标医院订单39.4亿元,同比上升22.08%;公共卫生订单则中标9.98亿元,同比降低45.01%。

图|来源于国泰君安研报

转眼到政策面,在近期全国瞩目的二十大报告中,“安全”、“科技”等关键词出现次数显著提升。此外,早在《“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国家便提出要推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互认和业务协同,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东方证券认为,信创、网络安全、应急管理等领域未来将迎来更进一步的政策驱动,教育、医疗等领域IT建设有望加速。

国信证券也建议关注贴息贷款及政府投资端拉动增加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投资机会,包括医疗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相关领军企业。

不过从二级市场来看,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今年来,医疗信息化概念股普跌,龙头卫宁健康跌去近一半市值,创业慧康,万达信息也跌超30%,板块估值处于低位。

图|医疗信息化概念股区间涨跌幅表现(本年初-至今)

而也正是当下的时点,民生证券于昨日(10月25日)发布研报表示,信创将引领医疗信息化行业绝地反击。

从行业逻辑来看,该机构认为,信创将引领信息化前端系统迭代。2015年之前,医院所购买的HIS、LIS、PACS等核心系统,大多是基于Win7/XP开发,尤其是项目型系统软件,需要长期的驻场开发与运维,贸然升级操作系统,现有业务系统和软件将很可能出现兼容性问题无法使用。随着医疗信创的持续深化,医疗信息化景气度不断升高,基于windows所开发的系统有望迎来本土化更迭,对于国内医疗信息化厂商来说是一大机遇。

该机构也大胆预言,随着国家数据安全部署的进一步深化,各地区卫生健康行业将积极响应号召,医疗行业信创或将于近期拉开序幕。

医疗器械概念当属近日二级市场最强主线!

9月30日,医疗器械概念股继续活跃,多只个股掀起涨停潮。个股中,永和智控(002795.SZ)表现尤为强势,一字板涨停封板,报收9.38元/股,买盘封单超7万手。

自9月27日至今,该股已连续4天翻红,期间累计斩获2个涨停板,与“概念总龙头”大博医疗(002901.SZ)的走势颇为相似,从而备受机构与游资青睐。

9月30日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知名游资上塘路出现在买一席位,合计净买入1875.17万元。

医疗器械行业“春风劲吹”

消息面上,今年9月中旬,高层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

为响应国家规划,卫健委近日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相关财政贴息贷款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使用方向主要是开展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医疗设备购置。

不难看出,借由“政策贴息、专项再贷款”方式,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的意图十分明显。这也意味着,未来全国数千亿级医疗设备更新改造需求有望被释放,医疗器械行业或将迎来高景气时期。

方正证券表示,此次财政贴息贷款有望阶段性释放医疗机构采购需求,推动今年四季度及明年医疗设备采购高峰期,利好医疗设备类资产。

结合过往政策来看,这也让并非首次在国内大力推动医疗新基建建设。早于2020年,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全国各地便逐渐重视医疗补短板和新基建。

其后于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共同编制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2021年1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旨在加快推动医疗新基建建设的浪潮,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

财信证券指出,医疗新基建是国家医疗系统建设的大趋势,景气度自前端建筑土建向后扩散,医疗专项工程、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等相关企业也将相继受益。

受益行业政策红利,相关概念股率先启动“马达”,走出一波反弹行情。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9月27日以来,已持续低迷8个多月的医疗器械板块持续异动,个股中,大博医疗领头走出4连板,永和智控喜提2连板、奥佳华、英特集团、黄山胶囊、荣丰控股等多股强势跟涨。

其中,永和智控近三年在医疗健康产业持续加码,推进连锁肿瘤型专科医院的战略布局建设,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

跨界转型医疗,盈利水平“岌岌可危”?

永和智控初创于2003年,早年主要从事流体控制设备及器材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营产品包括阀门类、管件类和其他工业产品。历经多年的发展,2016年公司成功登陆深交所上市。

上市当年,永和智控的业绩还是相当不错的,但于第二年开始“变脸”,利润一度实现负增长。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的归母净利润由2016年的0.67亿元滑落至2017年的0.58亿元,同比下滑13.88%。自此之后,永和智控的经营业绩一直处于起伏状态。

2019年,永和智控原实控人让出控制权,曹德莅正式入主。

在新主人的带领下,永和智控设立全资子公司永和成医疗,并逐步向医疗健康产业拓展。于2020年开始,公司医疗健康产业雏形慢慢形成,期间通过外延式并购了达州医科肿瘤医院、昆明医科肿瘤医院,投资设立了重庆华普肿瘤医院、浙江永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参股了西安医科肿瘤医院。

不过,看似步履不停加速转型的背后,其实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浪花。

2019年至2021年间,伴随永和智控营收规模一步步发展壮大,盈利水平却是岌岌可危。截至2021年度,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仅有0.19亿元。

与此同时,永和智控“清壳式”重组也于2021年底告吹。回溯历史公告,永和智控曾于2021年3月底向制霸科技出售永和科技100%股权,旨为剥离占比超九成营收的流体智控老主业。

虽然无法得知永和智控意在剥离原主业的真正原因。不过,在此之后,“流体智控+医疗健康”双主业驱动下,永和智控经营的业绩明显好转。

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30亿元,同比增长24.94%;实现归母净利润3149.90万元,同比增长23.44%。

分业务看,期内永和智控的医疗服务及其他产品增速迅猛,实现收入达7128.01万元,同比增长102.95%;而原主业产品(阀门类、管件类、其他工业产品)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且收入占比已由2021年上半年的91.73%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86.56%。

不过,从产品毛利率角度看,医疗服务及其他产品的毛利率根本不及阀门类、管件类产品高,且于2022年上半年急剧下滑13.74个百分点,盈利能力下滑明显,未来成长性仍待商榷。

其次,截至2021年底,永和智控的资产负债率仍处于历史高位,达47.13%,相较于2020年度的45.95%增长了1.18个百分点。而在跨界转型医疗领域之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仅有20%不到。

后语:

综上来看,永和智控因踏上医疗器械风口,短期实现股价飞涨,但谨慎留意市场情绪炒作风险。其次,公司乏善可陈的业绩也尚未能给股价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后续公司又该如何改善,且看且行吧!

文:虹小豆

https://www.xusbuy.net

上一篇:融资理财 临海(四川融资理财)

下一篇:页岩气概念(綦江页岩气田)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