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情查询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交易手续费,股票大全,股票行情查询

关于股票的电影还有关于股票投资

2024-03-14 19:35分类:港股投资 阅读:

每经记者:毕媛媛 温梦华 每经编辑:魏官红

踩着暑期档的尾巴,《孤注一掷》一“点”即爆。

8月8日,面对一路高歌猛进的点映票房,《孤注一掷》趁势提档上映。截至8月8日17时,《孤注一掷》累计斩获超6.4亿元票房,一跃成为2023年犯罪片内地票房榜TOP2;猫眼专业版给出的该影片的预测内地总票房为38.4亿元。而截至目前,《孤注一掷》已拿下超7亿元票房。

图片来源:豆瓣

《孤注一掷》的一鸣惊人,离不开影片率先开启的点映和短视频“神助攻”。8月5日,该影片开启点映,点映首日便斩获1.7亿元票房,短短三天时间,该影片累计斩获点映票房约5.36亿元,成功拿下中国影史点映票房冠军。

而在开启点映之前,《孤注一掷》官方账号就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影片中“诈骗工厂”的相关片段并被大量转发。影片相关内容在抖音话题播放量累计近百亿。

灯塔专业版显示,《孤注一掷》主出品方有5家,分别是坏猴子影业、淘票票影视、中国电影(SH600977,股价15.85元,市值296亿元)、上狮文化、裕野文化等;联合出品方有17家,包括华人影业、万达电影(SZ002739,股价14.76元,市值322亿元)、博纳电影(SZ001330,股价9.21元,市值127亿元)、抖音文化等。

今年的暑期档仿佛“过年了”,虽然还有20多天,暑期档累计票房已超150亿元。电影市场红红火火,资本市场也喜上眉梢。Wind行情显示,自7月底探底回升以来,短短7个交易日传媒板块累计涨幅达5.40%,跑赢了大多数行业板块。

一“点”即爆引争议 短视频是背后“功臣”?

“朝阳警察说会持续关注王传君”,“这诈骗头子真不像演的,建议严查”……踩着暑期档的尾巴,凭借着点映“一鸣惊人”的《孤注一掷》,成功稳坐“黑马”宝座。

截至8月8日17时,提档上映的《孤注一掷》已累计斩获超6.4亿元票房,排片占比高达41.9%,一跃成为2023年犯罪片内地票房榜TOP2;豆瓣评分为7.3分。猫眼专业版显示,目前该影片累计想看人数为113万人,其中女性占比64.6%,男性占比35.4%。

8月8日下午,《孤注一掷》票房已超6.4亿元

图片来源:猫眼专业版

记者注意到,灯塔专业版显示,截至8月8日20时36分,该影片已拿下7亿元票房。

作为聚焦网络诈骗、网赌陷阱、招聘拐骗等跨国犯罪活动的影片,由申奥导演、宁浩监制的《孤注一掷》取材自上万起真实诈骗案例,将境外网络诈骗全产业链骇人内幕在大银幕上揭秘,为观众敲响警钟。

近两年来,境外诈骗一直是社交媒体上的热议话题,这也让《孤注一掷》有着天然的“号召力”。不少网友表示,影片引发了身边人强烈共鸣,“被骗的那段和我身边人是一模一样的”,“我都不敢看了,实在是太真实了。”

三天前,《孤注一掷》开启点映。之后,影片点映票房一路直上,点映首日斩获1.7亿元票房,点映第二日票房突破2亿元。猫眼专业版显示,8月5日至8月7日,《孤注一掷》点映三天,累计斩获票房约5.36亿元,成功拿下中国影史点映票房冠军。

《孤注一掷》点映票房 图片来源:猫眼专业版

面对票房的一路高歌,原定于8月11日上映的影片,宣布提档至8月8日。猫眼专业版给出的该影片的预测内地总票房为38.4亿元。

不过,爆火之下,《孤注一掷》大规模点映却引发争议,有声音认为,“如此大规模的点映与上映有何区别?”

从数据来看,8月5日至8月7日点映期间,《孤注一掷》排片占比分别为15.4%、21.2%、24.4%。相比之下,暑期档影片《热烈》在点映期间的排片占比为4.5%~8.5%,《长安三万里》点映期间的排片占比不足5%。

图片来源:猫眼专业版截图

而8月5日至8月7日,彼时正在热映、已上映17天的《封神第一部》排片占比分别为19.6%、20.2%、19%;刚刚上映的《巨齿鲨2:深渊》的排片占比分别为32.9%、26.3%、23.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孤注一掷》的一“点”就爆,或许离不开短视频的“神助攻”。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点映之前,电影《孤注一掷》官方账号就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影片中“诈骗工厂”的相关短视频,并被大量转发。截至8月8日17时,数据显示,该电影在抖音话题累计播放量为99.6亿,抖音官方账号点赞数累计近1亿,远超其在其他社交平台的热度和互动量。

图片来源:《孤注一掷》官方抖音号、猫眼专业版

今年暑期档有望达181亿元,创历史新高

暑期档黑马频现,除了《孤注一掷》,前半阶段《消失的她》《长安三万里》等多部影片实现票房突破,也拉高市场对于暑期档的预期,而原被市场寄予厚望的《超能一家人》《巨齿鲨2:深渊》却不达预期。

8月首个周末(8月5日、8月6日),电影单日票房达到5.0亿元、5.2亿元,成功创下近三年暑期档单日最高票房纪录,与2018年、2019年最高水平相近。

截至8月8日,2023年暑期档还剩下20多天,累计票房已超过150亿元,据灯塔专业版,接下去还有38部待映影片。

作为电影市场重要档期,历年暑期档(6月1日—8月31日)约占全年票房的三成。今年暑期档从开始就热闹非凡,截至今日(8日),已上映影片近百部,类型丰富,涵盖了剧情、动作、动画、悬疑、犯罪、喜剧、科幻、恐怖等多种题材。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多品种、多类型、多样化,也就是百花齐放。按照电影作为注意力经济活动的规律来对待电影,尤其是管理电影,才是电影恢复性增长的王道,也是今后中国电影可持续繁荣发展的王道。最近一段时间,沉寂三年的电影院活过来了,而且经常人满为患,因此电影院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笑逐颜开。观众看到了自己中意的电影也带着愉悦的心情离开电影院,其乐融融。

不过,饶曙光强调,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电影院本身并不能带来观影持续的火热,而是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好作品,这需要我们在体制机制上做大做强电影制片、电影制片企业,以及不断培养和推出更多富有创造力、想象力、创新精神的年轻导演。”

Wind行情显示,自7月底探底回升以来,短短7个交易日,传媒板块累计涨幅达5.40%,同期上证指数微幅下跌0.47%,深成指微幅回落0.02%,近期传媒板块跑赢了大多数行业板块。

暑期档前期上映的影片中,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包括中国电影、北京文化(SZ000802,股价7.26元,市值52亿元)、横店影视(SH603103,股价20.31元,市值129亿元)、光线传媒(SZ300251,股价8.92元,市值262亿元)、上海电影(SH601595,股价27.7元,市值124亿元)、阿里影业(HK01060,股价0.53港元,市值143亿港元)、猫眼娱乐(HK01896,股价10.32港元,市值118亿港元)、中国儒意(HK00136,股价1.97港元,市值211亿港元)等。后半程,亦有多家上市公司参与。

例如,《孤注一掷》主出品方为坏猴子影业、淘票票影视、中国电影等,联合出品方还有万达电影、博纳电影、抖音文化等。北京文化参与了《封神第一部》的出品和发行,公司股票在60日内上涨18.24%。

幸福蓝海(SZ300528,股价14.67元,市值55亿元)、金逸影视(SZ002905,股价12.54元,市值47亿元)在60日内的股票涨幅皆超过20%,横店影视、芒果超媒、万达电影的股票在60日内也都呈上涨态势。

光大证券研报预计,暑期档票房有望达181亿元(2019年同期为177.78亿元),2023全年票房有望超56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每年年底,都是券商集中“算命”的时间,从11月初到12月底,年度策略会分不同时间地放出来,用以帮助投资者布局来年的市场。

当然,虽然有时是准确的,但在历史上,这些策略也并不总是准的。

例如曾有分析师在2015年顶点附近高喊6000点,也有人在2018大喊牛市,最后无一例外地被打脸了。

但观点或许不准,借此机会了解市场一致预期与分歧点,对于投资来说却至关重要。

目前,券商的2022年度策略已经基本完整发布,在2021年最后一个工作周即将到来的时刻,华尔街见闻策略团队整理了市场上15家券商的策略分析师观点,希望能够给大家2022年的投资带来一些参考和帮助。

总体共识与分歧

【宏观环境】

共识:美国货币环境继续收紧;中国大体宽货币稳信用;经济增速放缓。

分歧:对美国是否会缩表、国内货币政策有效性及节奏预期不同。

【大势研判】

共识:偏平淡者居多,乐观偏少,整体认为上下半年的行情会有分化。

分歧:乐观派认为跨年行情不值得期待,悲观派认为跨年行情是全年最好行情;对上下半年的行情节奏看法不一。

【行业配置】

共识:中小盘、科技(包括新能源、碳中和)以及周期被提及的次数最多。

分歧:消费的看法不一,2/3看好消费,但有一位分析师明确提示应避开。

一、2022年的宏观展望

1、共识

目前市场上分析师对于国内外的政策及经济环境已经达成了一定共识。

海外无论经济从疫情中的恢复度如何,都普遍迎来通胀走高的局面,在此背景之下,海外流动性相对今年偏紧是大概率事件。

而国内,由于经历了2021年相对偏紧的环境,年底已经迎来了降准和降LPR。2022年国内政策整体会偏宽松,宽货币稳信用可能是主基调,而财政政策可能着重于“稳增长”。

疫情方面,无论海外还是国内,都有可能迎来边际减弱的利好局面。

这一方面对于内需恢复是利好,另外一方面由于海外供给可能恢复,有可能会对出口造成一定压力。

资金面上,由于海外流动性收紧,券商的整体测算偏向于认为2022年度的股市新增资金会低于2021年。根据招商证券分析师张夏的测算,2022年度预计增量资金6000亿,相比2021年的1.3万亿增量资金明显减少。

2、分歧

但对于海外宏观环境也有一些分歧。如广发证券分析师戴康认为美联储可能会加紧收缩,而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忆东则认为美国高通胀与低利率可以共存,流动性不紧,方正证券分析师赵伟同样认为美联储不会缩表。

而国内的政策也存在一定分歧。大部分分析师认为稳信用+宽货币会成为主导,但也有不同观点。如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陈显顺认为,2022年由于存在地产行业引起的被动缩表的隐忧以及货币政策的宽松克制,因此货币政策可能会失效,宏观的重点在于财政政策。

此外,对于货币宽松的具体时间节点也存在分歧。如中信证券分析师秦培景认为,上半年稳增长趋势更加明显,流动性会更加充裕;而招商证券分析师张夏则认为,由于货币宽松需要满足一定指标,因此下半年迎来宽松环境的可能性更大。

二、2022年的大势研判

虽然各位分析师对于2022年的宏观环境存在方向性的大体共识,但落实到大势研判上,不得不说,分歧很大。

一方面分歧在于,全年到底是看涨还是看跌,目前大部分分析师的观点偏向中观及悲观;

另一方面分歧在于,全年的市场节奏比如到底是上半年好还是下半年好,跨年行情还是否值得期待等两方面,分析师看法不一。

(关于跨年行情的历史回顾与展望可见华尔街见闻此前发布的文章《备战跨年:春季躁动还会如期而至吗?》。)

1、乐观派

乐观指明确对于明年整体A股收益看涨。

在华尔街见闻整理的15家券商观点中,乐观派分析师包括华泰证券分析师张馨元和民生证券分析师牟一凌。

其中张馨元认为全年收益为正,且后三个季度的盈利更扎实。

牟一凌则明确给出了上证指数的全年预期收益率,认为将相对于12月指数涨幅14%左右。

两位分析师的观点在对一季度的行情中取得了一致,牟一凌也认为“与其搏春季躁动,不如期待全年”。

2、悲观派

悲观派指明确指出全年收益将收跌或指出“下行压力增大”、“估值承压”、“不是大年”的分析师,主要有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忆东、海通证券分析师荀玉根、广发证券分析师戴康和方正证券分析师赵伟。

其中,张忆东认为A股市场的投资时钟将在“小衰退”和“弱复苏”之间摇摆,综合指数依然不是大年。

荀玉根认为投资者需要“降低年度收益预期”,估值将承压。此外,对于跨年行情,荀玉根与两位乐观分析师的观点完全相反,他认为,全年最好的机会就在岁末年初。

戴康认为2022年股市下行压力增大,同时商品价格上升趋势也将放缓,但美债利率上行。

赵伟则从技术分析角度认为2022年A股市场走势将呈现先扬后抑格局,且波动幅度远超2021年,预计指数将在3250-4230点间运行,年线收跌概率大,且对下半年更加悲观。

3、中观派

中观派指未明确指出全年收益收跌,但指出震荡的分析师。

除上述六位分析师外,其余分析师的观点均较为温和,认为2022年仍将是结构性行情+指数震荡为主。

其中认为上半年行情更好的包括中信证券分析师秦培景、国盛证券分析师张峻晓。

其余分析师整体认为下半年行情将更好。

另外,安信证券分析师陈果虽然指出美联储加息在上半年对中国政策压力不明显,但并未明确指出行情在上下半年的分化。

三、板块分化

1、大盘或价值派

明确看好大盘与价值股的有3家,主要是海通证券分析师荀玉根、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傅静涛、王胜和招商证券分析师张夏。

2、中小盘或成长派

看好中小盘与成长股的分析师有4位,其中包括安信证券分析师陈果、华泰证券分析师张馨元。此外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忆东与浙商证券分析师王扬也属于此类,两位分析师还特别提出,2022年应专注于以科创板为主线。

3、均衡(或轮动)派

其他8位分析师则认为价值与成长将呈现均衡或轮动的局面。

四、行业配置

整体来说,分析师2022年比较看好的行业是大众消费、科技、电网投资及运营以及周期股的局部或阶段性行情。

其中,15家分析师全部在看好的板块中提及了科技及泛科技(包括新能源或军工),并有9家在看好的行情中提到了消费。

但也有分析师并不看好消费。

如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忆东在看好板块中未提及消费,并指出:低碳科技产业链、“万物智联”产业链、泛军工产业链、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端制造、生命科技将成为本轮朱格拉周期中国股票行情的主角,媲美当年的“五朵金花行情”。

此外,悲观派的赵伟也指出,应适当回避上一个经济周期股价透支了的行业,如消费、农业、地产及医药。

民生证券分析师牟一凌与申万宏源的分析师都特别着重提到了周期股的投资机会。

附:十五家券商策略的主要观点汇总

来源:各家策略报告、华尔街见闻整理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https://www.xusbuy.net

上一篇:股票撤单为什么撤不了还有股票撤单需要多长时间

下一篇:平仓是什么意思通俗和爆仓是什么意思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