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情查询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交易手续费,股票大全,股票行情查询

银根紧缩利好什么板块(国内银根紧缩)

2023-04-07 20:40分类:短线技巧 阅读:

原创不易,喜欢本文的话,希望大家转载给更多的朋友们哦~


周四,大小指数持续走弱,创业板指大跌3.6%,个股普跌,涨幅超9%个股仅50余家,跌幅超9%个股近60家,市场亏钱效应明显。板块上,前期抱团板块成杀跌主力。医疗器械、锂电、光伏等板块均大幅走弱,歌尔股份、中远海控、恒力石化等抱团股重挫。出逃资金部分流入游戏、在线教育、影视传媒等超跌个股。从个股看,高标长华股份尾盘跌停,市场涨停个股以10元以下个股居多。

整体上,资金高抛现象明显,节前风险偏好进一步下降。盘面重,餐饮、游戏、传媒等板块涨幅居前,航运、钴、注册制次新等板块跌幅居前。截至收盘,沪指跌1.91%,报收3505点,勉强守住3500。北向资金方面,沪股通净流出36.60亿,深股通净流出27.44亿。

 

3450是重要情绪支撑位

 

从技术形态上来说,周四市场,沪指指数缩量下探收中阴。当下可以说中央收紧银根的动作很明显了。前期易行长的放话,只是起缓冲作用。在周二回笼了780亿后,周三再收紧了1000亿。央行今日又开展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 净回笼1500亿元。所以目前情况来看2021年M2增速应该会放缓,当前目前情况下不宜加仓,股友们需等待市场企稳。

关于风口机会

高层的摁下一个指头落到市场上就是座大山。央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俊在近日举办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专题研讨会上表态货币政策不宜继续过量宽松。从公布的内容如此详实来看,按我们中国惯例,这应该是央行高层的意思。如果没有讨论出结果,大可不必通过媒体放出来。能放出来的,那基本就是要这样做了。

所以2021年市场可能不会在延续1月份的大涨行情,后续保守来看都会是以低迷震荡为主,但场内主体仍旧是结构性抱团,小票慎捡。

而即使是做题材票,也要做成交金额多的。比如今天榜首中唯一涨停的股——君正集团。

 

做大不做小,小票容易被单庄控盘

 

涨停原因是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增公告:

报告期内,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君正化工向安达天平合计转让持有的华泰保险615,590,953股股份(占华泰保险总股份的15.3068%)已经交割完毕,公司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收益。该项收益影响净利润金额为195,385万元左右。

掐指一算,2020年第四季度预计利润为24亿元——29亿元;扣非利润为4.5——9亿元。同比去年同期净利润5.52亿,扣非6.74亿。同比增长 434%和-33.3%——33.5%。那这笔利润增长主要是靠卖股权赚来的,其实扣非后主营并没特别亮眼表现,属于短线股。

但该股成交金额周三15亿,周四29.3亿,这么大的金额不会是单庄所为,属于机构合力抱团,这样技术分析就有优势了。倘若该股能成妖,卖点就很好定纪律,只要盘中分时没有跌到水下,则可继续持股待涨,跌到水下则当日逢高止盈。做个股本身不求卖在最高点,按照纪律做好最大概率的事情即可,剩下的,交给市场。


每日独家市场解读,第一手的专业复盘,独家趋势研判、策略制定。欢迎大家关注,点赞和转发,有共同爱好的股友欢迎评论留言,一起读懂市场,了解资本核心逻辑。

 

 

 

编者按

《美国观察》是在中华美国学会青年分会支持之下,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战略青年(CISS Youth)推出的专注于观察美国的栏目,既有围绕美国问题的基础研究也有针对美国问题的深度思考。投稿要求和联系方式详见:《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

 

稿件一旦录用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费(单篇400-500元),并有机会参与CISS实习生项目和战略青年的后续活动。优秀稿件将推荐至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已有部分稿件被“中美聚焦”、澎湃新闻等转载。2022年发布的优秀文章即将结集出版,敬请期待!

 

本文是《美国观察》栏目推出的第57篇文章,梳理和分析了美国硅谷银行因2020年以来美联储、公司与市场的互动错配,最终走向破产程序的逻辑脉络,并探讨了硅谷银行倒闭对各方尤其是美国金融市场的可能影响。

 

本文作者:陈云轩、路昊宽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生

 

3月10日,作为美国第16大商业银行的硅谷银行再融资计划引发市场担忧,其母公司当日股价跌幅超60%,拖累美股银行板块普跌。3月11日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DFPI)宣布,硅谷银行因“流动性不足与资不抵债”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并开始安排后续存款偿付计划。作为全美第16大银行,硅谷银行的“暴雷”在向市场敲响“流动性”警钟的同时,也给美联储3月下旬的决议会议和经济衰退前景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

 

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是一家服务风投基金与科技领域初创企业的商业银行,主要提供资本催缴信贷和信用贷款服务。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硅谷银行的业务既具有高成长性优势,也拥有长期领先的投资回报率。然而,美联储、公司与市场三方的失败互动,使硅谷银行成为了美国激进加息周期的“牺牲品”。

 

新冠疫情以来美联储不协调的货币政策给硅谷银行的运行带来了外部压力。2020年下半年,为加速经济复苏,美联储持续推行量化宽松与零利率政策,科技领域随之迎来投融资热潮。美国风投基金支持的初创科技企业获得了大量低成本资金,这些资金转而涌入了专注于科技领域的硅谷银行。2020年6月到2021年12月,硅谷银行的存款规模从760亿美元增加至近2000亿美元,可投资资金池迅速囤积膨胀。

 

然而,2022年以来美联储政策急转,导致硅谷银行之前吸纳的存款不断撤出。2022年3月,面对高达8.5%的CPI同比增幅,美联储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并开启了加息周期。同年6月,美联储宣布开始缩表,目前联邦利率已经升至4.5%与4.75%之间。在激进的货币紧缩周期下,初创企业估值下挫、募资受阻,风投行业步入寒冬。这意味着,在负债端,硅谷银行不仅难以继续稳定吸收充足存款,还要应对生命科学、科技类初创企业“持续烧钱”趋势下,数额越来越庞大的提款汇款需求。特别是随着活期无息贷款在整体贷款结构中的份额下降,银行利息支出压力也进一步加大。而在资产端,利率上升不仅使得硅谷银行因债市大跌而积累了大量未实现损失,还促使美国购房者选择延长贷款时间,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久期变长,导致银行难以及时回笼资金。

 

在公司层面,失衡的业务与资产结构使得硅谷银行难以在多变的宏观环境中维持良好的流动性。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硅谷银行专注于企业客户,并缺少规模庞大的个人客户信贷群体。因此当大量资金因投资热潮而流入硅谷银行后,银行信贷基础薄弱且缺少合适的贷款去向。由于当时科技企业的投资风险偏高,硅谷银行最终选择将大量资金配置于长期债券市场和美国国债,导致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严重、利率风险敞口加大。2020年中至2021年末,硅谷银行共增持800亿美元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与120亿美元国债,其持有的现金及等价物却减少了10亿美元。换言之,硅谷银行将新增存款的七成用于投资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这能为银行带来稳定且相对可观的投资收益。但随着银根收紧、利率走高,这种资产结构就为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埋下了隐患。

 

硅谷银行的另一项决策失误,是在流动性压力下选择了错误的应对方案。鉴于当前美国长短利率倒挂,“借短补长”并不划算,因此硅谷银行没有选择向同业拆借市场或向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借款,而是决定实施包括出售中长期债券与发行股份在内的大规模再融资计划。但这一方案并未得到市场认可,反而引发了恐慌情绪。投资者的担心主要有两点,其一是银行持有债券的未实现损失将继续变现,其二是发行股份客观上稀释了原有股东权益。在此影响下,硅谷银行在短时间内接连遭到股价暴跌和客户挤兑的打击,最终被迫进入破产程序。

 

此外,加息周期中市场各方对于流动性不足的既有担忧也压缩了硅谷银行的回旋余地。早在2022年,当硅谷银行持仓的美国国债市值损失超过其资本总额时,评级机构便开始考虑下调其信用等级,这客观上增加了硅谷银行的融资成本。自2022年末以来,包括绿橡树资本、创始人基金在内的美国风投公司已提示被投企业转移存放在硅谷银行的资金以回避风险敞口。这些举措加强了市场对硅谷银行财务状况的警惕,使得其再融资计划难以获得市场认可。

 

总之,2020年中期开始的宽松货币环境使硅谷银行获得了超出运营能力的巨量流动性。但随着2022年美国进入加息缩表周期,不断攀升的利率便提高了初创科技企业的融资成本,依靠前期大量投入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研发资金来源受到极大限制。股价处于高位的大型科技企业同样难以为继,盈利能力的降低促使其裁员潮接踵而至。科创行业迈入寒冬,市场风险偏好普遍下降,作为传统安全资产的美债陷入价值波动,硅谷银行面临着难以应对的流动性压力。

 

硅谷银行的破产最直接的影响是给美国科技行业造成资金损失。硅谷银行的客户以企业为主,单客户平均账户余额远超25万美元的美国存款保险上限。大量基金、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在硅谷银行的存款面临巨大风险。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统计,硅谷银行超过90%的存款不在保险覆盖范围内。这可能会抑制美国国内高科技领域的投融资活动与初创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并增加部分现金流吃紧企业的破产风险。过去几个月美国科技行业业绩不佳,许多头部企业已进行裁员,硅谷银行的破产可谓是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是,硅谷银行的“暴雷”预示着美国国内隐藏着更严重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疫情后“大水漫灌”的隐患逐步凸显。2019年底至2021年底,受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担保的美国银行存款总额增加了38%,而贷款总额仅增加了7%,大量闲置存款被用于投资证券产品。然而,随着利率上升,原先在低息环境下购入的证券价格暴跌,给金融机构带来大量未实现损失。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2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投保机构的证券投资票面损失从加息前的80亿美元暴涨至6750亿美元。市场尤为担心的是,硅谷银行并非个案,其余业务与资产结构相似的银行可能也会陷入困境。3月11日,包括第一共和银行、西太平洋合众银行在内的美国头部地区性银行股价均遭重挫。宏观研究机构 TS Lombard 2月的一份报告则指出,美国中小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更低,融资成本与坏账率更高,抗风险能力远不如大型银行,因而成为流动性危机中的“薄弱环节”。

 

3月7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参议院听证会上释放了大幅加息的鹰派信号,但硅谷银行的猝然倒下不免给即将到来的利率决议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缺少约束的宏观政策正如饮鸩止渴,如果说新冠疫情后的“大水漫灌”曾给美国企业和居民带来短暂欢愉,那么当前的决策困境则是美国政府必须面对的苦果。

 

美国硅谷银行的破产可能不会对美国金融系统造成太大影响。首先,该银行的性质及资产配置特殊。硅谷银行是一家主要服务初创科技企业的商业银行,其现金与证券投资配比异常,因而在加息周期中处于“两面受敌”的状态,但这在美国银行业并不具有普遍性。其次,该银行在第一季度因出售证券组合造成的实际亏损金额与其存款金额相比并不大,被联邦政府接管也是因为银行业的合规要求,并非管理层经营失控,因此尚不足以构成金融危机。硅谷银行的倒闭或将以被其他大机构或私人收购的结局告终。

 

但是,硅谷银行的破产是美联储加息周期大环境下美国企业和个人投资的缩影,衰退的警钟已经敲响。美国本世纪以来的资产增值大部分来自科技产业的世界领先地位,科技企业市值的缩水既给投资人带来了大量损失,也给科技迭代创新造成了阻碍。随着美联储开始加息,代表美国科技企业的纳斯达克指数已下跌约25%。美联储的加息节奏主要取决于就业情况和通胀数据,无法顾及科技企业“先投入后成长”的发展模式。目前6.4%的通胀水平离最终2%的既定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不断超预期的就业数据也意味着美联储无法立刻改变货币政策方向,这对科技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企业利润不佳、投资环境变差的背景下,美国陷入经济衰退的前景正在显现。

 

编:王一诺

审:孙成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立场无关。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车人行驶在“全球通缩”曲折的暗道里,并被告知,“如果你一时有挤压之感(意指银根紧缩),不要惊慌”。墙上的示意图显示,他们的位置离“通缩”出口还有一段距离。(原载美国政治漫画网)

来源:参考消息网

【编者按】本文经作者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乔新生教授授权“昆仑策研究院”头条号原创发布,以供研究参考。

【提 要】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正抛弃日本的发展道路,选择走德国的发展道路,事实是这样的么?

 

2021年9月16日,中国证监会牵头成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中国证监会主席担任召集人。协调小组成员包括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和财政部等部门。

人们不禁要问,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何要成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呢?

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凌驾于劳动的现象。如果允许这种现象发展下去,那么,中国社会性质将发生变化,中国经济结构将会出现灾难性后果。

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作为转型市场经济国家,日本和德国是前车之鉴。当年日本借助于美国的支持,实现经济复苏发展,日本产品大量出口美国,从而导致美国朝野担忧,日本是否会取而代之。

美国采取的策略是,迫使日本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度升值。这样的政策有效地阻止了日本产品出口美国,但是,却让日本政府陷入进退维谷两难境地。

日本是一个地域狭小的国家,消费品市场已经饱和,单独依靠日本国内市场,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日本政府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扩大出口。到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是,“广场协议”生效后,日本出口面临困难。(事实上,操纵市场汇率,压低本国货币价格,是日本增加出口的有效手段。由于日元大幅度贬值,日本国内消费者根本不购买美国的商品,美国对日本的出口急剧减少。)

“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度升值,而日本企业充分利用日元升值的大好时机,购买美国的不动产。不仅如此,日本政府为了刺激消费,大幅度降低利率,从而导致日元在国内大幅度贬值。日本政府降低利率之后,日本市场出现了疯狂购买热潮。可是,由于日本普通家庭的日用消费品充足,因此,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业,从而使日本房地产市场价格不断飙升,日本东京银座的房地产价格世界第一。

为了遏制日本通货膨胀,从1989年开始,日本中央银行行长提出,必须让货币政策回归正常渠道,大幅度提高利率。日本贷款利率从1990年2.5%,提高到6%。日本国内银根紧缩,从而导致日本经济死水一潭。

分析日本经济发展,总是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中国对美出口大幅度增加,美国对中国实施关税制裁措施,大量资金进入中国的市场,在中国房地产领域和中国教育培训机构迅速积聚,大量投资以“资本化”或者证券化的方式,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从而使中国的教育、医疗、住房领域,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由于大量资金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中国教育培训异常火爆,中国医疗市场改革面临极大的阻力。为了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央政府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试图通过控制房地产市场价格,打击非法校外培训活动,使中国资本市场重新回到正轨。

然而,在调整过程中,出现了剧烈的阵痛。我国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条断裂,大型房地产企业设立基金不能按期偿付本息,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空前严峻的局面。如果只是看到中国房地产业、校外培训和中国娱乐产业中出现的问题,而没有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所蕴含的深层次矛盾,那么,就会对中国当前资本市场整顿产生错误认识

我国之所以整顿资本市场,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货币政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出现了资金异常流动问题。中国中小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维持生存,可是,由于贷款成本居高不下,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专门的帮助中小企业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是,在资本市场混乱背景下,中央政府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很难落到实处。

此次中央整顿资本市场,表面上看,只是对资本市场一些上市公司采取行动,但是从战略的角度来分析,则是中国拨乱反正的必要之举

首先,大力整顿资本市场是为了摆正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利用资本,这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分界点。

如果资本在中国的市场横冲直撞,资本统治一切,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成为泡影。只有充分利用资本,并且高度重视资本的外部性,防止资本控制劳动,才能确保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会变色。

解决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既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严格依法办事,但同时又要高瞻远瞩,长远谋划,争取妥善处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当前我国资本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影响人们的生活。教育培训本来是正规教育的有益补充,但是,由于资本的力量,许多优秀教师进入校外培训机构,而国家设立的正规教育机构面临资源流失的问题。一些国家设立的正规学校教师流失严重,部分国家设立正规学校的教师,不是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按照教学大纲传授知识,而是千方百计地将有关知识留在课外辅导活动中,为自己增加收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之所以痛下杀手,国家民政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之所以对我国培训机构进行注册登记,其原因就在于,我国校外培训机构已经严重冲击中国的教育秩序,给中国教育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大力整顿资本市场,尤其是整顿上市公司,对于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吸引大量的资金。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允许外商资金以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具体表现。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外商投资进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但不利因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消费文化受到严重冲击

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购买中国企业,抛弃中国的品牌,在中国市场做广告,拼命推广外国品牌。这样做的结果是,中国社会出现了崇洋媚外的文化现象。这一点,在我国娱乐行业的表现尤为明显。由于我国娱乐行业有大量的外来资本,特别是邻国的一些资本,外国投资者精心包装,占领中国的娱乐市场。中国一些少男少女缺乏是非辨别的能力,他们在资本的冲击下,完全丧失了文化主体意识,奋不顾身吹捧国外的文化娱乐明星。

水涨船高,在外国资本冲击下,中国国内娱乐市场明星价格不断上涨,从而导致中国的劳动分配制度受到严重挑战,那些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的所谓“明星”,只是因为拥有“流量”,而可以在举手投足间获得上亿资产。如果对这种现象听之任之,那么,中国娱乐行业将会彻底沦丧,而中国的文化自信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当然是以营利为目的。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外国资本进入中国,不是通过生产要素的组合获得正常的利润,而是通过资本的经营,获得所谓的非法利润。中国汽车行业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汽车行业迎来崭新的时代。可是没有想到,外国汽车公司与中国汽车企业合资经营,通过关联交易的方式,从中国市场获取大量零部件出口利润,而中国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价格昂贵。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熏陶下,中国资本市场中国投资者和消费者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然而,中国极少数决策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一度,中国高级干部争相乘坐外国的高级轿车。

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正在以各种方式,侵蚀着中国的执政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那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将走向歧途。

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观察中国当前对资本市场整顿所带来的震荡,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之举,也是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经历的阵痛。

少数房地产开发商忽然倒塌,可是,由于资本市场监管出现的问题,他们大部分财产已经转移到海外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那些已经转移海外的资产追回,那么,中国普通消费者将会承受更大的损失

当务之急,就是要采取综合性措施,一方面从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入手,彻底解决上市公司制度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不会利用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将资源转移到海外另一方面,必须下大力气整顿我国的市场秩序,确保资本在中国合理利用,资本的拥有者不会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经验教训说明,在资本主义包围下,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忽视资本的作用。但是,如果放松警惕,完全按照资本主义的规则,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按照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监管中国资本市场,那么,最终必然会出现灾难性后果。

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一言以蔽之,是刻舟求剑。中国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出现的资本外流现象,果断地踩刹车。中国企业走出去,变成了中国资本的大量流失。虽然中央政府采取一些措施,禁止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成为少数资本拥有者转移资产方式,要求一些企业必须将海外投资转入国内,偿还商业银行贷款。但是,由于尾大不掉,一些国有商业银行负责人为了逃避责任,故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为资本的拥有者打马虎眼。解决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必须统筹规划,战略设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纠正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日本极其相似,中国正抛弃日本的发展模式,选择德国的发展模式,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不论是日本还是德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德国的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但是,德国毕竟是一个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国家。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无论是从发展目标还是从具体经济结构来看,中国与德国都有本质的区别。中国不能走出日本的泥淖,掉进德国的陷阱之中。选择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就是要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康庄大道。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当然也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的做法,但是,中国必须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的大方向,因为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来越宽广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乔新生”)

https://www.xusbuy.net

上一篇:信创龙头上市公司(信创龙头股票有哪些)

下一篇:今天股市为啥大跌(今天股市开盘吗)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