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情查询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交易手续费,股票大全,股票行情查询

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养老产业链概念股)

2023-05-16 03:50分类:买入技巧 阅读:

随着寿险行业逐步探索出医养驱动的服务新模式,目标在于打造养老“生态圈”的大型险企正在养老社区上加速布局。

第一财经注意到,中国平安旗下康养品牌“平安臻颐年”近日在上海落子“颐年城”养老社区,这也是从2022年3月其深圳蛇口项目面世之后不到一年第三个落地的“颐年城”项目,布局加速态势明显。

信达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市场上已有13家保险机构投资了近60个养老社区项目,布局全国20多个省市。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国内险企的养老生态布局整体而言仍在较为初期的阶段,但经过这些年的摸索,保险行业布局养老产业逐渐展现出几大趋势,即养老社区布局越发加速,全国版图逐渐形成,城心养老更受城市居民青睐;布局路径越发清晰,各家险企都在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赛道和模式;另外,“保险+康养”的组合优势正在凸显,养老生态圈融合发展态势显著。

趋势1:全国布局逐渐形成,城心养老更受城市居民青睐

在我国加速老龄化的背景下,“银发经济”也成为了各行业竞相角逐的重要赛道。

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商业养老市场规模达到732亿元,2022年预计可超过800亿元。预计到2026年,商业养老市场整体规模可突破2000亿元。

看到了养老赛道的巨大增长潜力,险企布局速度加快,而养老社区就是保险业切入养老产业的一大重要路径,其中尤以大型险企为甚。

根据公开信息,仅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就有中国太保的“太保家园”北京、三亚项目动工开建,太平人寿三亚“海棠人家”正式开业、全资收购广州仁和颐家和园养老社区项目,中国平安旗下“平安臻颐年”养老社区落地上海。

从全国约60个养老社区的布局趋势可以看到,目前大型险企旗下养老社区均逐渐形成了全国布局,且产品线愈发丰富。

例如,据第一财经粗略统计,泰康人寿旗下“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品牌目前已布局全国27城约31个项目;中国太保截至2022年末形成了11城12项目的格局,呈现“全国布局、东西并进、南北呼应”的局面;而中国平安深圳、广州及上海项目落地之后,杭州、北京等城市项目也将加速,全国布局逐渐形成。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清华大学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发展指数课题组、大家保险集团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2》显示,城心养老已成为超八成城市居民的青睐之选,具有离市中心近、生活便利、交通便利,拥有熟悉的生活圈或社交圈等优势,临近三甲医院、方便子女方探望的城心养老机构更受青睐。相比同等档位城郊养老机构,城市居民愿意平均多支付3161.27元/月养老费用来保障享受到优质的城心养老服务。

据了解,中国平安的“颐年城”品牌定位即为城市型康养社区,此次上海项目选址静安区常熟路8号,总建面约3.5万平方米,配置270余套自理及护理型公寓。这一选址周边环绕着衡山路、静安寺、南京西路等核心商圈。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大型险企的养老社区相关保费门槛大多在百万元级,社区选址也大多偏郊区。相对而言,平安已落地的养老社区在区位选择及服务供给方面的目标受众与其他险企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差异化定位,开辟了目前市场上最高端的康养品类。在平安人寿康养事业部总经理王宇科看来,臻颐年的目标就是通过美式的康复理念、日式的照护标准,整合全球资源为超高净值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养老体验。

趋势2:布局路径越发清晰

经过这几年险企在养老社区领域的探索,目前保险参与商业养老实体投资的路径越发清晰,可大致分为重资产、轻资产以及轻重并举三类。其中重资产通常被认为是险企投资自建养老社区,泰康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的养老社区均属于这一类;轻资产普遍被认为是以股权或合作的方式来帮助客户入住合适的养老社区,友邦人寿等属于这一类型;而太平人寿等险企则采用了轻重模式并举的方式。

从布局现状来看,三种模式中,选择重资产模式的险企较多。艾瑞咨询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重资产布局是保司最早探索尝试的布局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打造自有养老品牌价值、保障项目长期运行质量的诉求,自营自建的重资产模式更符合其在养老及健康产业链上的生态延展目标。事实上,保司自营的养老社区面向高端养老市场居多,核心是为品牌旗下高净值客户提供寿险产品的增值服务。

而随着入局商业养老市场的保司增多,市场其他模式的探索逐渐增加,轻资产相对于重资产也有其自身优势。艾瑞咨询认为,轻资产布局机构养老市场的方式既可以降低前期固定投入、缩短回报周期,又能够保障项目经营质量,对拓展中端人群市场有利。

业内人士认为,重资产模式更适合资金体量大、可持续投入的大型险企,中小险企虽也有以重资产方式进军养老地产行业的,但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且资金投入负担较重,对其现金流将形成一定压力;相对而言,更多中小险企选择通过合作的方式提供相应养老服务,灵活、丰富且能快速提升服务网络,但这种形式对于合作方的资质及品质控制则有较高要求。

而银保监会于今年1月下发的《关于规范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对接养老社区服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提高了险企涉足养老社区的门槛,从净资产、综合偿付充足率、风险综合评级、公司治理评估结果、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等方面对保险公司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提出要求。信达证券认为,保险资金的长期属性匹配养老社区建设和运营周期普遍较长的特征,相关资质要求利好资金实力强大、经营稳健的头部险企。

趋势3:养老生态圈融合发展态势显著

在养老产业的赛道上,显然不止保险这一个行业。不过,在业内人士来看,养老服务与保险业务和外延服务相契合,无论在负债端还是资金端都有着天然的匹配性。

招商证券分析认为,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和负债经营的特征,决定了保险资金必须采取均衡投资模式——关注长期收益与短期回报、兼顾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这恰与养老风险的管理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一方面,“保险+养老”模式可以将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与保险产品有机结合,促进大额保单销售,有助于高端客户经营;另一方面,险企资金规模大、周期长,需要寻找稳定的投资回报,而养老社区经营现金流稳定,需要低成本、大规模的资金支持,特征匹配。

目前,各大险企正在往养老“生态圈”融合发展的方向发展。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保险公司可以以养老保险产品作为核心,发挥养老金支付端的特殊优势,驱动养老服务和养老社区的发展,打通社区养老、护理和传承的完整养老服务链条,推动建设‘大养老’生态圈。”

从大型险企的业务形态来看,旗下通常包含多个板块,保险、养老金管理、养老服务、健康管理之间可形成“生态圈”的布局,用保险和养老金管理解决养老资金支付问题,用养老社区及其他养老服务满足养老需求,而用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来解决“长寿时代”下的健康问题;同时,养老社区也可反哺保险业务,健康管理则可在帮助客户同时降低理赔风险。由此,各个板块之间可形成相互促进的协同作用。

从数据上可以直观地看到养老社区对保费的推进作用。第一财经联合长江养老发布的《长三角养老金融生态融合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太保寿险已发放养老社区入住资格函18400份,对应新保单首年保费逾106亿元。泰康人寿相关人士在此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亦表示,在上海的养老社区申园开业运营,直接拉升了上海分公司的保费收入和件均保费等指标。

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在险企投资及运营养老社区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挑战。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王晓玲就曾公开表示,整体来看,养老社区所对应的产品门槛较高,费用较高使得受众群体仍旧较少,养老社区的配套医疗设施也不够充足。优质的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欠缺,好的养老社区一床难求。此外,专业服务人员严重不足。

另外,在“9073”(即90%居家、7%社区、3%集中养老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传统养老格局规划下,目前光靠中高端养老社区也被认为无法解决大部分民众的养老需求。因此,部分险企在进行养老社区布局的同时,也在发力居家养老市场。例如,在中国平安的养老战略中,居家养老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去年其发布了自身的居家养老服务品牌,涵盖10大养老服务产业。招商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32个城市,超1万名客户获得服务资格,4000余名客户开启服务体验,并计划2023年覆盖全国40余城市。

“我们相信,未来针对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老年消费需求,适老产品与养老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提升,保险行业通过不断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以‘保险+综合养老服务’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越发明显,行业护城河将不断加深,并有望站上‘银发经济’发展的新风口。”招商证券表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

近日,全国两会在京召开。如何直面老龄化进程,搭建多样化、多层次的“中国式”养老服务体系,再度成为讨论焦点。

3月5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应涵盖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扩大普惠养老供给,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和管理,研究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时间流逝不可逆转,个体也注定无法回避衰老。当前,全球社会步入老龄化已不可逆转,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22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9.8%;65岁及以上人口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4.9%。据全国老龄办预测,到2033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1/4;2053年达到峰值4.87亿,占比超过总人口的1/3。

直面老龄化,了解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如何作用于社会生活,事关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当前,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较短,人口老龄化具有规模大、速度快的特点。与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面临更大挑战。

整体而言,我国老龄化进程具有诸多“中国式”特点:一是“未富先老”、“未备先老”问题严重,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政策尚不完备;二是老年人群体异质性强、需求层次多样;三是区域和城乡差异大,农村养老挑战严峻;四是具有体制和基层组织优势,多元责任主体发挥合力。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与国内高校首家老龄研究实体智库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式”养老发展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立足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积淀、老龄化进程、地区发展情况以及治理体系,探讨老龄化进程中,“中国式”特点、困境、挑战与机遇。

为什么我们需要谈论“中国式”养老?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式”养老带来的挑战是直观的也是复杂的。作为人口现象,老龄化将明显的改变中国的人口结构,而这种变化将会作用于微观个体、中观产业和宏观社会,并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报告》指出,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社会将面临家庭功能弱化、养老服务支付渠道不足、医疗照护需求攀升、农村养老服务少供给供短缺给、城市养老服务结构失衡等问题。

例如,人口结构将日益老化,家庭功能弱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城镇化率增长,我国家庭结构日益简化,老年群体与子女同住比例下降,我国老年人对社会的养老需求上升。

失能半失能人口规模扩大,医疗照护服务需求量攀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高龄老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比重增加,对照护机构护工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适老化环境建设基础差,物理环境改造缺乏标准和深度。当前,我国的适老化环境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物理环境的适老化改造两大问题:一是缺乏权威、统一且完善的适老化改造标准;二是已经开展的适老化改造工作存在着改造不彻底、工作表面化的现象。

直面老龄化 积极把握时代潮流下的“中国式”机遇

挑战和机遇总是一体两面。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将会是“中国式”养老破解困局、繁荣发展的关键。

厘清“中国式”养老面临的挑战后,《报告》进一步从将从宏观政策环境、传统文化背景、老年财富积累、科学技术发展与养老产业融合五个角度对当下“中国式”养老可以把握的机遇进行梳理。

例如,政策环境方面。当前,老龄问题被视为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中国式”养老的发展将会长期持续处于一个较为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中,如果能够充分把握这种政策机遇,就能将机遇催化为红利。

传统文化背景方面。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文化绵延数千年面,在中国的文化语境和生活情境下,家庭和社区还有其独到内涵。“中国式”养老毋庸置疑具有独到的家庭文化优势,而我们的“社区”亦异于西方,中国文化情境下的“社区”脱胎于传统邻里文化和乡土传统,是由众多家庭集汇而成的“扩大的家庭”,更接近于“社群”的概念。

老年财富积累方面。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若能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有效培育老年人口消费需求,就能及时把握机遇,充分挖掘未来老年人的消费潜力,促进“中国式”养老的蓬勃发展。

养老产业融合方面。《报告》对养老市场中的基础设施、服务机构进行深度调研发现,当前,金融、医疗、地产等跨领域在养老市场的合作已十分常见,多元主体积极参与、有机融合。

以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为例,近年来,中国平安已推出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代表支付方,整合与医疗、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相关的市场供应方,积累平台整合优势,形成“金融保障+健康管理+品质养老”的一体化模式,布局“金融+养老”“金融+健康”等产业生态。

平安的养老服务模式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基于金融产品积极布局“金融+养老”和“金融+健康”创新。在养老资金端,平安推出个人养老金、养老年金、税延养老险、商业养老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多种金融产品,平安银行、平安人寿、平安养老险和平安基金积极参与到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布局汇总。二是基于集团金融医疗科技整合优势搭建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国平安已经打造出“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 “保险+高端康养”的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其中居家养老方面已经覆盖40余城,高端康养方面已陆续在深圳蛇口、广州荔湾、上海静安等一线城市落地颐年城项目,并针对新一线城市如佛山等推出"逸享城"项目。三是精准定位养老需求、提供专属定制化服务,不论是健康管理、高品质康养社区还是居家养老服务,平安始终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为广大老年群体提供高品质的养老解决方案。

老龄化进程仍在加速。锚定发展机遇的同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应把握窗口期,促进健康老龄化相关的科技和产业发展,强化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老年健康的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的养老服务发展阶段已由建立初期的“强机构”模式发展至当下的“高质量”模式。总体来说,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逐步明确,政策法规建设不断推进,养老服务多元化投入格局日趋形成,覆盖范围逐步扩大,能力建设不断增强。我国养老服务政策制定也从注重家庭和个人责任转变到多元主体责任并重,从强调单一政策发展到注重综合政策体系构建,从侧重宏观改革到讲求精细发展。过去十年,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经历了跨越式发展,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展望未来十年,会趋于成熟定性,迈向高质量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未来国内养老市场潜在空间或可超过5000亿元,目前A股市场上涉及养老概念的上市公司共20多家。

昨日晚间,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繁荣老年用品市场,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

《意见》提出了6个方面共17条措施,一是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等4项措施;二是繁荣老年用品市场,主要包括创新优质老年用品供给、激发老年用品消费潜能等2项措施;三是加强养老服务消费支撑保障,主要包括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3项措施;四是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主要包括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等2项措施;五是提高老年人消费支付能力,主要包括发挥商业保险保障作用等3项措施;六是优化养老服务营商和消费环境,主要包括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等3项措施。

 

 

其实,早在今年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过《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28条具体政策措施,包括,扩大养老服务消费,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本次民政部下发的《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就是上述国务院文件的具体实施意见。

 

 

养老产业是伴随老龄化进程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产业,是为老龄群体提供生命健康养生服务的现代服务业。有券商分析认为,未来国内养老市场潜在空间或可超过5000亿元

由于生育率降低以及健康状态的持续改善,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继续升高。2000年以来,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总体加速增长,占比持续扩大,老年抚养比逐年递增,人口老龄化加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到2018年末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67 亿人,占总人口的 11.9%。2000年我国的老年抚养比为9.92%,2018年我国的老年抚养比已经增至16.77%,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招商证券预计在2035年多个国家老年抚养比增速将达到最大值。

 

 

目前A股市场上涉及养老概念的上市公司共20多家,行业集中度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医疗保健行业、信息技术行业、可选消费行业等。包括南京新百(居家、社区养老)、宜华健康(机构、医养结合)、双箭股份(机构养老)、新华锦(机构养老)、湖南发展(机构、医养结合)、澳洋健康(医养结合)、凤凰股份等(社区、医养结合)。

从年内涨跌幅来看,多数养老概念股年内均录得上涨,涨幅最大的医疗保健行业中的爱尔眼科,年内涨幅达到75%;医疗保健行业的太极集团,年内涨幅42%。不过,也有部分个股年内股价出现下跌,如布局养老社区的宜华健康年内跌幅达到41%,布局养老地产的世联行年内跌幅20%,布局大健康产业的融捷健康年内跌幅超过10%。

从业绩来看,半年报仅融捷健康和云南城投出现亏损,其他个股实现盈利。其中布局养老社区的凤凰股份半年报净利增幅达到344%,布局养老社区的南京新百净利增幅达到174%,布局养老社区的海航投资净利增幅达到100%。

从券商研报来看,宜华健康、南京新百、双箭股份、湖南发展、新华锦等较为受关注宜华健康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亲和源开展养老社区投资及运营业务;南京新百旗下 Natali 以个人付费客户为主,主要定位为高端客户;双箭股份以轻资产养老模式进行对外扩张;新华锦进行差异化布局,尝试失智老人护理院、社区养老及日间照料中心等多种养老模式;湖南发展主要开展社区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及相关业务。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随着人们养老意识的逐步加深,对需求的转变,以及政府对养老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养老产业的生态体系逐渐完善,在服务功能与类型上进一步细化与专业化,催生出多种新兴产品和市场服务,养老产业的外延得以不断扩大,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发展空间。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中投顾问预计到2023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达到12.8万亿元。这些数据透露出强烈信号--持续深入的老龄化为“银发经济”崛起打下坚实基础。

事实上,老龄化问题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此前多项政府重要文件都有提及,并且,养老产业也被纳入在“十三五”规划中。日前,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重磅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A股市场上涉及养老概念的上市公司不断扩容,《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截至11月8日,涉及养老概念的上市公司共有52家,行业集中度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行业(15家)、房地产行业(8家)、信息技术行业(8家)等。

可喜的是,上述涉及养老概念的公司普遍通过了业绩“大考”,28家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信隆健康(858.79%)、绿庭投资(814.75%)、中元股份(507.39%)、南京新百(274.53%)、同方股份(222.88%)、凤凰股份(220.20%)、奥维通信(108.72%)等7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100%。

通过进一步梳理发现,机构对养老产业的布局不断加码,呈现扎堆进驻趋势,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员贺燕青表示,养老产业是伴随老龄化进程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产业,目前我国已全面步入老龄化,并且老龄化进程仍在加速,这是一个万亿元蓝海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根据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情况来看,27家涉及养老概念的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包括社保基金、券商、基金、险资、QFII等在内的机构身影,其中,京汉股份、双箭股份、世联行、东诚药业、易华录、久远银海、奥佳华、鱼跃医疗、东方国信、大族激光、中南建设等11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两类及以上机构现身。

不难发现,深入挖掘养老主题投资机会已成为机构必修课。平安证券研究员杨侃表示,在国内需求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养老产业发展启动在即,医养结合大势所趋。伴随国内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首批中产群体推动中高端养老消费以及养老支持政策的不断加码,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空间值得期待。展望未来,具备养老产业资源整合能力,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是养老地产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预计资金实力较强、运营服务水平较高且多种养老业务模式协同发展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员马晓天从三条主线推荐标的:第一,养老院:推荐关注连锁养老院龙头企业双箭股份;拥有高端养老会员制代表亲和源的宜华健康。第二,养老地产:推荐关注与日本知名品牌深度合作的山东养老全产业布局龙头企业新华锦;将文化与养老结合,深耕山水养老的凤凰股份;将康养医院与养老院深度结合的湖南发展。第三,居家养老:推荐关注拥有居家养老第一平台安康通的南京新百。

本文源自证券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https://www.xusbuy.net

上一篇:雄安概念是什么(雄安概念龙头股一览)

下一篇:横盘整理突破指标(横盘整理的股票筛选)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