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情查询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交易手续费,股票大全,股票行情查询

富人的28个理财习惯(富人投资理财)

2023-04-22 06:27分类:沪港通 阅读:

转载自公众号【林偲余】

大家好呀,我是偲余。

 

一直想和大家分享1月阅读的书籍《富有的习惯》,今天终于有空写下来啦!

 

作者托马斯.科里是个挺有意思的人。他觉得人之所以有富人,之所以有穷人,不是生来如此的,这中间一定有迹可循。

 

于是他选了233位富翁128位穷人,去调查和研究他们的日常生活,对比明显不同之处,以此去证明习惯与变富存在密切关系

 

根据研究结果,他最终写下了此书,并公开了10条他认为的“富有的习惯”。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不敢说只要践行这10条习惯,我们就可以变富。

 

但它确实带给了我一些思考与启发。我觉得以下三点,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都有参考价值。

 

01/保持日常学习

 

葛洪曾说:“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杜甫曾说:“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高尔基说:“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模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

 

古往今来,从未有人否定学习的意义。相反,读书学习一直被历代名人所极力倡导和推崇。

 

在《富有的习惯》一书中,排在第一位的习惯就是坚持每天读书

 

书中指出,有88%的富人每天会花上至少30分钟用来自学或阅读以充实自己。

 

有63%的富人会在上下班的途中听与教育有关的有声书。

 

有58%的富人阅读名人传记。

 

有55%的富人阅读励志书或个人成长类书籍。

 

还有51%的富人阅读历史书。

 

可见富人们大多都有日常学习和阅读的习惯。而且他们偏好的书籍类型,大多是有益于思维和认知提升方面的。

 

这让我想起那句听了无数次的“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

 

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普通人来说,真的是一个低成本提升认知的方式。

 

从去年开始,我每天都会保持至少半小时的阅读,全年共看了26本书,听了48本书。

 

每天阅读的习惯,不仅充实了我的业余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带给我思考和成长。

 

再小的努力,乘以365之后,都会成为明显的进步。

 

如今再回头看这一年,真的非常庆幸自己培养了这个好习惯。

02/做好财务管理

 

书中写到,这些富人在尚未发家时,就有将收入的10%~20%进行储蓄的习惯。

 

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财务管理方法和原则,会根据不同的用途设立不同的存款账户。

 

他们坚持理性的消费习惯,通过记账和复盘等方式,实时监测支出情况,确保不超预算。

 

除此之外,他们用各种方式节流比如买二手商品、抢购促销商品、自带酒水等。

 

我常常在一些写存钱的文章的评论区,看到很多人留言说自己工资低,根本没钱存,存不下来钱。

 

但在节流方面,我觉得每个普通人都有进步空间。

 

我生活中也有一些省钱的小习惯,比如自带购物袋去超市,自带酒水去饭店吃饭,在晚上8点之后去超市买打折菜,网购前先咨询客服有没有隐藏优惠券等。

 

可以花更少的钱实现目的,又何必花冤枉钱呢?

 

看了《富有的习惯》,我更加确信,善于积累财富的人,一定是善于管理个人财务的。

 

不管钱多钱少,他总有自己的一套理财法。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涓涓细流,也能汇聚成江河。千万不要因为觉得钱不多,就放弃日常财务的管理。

03/拓展人际关系

 

说到这一点,我比较惭愧。

 

在过往的生活中,我几乎很少主动地、有意识地去维持或拓展人际关系。

 

我总觉得,做人凭自己的良心,靠真诚和善良与人结交就可以了。

 

却忽视了单纯靠“心”做事,总会有疏忽和不周到的地方。

 

怎么去维持好现有的关系,怎么去开拓新的关系,除了用真心换真心,或许也该学学《富有的习惯》里,那些富人们的做法。

 

书中写道,为了拓展健康的人际关系,富人会做以下6件事情。

 

第一,打电话给对方致以问候;

 

第二,打电话送出生日祝福;

 

第三,打电话与对方探讨人生大事;

 

第四,拓宽人际关系网络;

 

第五,做义工;

 

第六,参加各类正式或非正式的行业团体。

 

你们看,这和我们平时所谓的人际交往是不是有很大不同?

 

看了这6点,我觉得富人和普通人的差别就在于,富人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更具有主动性,且更加多元化。

 

反观我自己,维持人际关系的方式也只不过是有空的时候微信聊聊近况,偶尔见面约饭,仅此而已。

 

而且我常常是被动等待联系的那一方。

 

至于拓展新的人际关系,就更少了。大多数新关系的来源,只是刚好碰到,顺便认识。

 

其实多结识一些朋友,并非坏事。

 

一方面可以丰富生活,充实人生;另一方面,和不同的人聊天交流,也会碰撞出更多的想法和观点,也是提升认知的一种方式。

 

所以真的建议大家,一定要好好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不仅用“心”,更要用“脑”。

 

以上内容分享给你,愿我们在慢慢变富的路上,都能培养出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用的话,记得一键三连【关注+点赞+评论】哦~你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

 

如此刻要应付突然开支,你会感到彷徨吗?外国生活网站Lifehack则提出30岁前应要做到的9个理财习惯,留半年应急钱、戒冲动消费等,避免出现「钱到用时方恨少」,看看你有多少达标。

30岁前应要做到9个理财习惯

30岁起便踏入人生新阶段,升职加人工、结婚、买楼、养育小孩等等。因此亦要学习管理财富,而外国生活网站Lifehack,则提出30岁前应要养成以下理财习惯,有助未来有充足的资产及方法去应付各种变化:


理财方法1、审视自己每天消费行为

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记录支出。使用任何金钱时记录下来。因有些小支出加起来比大支出所使用的金钱更多,而花小许时间看看自己每日开支,评估一下自己的消费行为有助自己的预算安排。

另外,习惯审视自己每天的消费行为,亦可让自己在往后管理财富时有更清晰的了解。

理财方法2、学会设定财务预算

经过审视自己每天的消费行为,便会对自己的开支有一定的预算。因此第二步便是衡量自己有多少收入,然后设定一个可实行的财务预算计划。

若是不懂如何设定理财预算,可试从坊间常用的「532理财法」及「333理财法」等原则去先尝试分配。不过在设定好这预算后,便要遵从原则去管理资产,不许再随意使用或调动金钱。

理财方法3、避免冲动性消费

现时不少商店都会在节日时推出不同的优惠,令人会感觉很便宜,加上现时网购盛行,亦会激发起人「一见就想买」的情绪。

因此到了30岁应学会在付钱前先再三作考虑,确定自己是需要哪件货品,且不会影响自己的储蓄计划时才购买。

理财方法4、还清债务

所有的债务都会牵涉利息,如学生贷款、信用卡,而部分贷款的利息更是相当惊人。因此,如果及早还清债务,就有更多流动资金用作投资、储蓄用途,实现个人财务计划。

因此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准时还款是相当重要的。假如你经常拖欠卡数,每月只还最低还款额(Min Pay),除了会影响信贷评级外,更会影响你的财务规划。

理财方法5、拥有良好的信贷报告

在开展以上的理财计划及习惯时,最好亦同时查阅自己目前的信贷评级报告(特别是有迟交卡数或欠债纪录人士)。

查阅报告后,会更方便及准确地设定理财目标,也可更了解自己需要在哪些地方作出改善,对有意置业并须向银行申请按揭人士,更为重要。

理财方法6、准备半年应急钱

准备半年应急钱是为了遇到任何状况的意外时,或会导致自己短时间无法工作,没有工作收入时,必须有一笔钱维持生活,让自己可吃饭或付房租。

金额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决定,如果担心风险也可以准备多一点,但最低经验值建议不要低于3万。

理财方法7、学会理性投资

尽管朋友、财务顾问都会建议最好的投资工具,但自己都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工具(如:储蓄账户、股票、基金等)并没有什么坏处。

另外,若不懂投资的你,可从投资自己开始。利用时间学会投资及财务的知识,多学习会发现自己有不同的可能性。也可以关注我哦。

理财方法8、把储蓄成为习惯

就算已准备半年应急钱也好,每在出粮时,第一件事亦会先将钱用在储蓄上。30岁时应已养成一个有钱就存起来的习惯,以在管理财富时会更有弹性。

而且在《Nudge》一书中,作者Richard Thaler和Cass Sunstein主张,为了实现任何目标,应该将其分解为习惯,因为习惯对于人们来说更容易适应。而这些储蓄可成为自己日后想发展不同的事情,或退休后使用。

理财方法9、准备退休金

人类的平均寿命愈来愈长,为了走过长达20至30年的退休生活,就更加要好好管理自己的退休积蓄。正所谓积少成多,每个月毋须储很多钱,可以视乎个人的收支而定。

一般而言,理财方法可以先尝试将收入的5%拨作退休储备,并随时间增长把储蓄比率提高至20%。只要早点掌握以上的理财技巧,日后的生活或会变得更安稳顺利。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在财富传承中,更是如此。

晚清重臣李鸿章给子孙留了相当数量的财产,但其子孙仅用数年便败光祖辈家业。清末中国富豪盛宣怀的儿子盛恩颐一晚输掉上海100栋楼,晚年沦为乞丐,最后孤独地死于门房里。

罗斯柴尔德家族后人纳森·梅尔·罗斯柴尔德(Nathan Mayer Rothschild)曾坦言:“要获取巨额财富,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极度谨慎。而在你拥有它时,还需要投入10倍的精力和智慧去传承它……”

纵观海内外,全球顶级富豪们纷纷采取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的模式以管理和传承财富,如国外的摩根家族、梅隆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比尔盖茨家族、Jorge Lemann家族、保罗艾伦家族等,国内的李嘉诚家族、陈氏家族……

 

摩根家族

摩根家族的成功,是华尔街成功的缩影。

 

图片来源:网络

 

华尔街留给大部分人的印象多来自于电影或小说题材:身着精致昂贵的英伦定制西装、意大利手工皮鞋,配以华贵名表,经常出入高档西餐厅……这些人群通常会被以为在摩根大通或摩根士丹利工作。

堪称世界债主,拥有过四分之一个美国,曾推动成立美联储,引领全球金融市场风潮200年……摩根财团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美国或者是全世界的金融史。如果说,罗斯柴尔德家族在18世纪崛起,那么摩根家族便称霸了20世纪。

1838年,美国金融富豪摩根(J. Pierpont. Morgan)的父亲成立了美国第一个家族基金(也称家族办公室),来管理摩根家族的所有资产和投资,此后不断成就并巩固了该家族全球金融帝国的地位,如今演变为全球著名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JP Morgan和Morgan Stanley(俗称“大摩”和“小摩”)。

 

梅隆家族

梅隆家族历史悠久,操纵着包括金融、铝、石油、煤矿、造船、炼钢等行业在内的上百个大企业。仅以梅隆银行公司为例,其资产高达300亿美元,为全美实力最强的25 家银行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1869年,美国退休法官梅隆(Thomas Mellon)和他的两名儿子(Andrew W. Mellon,Richard B. Mellon)在匹兹堡(Pittsburgh)设立了梅隆银行(T. Mellon & Sons’ Bank)。并在一百年后的1971年,为满足梅隆家族自身的需要,设立了专门的家族办公室管理家族财富。而当年的梅隆银行,已发展成为今天的纽约梅隆银行(BNY Mellon),是全球最大的多元化金融集团之一,并附属拥有全球最大的多家族办公室(MFO)之一,家族办公室服务集团(Family Office Services Group)。

 

洛克菲勒家族

19世纪,洛克菲勒家族由石油业起家,通过不断控制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许多企业,在各个经济部门以及军火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拥有标准石油公司、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机构。至今,洛克菲勒家族已传到了第六代,但依然如日中天、独“富”天下。

 

图片来源:网络

 

1882年,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设立家族办公室,管理其复杂多元的财富及不断增长的投资需求,目前已变成一个开放式的家族办公室,借助洛克菲勒的品牌与资产管理经验,为多家富豪家族共同管理资产。

 

比尔盖茨家族

1995年,比尔·盖茨便跻身世界首富。

 

图片来源:网络

 

90年代初,比尔盖茨成立家族基金,那时候90%以上的资产是微软股票,他便雇佣了一个职业投资团队为他管理家族基金和慈善基金的资产,并且从最初的90%的微软股票和10%的债券基金逐渐演变成目前比较平衡的的分散配置。

目前,比尔盖茨个人和基金会的全部资产都由其家族基金管理,由专业投资团队进行投资运作,几年来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保持在10%左右,主要投资方向包括股票、债券、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等。

 

Jorge Lemann家族

巴西首富Lemann家族是典型的全球直接投资的案例,该家族做投行起家,于1971年成立了巴西目前最大最知名的投资银行Banco Garantia,号称巴西的高盛。家族掌门人Jorge Lemann 通过直接投资,收购全球最知名的消费品牌的方式,建立了庞大的全球消费品帝国,拥有资产超过220亿美元。

Lemann家族拥有丰富的并购经验,并且对全球市场非常熟悉,因此常常在最合适的时机,一次性出手做高达几百亿美元的项目。

 

保罗艾伦家族

保罗艾伦是比尔·盖茨(Bill Gates)儿时的朋友,两人于1975年一同创立了微软。10年前,他位列美国第三富豪,仅次于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但由于多次投资失败,他的身家已经缩水到150亿美元,排名下滑到20几位。

 

图片来源:网络

 

由于连年投资失利,艾伦的资产持续缩水,最终在2006年,他决定把15亿美元的资产交给前斯坦福大学基金团队,成立 Makena Capital,并拥有10%的股份。事实证明,这是个明智的决定,Makena 取得了良好的收益,目前管理资产已经超过200亿美元。
当下,艾伦的主要资产都由他的家族基金管理,主要以私募股权投资为主,投资方向包括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和房地产。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富豪通过成立家族基金完成财富传承,譬如李嘉诚家族的信托基金,陈氏家族的晨兴资本等。

 

李嘉诚家族

李嘉诚早年设立了家族信托基金和慈善基金会,其中家族信托基金——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Limited,控制了包括和记黄埔、长江基建、长江实业、电能实业、赫斯基能源等22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李嘉诚将大部分资产都放在家族信托基金下面。

 

图片来源:网络

 

家族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富豪们分散主业的避险意识也逐渐增强。近年来,李嘉诚家族逐渐在将投资重点由内地转向欧美,并开始从房地产主业退出。家族二代李泽楷购买AIG的全球资产管理部门,主要是为家族进一步向金融业转移铺路,并吸取全球资产管理的经验。

 

陈氏家族

香港陈氏家族是与李嘉诚、李兆基、霍英东等齐名的一代新富,共同缔造了战后香港的商业繁荣。

香港的陈氏家族于20世纪60年代在香港创立恒隆集团,起家于房地产行业。之后家族从两个方向增值财富:(1)继续建设商业地产帝国并成立家族基金—— 晨兴资本,进行全球投资,是中国最早的风投机构之一,曾早期投资搜狐、携程、小米等领先的高科技公司。(2)成立专业团队,对包括对冲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全球领先的另类投资基金进行间接投资,分散投资风险。

当下,国内更多顶级富豪也陆续将家族办公室作为财富管理与传承的利器。马云、蔡崇信等联合设立的家族财富基金Blue Pool Capital,吴亚军成立的双湖资本,王健林成立的由第二代管理的PE基金,陈天桥的盛大资本等。而近年来国内流行的私人银行,也已成为服务高净值人士的主要财富管理机构。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创富难,守成更难。目前家族基金困境面临一个选择性困境,即直接投,还是把钱交给别人投?部分家族企业积累原始财富后,便开始做投资,但在商场杀伐果决的企业家们,往往喜欢自己做决策,而在自己不懂的领域,踩雷的几率非常大。

在国际上,家族基金不同于家族企业管理,都是由职业经理人运营管理,他们更重视资产升级,资产增值,规避损失。这样“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更能保证家族财产的稳定和收益均衡。

 

— END—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文由微信订阅号鹊说财金编辑整理,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请读者仅作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涉及图片及文章内容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和我父亲一起在80年代开始就出来打拼的人,在物质紧缺的年代,绝大多数都赚了不少钱,但最终能守住财富而福泽子孙的少之又少。

守住3条底线:守住下蛋的鸡;避免孤注一掷赌徒似的冲动;成立家族基金

下蛋的鸡是根本,根本动摇了,投资应该趋于保守。许多民营企业之所以倒闭,因为最赚钱的主营业务产生亏损。阿里巴巴的许多投资业务亏损严重,投资恒大,菜鸟驿站,饿了么,江南春,苏宁易购,阿里影业等等,包括阿里云,在盈利前经历了10年亏损,这都是因为淘宝持续盈利。能持续提供稳定现金流。反观倒闭企业,如乐视网,自身不能提供现金流,没有稳定收益,当然不能给贾某持续输血,王福重说,如果资本市场能不停给钱,生态化反真不是梦,今天小米正走这条路。

 

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会过于乐观,如同15年牛市,有人直接喊出10000点不是梦,投资者纷纷融资,杠杆,贷款,卖房炒,最后结局惨淡。这就从炒股变成赌徒了,历史证明,只要一次失败,前面的无数次成功都会化为灰烬。不仅仅炒股,期货,权证等投资,一旦自身不能覆盖风险,就可能破产。

 

为子孙后代计,应成立家族基金。基金以保本为主。当一个人有1亿身价,年入千万时候,30-40万可能无所谓,但一旦发生变故,这钱就可以保下一代衣食无忧。

父亲这辈,赚很多钱的人多,农村出来的人,生怕被很瞧不起,就飘了,又喜欢赌,再就是包二奶。最后结局不太好,赌和色是有钱人的致命点,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远离赌博,自身也要作风正派。

父亲本金很小,但也成立了一个基金:每年子女可以分红,住院可以报销,儿子结婚补贴一定房款,女儿出嫁有嫁妆,嫁出去的女儿没有分红。各人债务自己负责,分红按期发放,不能提前预支,个人做生意,自己攒钱,禁止抵押房产,炒股,期货,囤积。一句话,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风险归个人承担。

其实这也是香港许多富豪运作基金的方式:许晋亨每月从400亿港币的基金领200万,也不能做生意。李嘉诚更不用谈债务规模从没超过30%,几乎所有投资都在电,气,港口,电信,住房,等公用事业上,这些都是能跨越经济牛熊周期,除非政府没收,万年富豪。

大家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欢迎指导!​

https://www.xusbuy.net

上一篇:股票行情(600415小商品城)

下一篇:600851股票季报(股票行情)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